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和助聽器什麼區別?

助聽器與人工耳蝸同屬於聽力康復裝置。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異同

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可以稱作助聽裝置,都是通過特殊的電子線路,將外界的聲音訊號轉化為電訊號,再轉化為人體可接受的聲音訊號。

不同之處在於,助聽器是一種放大器,可以將外界訊號充分放大後,傳入聽力障礙者的耳道內,通過中耳,再傳入內耳聽覺感受器,從而使聽力障礙者能夠聽到這種“放大”了的聲音。助聽器適合於輕度至重度聽力損失的患者。但由於助聽器的種類、品質的不同,對聲音訊號的放大效果也不同,即對聲音訊號的“保真性”不同。聽力障礙者聽起來的感受會有差別。

人工耳蝸適合於極重度的聽力障礙者,即應用助聽器不能起到任何幫助的人。人工耳蝸分為外部裝置和植入體內的裝置兩部分。外部裝置分為言語處理器,方向性麥克風和傳送裝置,植入裝置包括電極系列和接受刺激裝置。植入體內的裝置可以繞過受損的耳蝸,直接刺激聽神經,使患者重獲聽力。

無論是配戴助聽器還是植入人工耳蝸,都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期。尤其是人工耳蝸,與健全人體耳蝸結構的精細度相差很大,所以感受到的聲音與自然的聲音會有一些差異。要經過很長時間,語後聾者要經過幾個月的康復訓練,而語前聾者(小兒)則要經過 2~3 年的語言康復,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選擇

現在助聽器技術的發展,使助聽器有更大的適配範圍,適合聽損從輕度到重度,甚至低於一百分貝的極重度聽損朋友,也在選配了超大功率的助聽器後,得到了很好的幫助。

耳蝸的情況國際上規定,雙耳聽力都在85分貝以上,配戴助聽器半年以上無效果或效果甚微,由於耳蝸部位先天后天功能下降引起的聽力損失障礙才考慮施行耳蝸手術,而外耳、中耳及蝸後聽神經引起的聽力障礙人工耳蝸後不能有很好的預期效果,故不推薦。在聲學效果上,助聽器的低頻補償更佔優勢,耳蝸的高頻補償更佔優勢。所以,有些只做了耳蝸的孩子,有時會聲調不好,就是上聲去聲分不清的,最好能在另一未做耳蝸的耳朵配戴助聽器來進行低頻補足,往往比只做耳蝸的孩子有更好的語言發展。

而配戴傳統助聽器的孩子,如果高頻聲音辨聽不好,發不清相應的聲音,可以考慮配戴移頻助聽器,由專業的驗配師進行除錯後,強化辨聽聲音,糾正發音,如果效果仍不好,可以考慮做人工耳蝸手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