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有哪些後遺症?

新生兒窒息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前、出生時或出生後,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氣體交換障礙,使新生兒在出生後,不能建立正常的呼吸而引起缺氧。新生兒窒息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尤其是心、腦、腎,肺和胃腸道的損傷,這些器官損傷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必須積極搶救,以期降低後遺症的發生。

新生兒窒息的病因及危害
新生兒窒息後,器官損傷的症狀

新生兒窒息的預後

新生兒窒息的預後取決於多種因素,臨床上參考依據如下[1]

表 1 新生兒窒息預後的影響因素

在新生兒窒息後遺症中,可能家長最擔心的就是神經系統後遺症。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後遺症可以表現為:腦癱、輕度運動功能障礙、聽覺視覺損害、認知障礙、記憶能力和注意力障礙、行為異常、精神症狀、孤獨症、癲癇等[2]

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和部位與預後密切相關

通常輕度缺氧缺血性腦損傷預後較好。大多數出生時積極復甦的新生兒,可以很快恢復正常,功能與正常兒童無差別。但是,近年來研究顯示,出生時經歷過復甦的新生兒,即使新生兒期臨床無腦病表現,這些新生兒遠期神經系統結局並非完全正常[2]。換句話說,部分患兒治療恢復後的數年甚至數十年內,還可能存在認知缺陷等風險。

新生兒期的治療與遠期預後也有關

亞低溫治療可以使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預後得到改善。亞低溫治療,即在新生兒腦損傷發生的 6 小時內通過頭部降溫、全身降溫或者頭部降溫聯合輕度全身降溫的方法,使新生兒的頭部溫度降低到 32~34℃,並維持 72 小時,以達到保護腦神經的作用。儘管治療期間,患兒常常發生心率減慢,但其他的急性併發症,如嚴重低血壓、肺功能惡化等,在適度低溫 72 小時內均沒有發生,且在遠期結局中,亞低溫治療的患兒死亡和重度殘疾的發生率明顯減低[2]

新生兒窒息後遺症如何應對?

新生兒窒息患兒治療出院後,需要定期隨訪,到醫院評估患兒恢復情況,可以早期發現神經發育異常。孩子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大腦可塑性強,在腦發育的關鍵期進行早期干預,能夠減輕後遺症的嚴重程度,改善遠期預後。

隨訪時,一般會有多學科醫護人員參與,包括新生兒科、康復科、理療科、神經科、五官科、兒童保健科、心理科、護理等。隨訪內容包括:體格生長情況,比如頭圍、身長(身高)、體重,評估運動能力、認知力、感知力、行為能力等。

一般首次隨訪時間為出院後 1 個月,之後 6 月齡以內的每 1~2 個月隨訪一次,6~12 月齡每 3 個月隨訪一次,12~24 月齡每 6 個月隨訪一次,以後根據情況每 6~12 個月隨訪一次,直到青春期[2]

  • 如果出現了四肢軟弱無力的患兒,可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加強區域性按摩,進行功能鍛鍊。
  • 對於語言、智力發育落後的患兒,要加強語言訓練和智力開發,比如引導孩子模仿發音,用詞語或單詞指認物品、圖片、五官,通過交談、講故事的方式鍛鍊其表達理解能力。
  • 如果出現癲癇發作,需要早期到專科門診就診。使患兒的傷殘程度降至最低,儘可能達到生活自理[3]
如何預防新生兒窒息?

共同撰寫: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兒科 張瑜醫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