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能坐飛機嗎?

由於客機內的特殊環境,心衰患者是否能乘坐飛機這個話題一直廣泛關注。本文簡要介紹一下飛行對心衰患者可能造成的影響、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哪些心衰患者能夠乘坐飛機等。

飛行對心衰患者的影響

缺氧和脹氣

商用客機的飛行高度一般為海拔 7010~12498 米,機艙內調節後的相對海拔約為 1524~2438 米,會造成機艙氣壓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機艙內氧分壓顯著下降,進而造成人體各系統血氧飽和度下降 3%~4%。

由於心衰患者本身血液氧分壓較低,機艙氣壓下降可造成組織進一步缺氧。另外,艙內壓力也可能影響人體體腔內氣體壓力變化。根據波義耳定律,氣體佔據的體積與周圍壓力成反比。因此,隨著海拔升高,艙內氣壓降低導致體腔氣體膨脹。

對健康旅行者來說,這種現象可能導致輕微的腹痛或耳鳴。對心衰患者,尤其是經常合併腹脹的右心衰患者,在海拔較高的情況下,腸道氣體膨脹可能引起額外不適。出於這個原因,謹慎的做法是,避免在飛行前或飛行中服用容易產氣的食物。

緊張和焦慮

心衰患者往往較常人更容易緊張和焦慮,而飛行中的焦慮是一種常見現象。緊張和焦慮會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致使血壓和心率增加,使心衰加重。此外,飛行前由於需要迎合航班登機時間的限制,心衰患者在攜帶沉重行李登機、或步行較長距離時,也容易加重病情。因此建議在飛行過程中放鬆心情,可以嘗試飛行安全宣教、調節呼吸、放鬆肌肉等方式進行緩解。

飛行與脫水

高海拔時,機艙內相對溼度下降,再加上機艙內液體攝入不足,會導致心臟前負荷減少,輸出量下降。尤其在飛行 3~4 小時後,面板及黏膜明顯脫水。儘管大多數健康人可以適應,但心衰患者、尤其是接受利尿劑治療的心衰患者,可能會發生脫水,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在長時間飛行中,應注意水、鹽攝入,並避免攝入過多咖啡及酒精。

飛行與血栓

心衰患者有較高的靜脈血栓風險。長時間飛行可能使靜脈血栓風險增加,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數越低、心衰病情越不穩定,這樣的風險更高。

建議患者乘坐飛機時通過活動下肢、避免酗酒、避免服用安定等睡眠藥物,來減少下肢血栓風險。也有研究建議危險人群穿彈力襪、選擇通道座椅來減少血栓風險。

對於那些尚未接受華法林治療、且不得不近期出行的高危心衰患者,可以諮詢醫師是否有必要在飛行前臨時使用一次低分子肝素(這是一種抗凝藥物)。

哪些心衰患者可以乘坐飛機

對於急性期患者而言,英國心血管學會把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徵(ACS,這是一個醫學名詞,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繼發血栓形成,導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閉塞,表現為心肌梗死或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旅行者,根據射血分數、年齡、症狀、併發症及下一步治療計劃分為低危、中危、高危3組,推薦低危組在事件發生3天后、中危組在事件發生 10 天后、高危組在病情進一步穩定後,可安全乘坐飛機。

另外,近期症狀有加重的患者不得不乘坐飛機時,機組須配備有經驗的人員為患者保駕護航,並且建議這類患者全程吸氧、以預防病情進一步加重。

對於慢性心衰患者而言,研究發現,近期無症狀變化、穩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可以耐受機艙內的輕度缺氧:大部分患者乘坐飛機時無明顯不適,小部分患者可能在臨近目的地時才會有頭暈、頭痛、胸痛、踝部水腫等症狀;NYHA 分級 I-III 級的穩定期心衰患者若無肺動脈高壓,無需在飛行過程中吸氧,但NYHA分級III-IV的心衰患者、及基線氧分壓低於 70 mmHg 的患者,最好能在長期飛行過程中吸氧;短期飛行造成的缺氧(1 小時內)不會對 NYHA 分級 III-IV 級患者造成不良影響,大部分 II 級、穩定的心衰患者可以耐受長達7小時的飛行。

心衰患者乘機注意事項

心衰患者乘機之前,應諮詢心血管專科醫師,並接受必要的評估。在飛行時,應隨身攜帶標記了藥物名及劑量的常備藥物,最好能同時攜帶自己的基線心電圖報告、以及簡短病歷摘要,以備不時之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姚豔、江嶽鑫醫生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