癌前病變,未必一定發展為胃癌

與癌有關的名詞總是會引起恐慌,癌前病變亦如此。既然是癌前的病變,一定會發展成癌嗎?首先解釋一下何為胃癌前病變。通俗的理解,胃癌的發展過程中經歷的病變,並不是癌,但如果不經過干預和治療,會逐漸演變為癌;專業說法是,病理組織學的概念,這類病變較正常或其他胃黏膜病變容易發生癌變,主要包括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

不同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的風險不同

不典型增生:中重度為胃癌危險訊號

不典型增生又稱異型增生,每個部位的細胞具有固定的形態和生長髮育(分化)節奏,異型增生就是組織和細胞異常增生而分化不良的一類病變,出現形態、結構上的改變,並有向惡性轉變的傾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1980 年胃癌前病變組織學標準專題研討會上提出,通過細胞異型性、分化異常及結構紊亂三方面綜合判斷胃黏膜異型增生及其分級標準。

根據胃黏膜異型增生的程度不同,全國胃癌協作組病理組(1987 年)制定了異型增生的 3 級方案,即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為良性病變;中度增生的結構異型與細胞異型較明顯,但仍為良性;凡屬結構異型及細胞異型非常明顯或者判定良性和惡性困難者,均屬於重度。

根據內鏡隨訪資料[1],輕度異型增生的癌變比例為 0~5%,中度異型增生的癌變比例為 4%~38%,重度異型增生的癌變比例則高達 60%~81%。有些學者把重度異型增生列為“交界性病變”。因此,當胃鏡病理報告含有“胃黏膜異型增生”字樣時,需要警惕並諮詢胃腸科的醫生,尤其是中重度的異型增生是胃病癌變的危險訊號,為了預防癌變應定期隨訪。

腸上皮化生:進展為胃癌機率不大

腸黏膜化生又稱腸上皮化生,每個部位的細胞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當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所取代時就稱為腸上皮化生,輕者僅見少量腸上皮細胞,重者可像小腸內一樣出現腸絨毛。腸上皮化生是胃炎中比較常見的病變,幾乎在所有萎縮性胃炎中都會出現,其出現與胃黏膜損傷及不能完全再生修復有關。

根據腸上皮化生分泌黏液的情況及黏液性質的不同,腸上皮化生可分為四種類型:完全性小腸化生、不完全性小腸化生、完全性結腸化生、不完全性結腸化生,其中,不完全性結腸化生可視為胃癌癌前病變,與腸型胃癌關係密切。但荷蘭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2],腸上皮化生患者最終發展成胃癌的比例僅為 0.25%。所以,當看到胃鏡病理報告中有“腸上皮化生”字樣時,要仔細區分是哪種型別,也無需過度緊張,絕大多數為炎症導致,藥物即可治癒。

胃癌前病變,注意監測與治療

參照《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2016 年)》[3],胃癌前病變患者應該定期接受胃癌篩查,每年 1 次為宜,篩查專案主要為:

  • 血清學篩查,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檢測、血清胃泌素 17(gastrin-17,G-17)檢測;
為什麼要查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 17?
  • 幽門螺桿菌監測,檢測血清幽門螺桿菌(Hp)抗體;
  • 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目前常用的包括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 19-9(CA19-9)、糖類抗原 72-4(CA72-4)、糖類抗原 125(CA125);
這些腫瘤標誌物對胃癌診斷有何意義?
  • 內鏡篩查,可採用電子胃鏡篩查、磁控膠囊胃鏡篩查。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胃癌前病變通過合理用藥之後完全可以逆轉為正常胃黏膜細胞[4],由於幽門螺桿菌可以誘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發生,加速胃癌前病變的癌變速度,所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對於逆轉胃癌前病變起到了關鍵作用,通常可採用抑酸藥、鉍劑+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有研究發現,長期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葉酸和胡蘿蔔素對預防和阻斷胃黏膜上皮內瘤變進展有一定作用[5][6]。中醫藥治療對胃癌前病變也可能有一定療效,但患者需謹慎就醫,如無醫生建議不可擅自服用。胃癌前病變的內鏡下干預治療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一般認為,單純的腸上皮化生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不需要內鏡處理, 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可以通過內鏡治療逆轉。

感染幽門螺桿菌,如何處理?

經過胃癌前病變知識的一番洗禮,可以發現,胃癌前病變其實可防可控,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合理治療,胃癌前病變將會與胃癌漸行漸遠。

參考文獻

  1. 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2. de Vries AC, van Grieken NC, Looman CW, Casparie MK, de Vries E, Meijer GA, Kuipers EJ.Gastric cancer risk in patients with premalignant gastric lesion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J].Gastroenterology 2008; 134: 945-952.
  3. 胃癌癌前病變的研究進展及防治對策[J].世界華人消化雜誌.
  4. 徐細明,週中銀,楊繼元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M].科學出版社.
  5. Prasad K N, Kumar R.Effect of individual and multiple antioxidant vitamins on growth and morphology of human nontumorigenic and tumorigenic parotid acinar cells in culture[J].Nutrition & Cancer, 1996, 26(1):11-9.
  6. Xiao SD, Meng XJ, Shi Y, Hu YB, Zhu SS, Wang CW.Interventional study of high dose folic acid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in beagles[J].Gut 2002; 50: 61-64.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