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確診後,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

由於各地醫療水平不一,當結直腸癌僅確診原發灶時,首先應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分期,從而制定治療方案。

儘管目前治療結直腸癌的方法很多(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和營養支援治療),但結直腸癌屬於多基因參與、多階段發病機制,患者身心狀況和病情千差萬別,還有不同病期、不同型別,絕不能以一種治療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臨床上常常運用多種治療方法,有序施行,以求達到最佳的效果。因此,患者還需完善進一步的檢查,從而協助醫生制定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

明確分期的檢查

如果僅憑結腸鏡確診結直腸癌,卻不瞭解腫瘤是否有擴散和擴散程度,是無法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的。

目前臨床常用的分期檢查多為影像學檢查,包括 CT、MRI、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computed tomography)、X 線、B 超等。國際上比較推薦的是,採用增強 CT 作為初步檢查手段,對中低位直腸癌和懷疑肝臟轉移的患者還應增加相應部位的 MRI。

很多患者非常擔心病情,希望醫生安排 PET/CT 檢查。但實際上, PET/CT 並不推薦給沒有轉移跡象的普通患者,大多數情況下增強 CT 已經能夠有效檢查出肝和肺等重要臟器的病灶,而且增強 CT 對結腸原發病灶的手術更具參考價值。PET/CT 適合有可疑轉移和復發病灶的患者,尤其是診斷困難的患者。

血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出凝血常規

無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在治療腫瘤的同時,都會對人體正常組織器官造成一定的打擊。因此在明確腫瘤診斷分期後,還需要對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評估。

  • 血常規:大多數抗癌藥物和放射治療都會引起骨髓抑制,表現為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和貧血。因此在治療前,必須瞭解患者血常規狀況並調整,從而令治療能夠及時、安全地開展。另外,炎症、白細胞下降、貧血及血小板減少都會增加手術風險,因此具有手術條件的患者需要檢查血常規。
  • 肝腎功能:部分化療藥物具有肝腎毒性,因此需要了解患者肝腎功能狀況,避免肝腎功能差的患者用藥。
  • 血生化:需要了解生化常規,對電解質紊亂和低蛋白血癥的患者應及時糾正。
  • 出凝血常規:出凝血功能異常、糖尿病可能導致手術中出血不止、術後傷口癒合困難、感染等,因此術前需要檢查出凝血常規。

超聲心動圖、肺功能檢查

如果患者伴有心臟疾病,會增加手術死亡的風險。肺功能異常的患者將無法耐受麻醉,術後肺部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升高。因此,可手術的患者術前需接受超聲心動圖和肺功能檢查,評估心肺功能狀況,並及時干預。

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的價值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 協助醫生進行結直腸癌的分子分型,尋找患者攜帶的致病基因,從而進行個體化的治療。例如,針對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藥物帕尼單抗 (panitumumab) 和西妥昔單抗 (cetuximab),對攜帶突變型 RAS 基因或 BRAF 基因的患者完全無效,進行分子分型可以協助這類患者避免使用昂貴的治療。
  • 對於遺傳性結直腸癌(如林奇綜合徵),基因檢測可以協助患者和未發病的家族成員明確是否攜帶致病基因,從而對將來可能患病的家屬進行隨訪和早期干預。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結直腸癌患者都需要進行基因檢測,醫生會根據實際需要來安排相關的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