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的人,更易得深靜脈血栓形成

什麼是靜脈曲張?

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人:腿部、尤其是膝蓋以下的小腿部靜脈表淺而凸出面板表面,盤曲錯節。這就是醫學上說的“靜脈曲張”,即由於血液流動淤滯、靜脈管壁薄弱等因素,導致的靜脈迂曲、擴張。

在我國15歲以上人群中,約有 8.6% 的人患有這種病,45 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增高到 16.4%。國外報告中,一般人群發病率約 20%~50%,且女性較男性高。肥胖者發生靜脈曲張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 3.5 倍,有靜脈曲張家族史的人,發病風險是無家族史的 1.8 倍。

靜脈曲張最常見的症狀是面板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明顯凸出面板,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也就導致了在疾病初期往往會被忽視,延誤就診。隨著疾病的發展,慢慢出現腿部有酸脹感,面板有色素沉著、脫屑、瘙癢,久站時足踝水腫,腫脹感。如果影響了感覺神經功能時,會出現肢體有異樣感覺、針刺感、麻木感;嚴重時會出現區域性壞疽和潰瘍,極大地影響生活。

靜脈曲張與靜脈血栓形成的關係

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與沒有靜脈曲張的人相比,有靜脈曲張者發生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 3 倍之多,並且靜脈血栓復發的風險也大大升高。研究發現,在靜脈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靜脈曲張者血栓復發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 4 倍。

靜脈血管迂曲擴張、血液迴流受阻、靜脈血液流速緩慢、血液瘀滯,這是下肢靜脈曲張造成靜脈血栓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並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靜脈曲張患者的靜脈內炎症因子水平顯著升高,血管壁內膜損傷,血管壁結構脆弱,這些因素也與靜脈血栓形成密切相關。

最新的研究還顯示,有靜脈曲張家族史也可以顯著增加患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有家族史者的風險是沒有家族史者的 1.7 倍,提示靜脈曲張與深靜脈血栓形成在遺傳背景上密切相關,遺傳因素在其中也發揮作用。

下肢靜脈曲張不僅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也可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未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血栓不能完全溶解,經過機化等一系列的機體修復過程,造成靜脈阻塞、不完全再通或完全再通。這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它是下肢靜脈曲張的一個常見原因,這是由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血栓沒有溶解,阻塞了靜脈,導致深靜脈血液迴流不暢,淺靜脈流入深靜脈受阻,而且引起靜脈瓣膜破壞,血液逆流入淺靜脈,導致淺靜脈代償性地迂曲擴張。

靜脈曲張患者應注意什麼

靜脈曲張患者一方面治療靜脈曲張,一方面要高度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如果發現病情變化,比如突然一側下肢腫脹、疼痛加重,要懷疑深靜脈血栓形成,及時診治。

以下肢靜脈曲張首次就診的患者,建議接受下肢靜脈超聲檢查,除外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

靜脈曲張患者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儘量減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趙雋涵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