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就不會再傳播病毒了嗎?

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患者,如果治療成功,會很快出現血漿病毒水平的下降,直至我們現有檢測試劑無法測定的範圍。我們把它叫作“低於檢測下限“,在治療後一定時間內能達到病毒水平低於檢測下限,是抗病毒治療成功的標誌。這時候患者的傳染性會大大降低。大量研究表明,穩定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艾滋病感染者,如果血漿中病毒載量持續六個月以上維持在檢測不到的水平,其傳播 HIV 的風險是極低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就此採取無保護性行為。

  • 一方面,即使服藥依從性非常好,也有 15%~25% 的患者在病毒控制後,可能會出現 1 次或幾次血漿中病毒載量的一過性增高,這種增高持續時間很短,可以自行緩解,但背後的原因機制還不是很清楚。雖然科學家和醫生們目前認為這種現象不影響長期治療效果,但畢竟無法做到實時監測病毒水平,也沒有辦法預測什麼時候會出現一過性病毒波動,所以堅持防護措施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 另一方面,仍然需要預防其他來源的 HIV 感染或其他性傳播疾病的傳播。所以即使抗病毒治療後病毒控制良好的患者,也依然建議進行有保護的性行為。而抗病毒治療後如果病毒載量控制不滿意,又不採取防護措施的,進一步傳播病毒風險的可能就更大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