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抑鬱發作後,怎樣算完全緩解?

確診抑鬱症,接受藥物、心理等治療一段時間後,有些人感覺心情基本恢復正常;有些人的情緒雖有好轉,但仍感疲乏、睡眠不佳等。那麼,怎樣才算抑鬱症完全緩解呢?

初次抑鬱發作,醫學上“完全緩解”的標準是什麼?

抑鬱症的治療結局在臨床上分為5種:

  • A. 有效
  • B. 臨床治癒
  • C. 痊癒
  • D. 復燃
  • E. 復發

前三種是治療好轉,後兩種是疾病的反覆或加重。

抑鬱症的治療目標是達到臨床治癒,之後才是痊癒。而臨床治癒的標準是:

抑鬱症狀完全消失時間 > 2 周,但 < 6 個月;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AMD-17)≤ 7;並且社會功能恢復良好,這才是老百姓口中的“完全緩解”。

而達到臨床治癒 6 個月以上,則稱為痊癒,也就是大家俗稱的“治癒”。

治療過程中怎樣評估療效?哪些是抑鬱“好轉”的表現?

首先,需要定期到醫生處隨訪,醫生通過問診、精神檢查、心理評估等,明確治療療效。

心理評估可使用他評或自評量表,抑鬱指數下降說明症狀好轉。如果減分率達到 50% 以上,抑鬱症狀減輕,稱為“治療有效”。這裡說的“減分率”,是精神科判斷療效的一個指標:(本次就診評分-初次就診評分)/初次就診評分。

抑鬱症狀好轉的表現如下:

  • 情緒好轉,重拾調節情緒的能力。不再每天愁眉苦臉,無法控制地陷入負面情緒中,而不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
  • 對外部活動有興趣。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是開始對外部世界的活動有興趣,並開始享受它們。
  • 精力逐漸恢復,力不從心的感覺減少。
  • 逐漸開始正常的社交。抑鬱症時表現退縮,不願正常社交,如果開始願意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說明抑鬱症在好轉。
  • 內疚、自責等負性評價減少。逐漸能夠客觀看待人和事,而不是全面否定或錯誤歸因於自身問題,對未來開始有一定的規劃和打算。
  • 睡眠好轉或恢復正常。抑鬱發作時,多數人會出現睡眠問題,比如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過多,嚴重者整日躺在床上。當睡眠逐漸恢復正常時,說明抑鬱症在好轉。
  • 食慾恢復正常。抑鬱發作時,食慾明顯變差,體重會因為食慾差而下降。當有進食慾望時,說明症狀在好轉。
  • 性慾的恢復。抑鬱會導致性慾減退,影響夫妻關係。當抑鬱好轉時,性慾也會逐漸恢復。
  • 自殺觀念減少或消失。很多人在抑鬱發作時,會出現消極自殺的想法。當情緒開始好轉、變得積極向上時,自殺意念會逐漸減少,最後完全消失。

抗抑鬱藥什麼時候能停?

抑鬱症是一個高複發率的疾病。要想有效降低複發率,需要足量、足療程的抗抑鬱藥物治療,不能過早停用藥物。

對於首發患者,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維持期治療總的推薦時長為 12-36 個月。維持期結束後,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藥直至斷藥。

多次復發者建議長期治療。

得了抑鬱症,結局會怎樣?怎樣獲得良好的結局?

隨著抑鬱症的識別率和關注度增高,以及疾病知識的普及,公眾對抑鬱症的偏見已經明顯減少,許多抑鬱的人都能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有些人甚至“因病獲益”,比以前表現更出色,也會更珍惜、更主動地幫助病友重拾信心和希望。若不積極治療,病情就會加重,反覆發作,甚至自殺。

  • 目前,全球約有抑鬱症患者 3.5 億人,遍佈各個年齡組,在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各疾病中排名第三;有研究預測,到 2020 年,抑鬱症將成為世界範圍內的第二大疾病,居高血壓、關節炎、糖尿病之前[1]。據 WHO 報告,我國疾病負擔分佈排行榜中,抑鬱症也將位居第二[2]
  • 抑鬱症導致的自殺率較高,約為 4.0%~10.6%[3]
  • 症狀緩解後,患者一般能恢復到病前的功能水平,但 20%~35% 會有殘留症狀以及社會功能或職業能力的損害[4]
  • 抑鬱症的複發率高達 50%~85%,其中 50% 的人會在疾病發生後 2 年內復發[3]

為了改善這種高複發性疾病的預後,減輕疾病負擔,減少自殺風險,目前倡導全程治療。堅持合理、科學的抗抑鬱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抑鬱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共同作者: 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師  曾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