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腳氣”,需要吃藥治療嗎?

很多人認為“腳氣”是件小事,簡單問題簡單處理,塗塗藥就好。但看似簡單的小病,卻有可能遷延不愈、反反覆覆,有時加重甚至引起其他感染。這時候,醫生可能會建議口服藥解決,這下問題更復雜了:聽說口服藥會傷肝,最好別吃。

那麼究竟該怎麼辦呢?別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口服抗真菌藥的真實面目。

什麼樣的足癬需要口服藥物治療?

對於皮損面積較大,病程較長,皮損角化較厚,水皰型足癬而塗藥滲透性不好、導致外用藥物效果不佳,或者有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僅僅外用藥往往效果不好,此時就需要口服藥物的幫助。

口服藥物進入血液後,血液可以幫助把藥物運輸到患處面板的表層,從而殺滅潛伏其中的真菌,使足癬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足癬有什麼好處?

口服抗真菌藥物具有比外用藥物療程短、用藥方便、能夠全面且均勻地覆蓋真菌感染部位、複發率低等優點。

目前我國常見的、可以治療足癬的口服抗真菌藥物有兩種: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研究顯示,口服特比萘芬 1~2 周治療足癬, 12 周時真菌學治癒率為 89.3%, 隨訪3年的年複發率僅為 10% 左右。伊曲康唑“衝擊”治療 1 周, 真菌學有效率為 56%。

而且口服藥物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不安全。根據臨床試驗提供的資料,特比萘芬口服1周與克黴唑乳膏外用 4 周的療效和安全性相似。

口服抗真菌藥物“傷肝”嗎?

口服抗真菌藥物與外用藥物不同,需要經過肝臟或腎臟代謝。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都是由肝臟代謝的。當有肝臟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時,肝臟的代謝功能減弱,如果此時服用了經肝臟代謝的抗真菌藥物,就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進一步損傷肝臟。因此,在口服抗真菌藥物之前需要檢查肝功能。

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口服抗真菌藥物一般沒有什麼不良反應,服藥過程中並不需要常規監測,但如果出現厭食、噁心、嘔吐、疲勞、腹痛或尿色加深等症狀,需要檢查肝功能。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用藥。

此外,對於老年人、或同時患有其他系統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口服抗真菌藥物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是否會對肝臟造成影響。

口服抗真菌藥物還需要注意什麼?

特比萘芬的服藥方法為每天 250 毫克,連續 2~6 周,角化型足癬需口服4周以上。

伊曲康唑的服用方法為每天 400 毫克,共1周;或每天 200 毫克,共2周。其中前一個方案(每日兩次,每次 200 毫克,連續服用一週)也叫做“衝擊療法”。這種療法對於足癬不是常規治療方案,但醫生有時會推薦治療角化型足癬。與連續用藥相比,這種服藥方法可以減少用藥量,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機率,但血藥濃度和藥物療效維持較好的水平。

特比萘芬不能與口服避孕藥一起服用,與西咪替丁一同服用時要減量。孕婦和哺乳期婦女、2 歲以下兒童需要慎用。

伊曲康唑對於有心臟病的人需要謹慎使用。伊曲康唑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可能會影響其他藥物的血藥濃度或在肝臟的代謝,如鎮靜劑、止疼劑、降脂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並且伊曲康唑需要在油性環境中吸收,因此要飯後立即服用或用全脂牛奶送服。孕婦慎用。

所以,口服抗真菌藥物並不像好多人想象中的那麼可怕。醫生會掌握好適應證,並注意監測肝功;患者需要理解和配合醫生的治療,就能有效地利用口服抗真菌藥物,更好地治療足癬。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堅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