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間膿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腸間膿腫為一種繼發性的感染,指膿液積聚在腸管與腸管、腸管與腹膜、腸管與系膜或網膜間形成的膿腫,可單發或多發,是腹腔膿腫的一種。
  • 本病目前沒有準確的流行病學統計資料資料。
  • 腸間膿腫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是一種繼發性發於瀰漫性腹膜炎或腹部外傷的感染,主要致病菌是大腸桿菌、厭氧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患有消化道急性穿孔、腹腔內急性炎症與感染、急性腸梗阻、腹部外傷、胃腸或膽道手術後致腹腔內出血等,可引起瀰漫性腹膜炎者,是腸間膿腫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腸間膿腫主要症狀為腹痛、腹脹、發熱、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消瘦等症狀。
  • 腸間膿腫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其他治療;根據膿腫的大小、單發或多發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 腸間膿腫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膿腫周圍廣泛粘連,從而發生不同程度的粘連性腸梗阻;也可能導致膿腫自行穿破入腸管或膀胱,從而形成腸瘻或膀胱瘻。
  • 腸間膿腫病死率較高,所以應當注意做好預防,如腹膜炎腹部損傷患者應儘早採取半坐位,使腹腔內滲出液引流至盆腔。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痛、腹脹;
  • 發熱、怕冷;
  • 腹瀉、噁心、嘔吐;
  • 腹部腫塊;
  • 食慾不振;
  • 消瘦;
  • 臉色蒼白。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部或腰背部劇痛;
  • 胸痛、呼吸困難;
  • 全身無力、大汗淋漓;
  • 意識障礙;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胃腸外科
  • 普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間膿腫病?

對於來就診的腸間膿腫患者,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表現和體格檢查,同時結合實驗室及影像學等相關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腸間膿腫;進一步通過診斷性穿刺或剖腹探查給予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醫生會讓患者平臥位,解開衣服,醫生會檢視患者的腹部,看有沒有隆起,腰背部以及腹部的面板有沒有水腫,初步判斷腹腔內有沒有膿腫包塊形成;接著醫生會讓患者去枕平臥,兩腿屈曲,觸診判斷腹壁的緊張度,看有沒有深壓痛和叩擊痛以及反跳痛,判斷疼痛的部位;另外觸診判斷腹腔內有沒有腫塊,判斷腫塊的位置、大小、表面形態、質地如何、活動度如何,再判斷腫塊有沒有壓痛;接著醫生可能會用聽診器對腹部進行聽診,聽腸鳴音有沒有減弱或亢進,判斷有沒有腸梗阻,初步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
  • 實驗室檢查:
    • 血常規:抽血檢查,作用是觀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是否增高,可判斷是否感染;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是否降低,可判斷病程的長短。
    • 細菌學培養:包括血培養和診斷性穿刺後的膿液培養,可判斷為哪種細菌感染。
  • B 超檢查:無創傷、無輻射、費用低,能顯示腸間膿腫的大小及範圍,並且能引導穿刺引流。
  • X 線檢查:
    • 腹部平片:該檢查快速、無創傷,費用低,但有射線;可以根據腸壁間距以及腸內是否積氣來初步判斷有無膿腫形成。
    • 鋇餐檢查:也稱消化道鋇劑造影檢查,檢查時間較長,無創傷,費用不高,有輻射,通過鋇劑有無外滲來判斷消化道有沒有穿孔,進而判斷穿孔的部位,從而判斷是否形成腸間膿腫;患者行該檢查前一日開始即半流質飲食,檢查前不要服用含金屬類的藥物,比如鈣片,檢查當天最好穿沒有鈕釦的衣服。
  • 腹部 CT:該檢查快速、無創傷,費用較低,但有射線;可以較早期發現病變及病變累及的範圍,對腸間膿腫的診斷和定位具有極大幫助,是本病診斷及隨訪的主要手段之一。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哪裡不舒服?症狀出現多久了?
  • 以前有得過什麼疾病?有沒有外傷過?有沒有做過什麼手術?
  • 去別的醫院就診過嗎?做過什麼檢查?接受過什麼治療?效果如何?
  • 肚子哪個地方痛?什麼時候開始痛的?是一直痛還是一陣一陣的痛?
  • 最近肚子會脹嗎?最近飯量怎麼樣?
  • 最近兩三個月有沒有感覺容易累?體重有沒有減輕?
  • 大便怎麼樣?大概多久上一次?
  • 人會感到沒有力氣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這種情況嚴重嗎?為什麼我會出現這種情況?
  • 需要手術嗎?
  • 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 如果我治療的話,大概要多少錢?醫保有報銷嗎?
  • 如果我不手術,吃藥能好嗎?
  • 手術能徹底治癒嗎?以後會復發嗎?
  • 那如果手術,我要多久才能好?
  • 治療期間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飲食方面有沒有什麼要忌口的?

腸間膿腫的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其他治療,及時應用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是必要的,儘早採取半坐位很關鍵,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病情和治療的需要調整食譜,合理膳食,注意傷口的護理,遵循醫囑,及時複查。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
    • 術後儘早採取半坐位。
    • 術後穿棉質寬鬆舒適的衣服,注意保暖。
    • 保持切口敷料乾燥、衛生,每日 2 次消毒、清潔、更換,防止感染。
    • 隨時注意觀察胃腸減壓管、腹腔引流管情況,避免受壓、扭曲、打折、移位和脫出,同時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如果短時間內流出大量鮮紅色的血性液體,應立即通知醫生緊急處理。
  • 藥物治療期間注意事項:
    • 營養液的輸注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濃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輸注量由少到多,應注意保溫,溫度應保持 38.0 攝氏度左右,每 6~8 小時用溫開水沖洗管道 1 次。
    • 術後選擇氨基苷類藥物和甲硝唑或者克林黴素聯合使用,經靜脈途徑給藥,當體溫以及抽血檢查白細胞正常時,可諮詢醫生後停藥。
    • 用藥期間注意充分休息,每天至少休息 8 個小時左右,可聽舒緩的音樂放鬆精神和身體。
  • 飲食管理:
    • 術前、術後均應禁食、胃腸解壓、補液和營養支援。
    • 等全身症狀改善後儘早恢復飲食,開始以全流質飲食,即果汁、米湯、麵湯等,少量多餐,循序漸進。逐漸過渡為半流質飲食,以麵條、米粥、雞蛋糕為主,仍然少量多餐,循序漸進。
    • 出院時按照醫囑規定飲食或定量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
    • 食物選擇應多樣化,以低鹽為主,應限制肉類、鈉鹽及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萵筍) 的攝入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 低脂飲食:可以選擇更健康的脂類,如菜籽油或橄欖油等;限制新增脂肪的攝入,如沙拉醬、人造黃油,每天 15~30 毫升;使用低脂烹飪方法,如烘烤,蒸汽或燉食物,不要油炸食物;限制高脂肪零食攝入,如薯條,甜甜圈,巧克力棒等。
    • 忌食生薑、大蒜。
    • 忌食富含高蛋白、高脂肪等食品,如雞蛋的蛋黃、肥肉及油炸等食品。
    • 戒菸、戒酒。
  • 運動管理:
    • 待腹痛腹脹、發熱等症狀改善後,患者可在 1~7 天后離床活動,可由家屬攙扶在病房裡走動,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
    • 出院後若身體恢復良好,可逐步加大運動量,更換鍛鍊內容,循序漸進,從散步到做操乃至慢跑等。
  • 術後複查:請遵醫囑或定期(術後 1、3、6 個月)到醫院複查,行血常規、X 線、腹部 B 超、CT 等檢查專案;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如果出現發燒、怕冷、腹痛、腹脹、胸痛、呼吸困難等情況,請及時就醫。

腸間膿腫根據膿腫大小、單發或多發以及患者自身情況採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其他治療,在治療前後,均應進行充分準備,包括補液、營養支援和抗生素的應用等。

藥物治療

  • 早期可根據經驗用藥,採用廣譜抗生素,可用氨基苷類、α-羧基噻吩青黴素、克拉維酸、喹諾酮類或第 2、3 代頭孢菌素;
  • 等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出來後再作調整;
  • 有時需與抗厭氧菌抗生素聯合用藥,常用的抗厭氧菌藥物有甲硝唑和克林黴素(氯林可黴素),兩者效用相似,但前者更便宜;
  • 一般都是經靜脈途徑給藥,直到至患者體溫以及抽血檢查白細胞正常時停止給藥。

手術治療

  • 穿刺引流:在局麻下施行,創傷小、失血量少;在 B 超定位後穿刺抽吸膿液並置管引流;可在床邊進行;適用於單發性膿腫或消瘦病人。
  • 剖腹探查並引流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行剖腹探查術。
    • 膿腫>5 釐米,全身情況差,體溫高達 39 攝氏度以上,白細胞>20×109個/升 持續時間長久者。
    • 合併粘連性腸梗型者。
    • 合併腸壞死穿孔者。
    • 單發性巨大膿腫,穿刺引流無效者。

其他治療方法

對於多發的、膿腫直徑<5 釐米者,可單獨行非手術治療,待膿液自行吸收。

  • 體位:一般取半臥位。
  • 禁食、胃腸減壓:對於胃腸穿孔的患者必須禁食,並留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抽出胃腸道內容物和氣體,以減少消化道內容物繼續流入腹腔。
  •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時補充血漿、白蛋白等。
  • 補充熱量和營養支援:給予全靜脈營養維持,輸入葡萄糖的同時補充白蛋白、氨基酸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患有腸間膿腫者,若不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會導致膿腔壁與腸壁形成廣泛粘連,從而導致粘連性腸梗阻;或者膿腫可自行穿破入腸管或膀胱後,形成腸瘻或膀胱瘻,膿液隨大小便排出;嚴重者膿腫反覆發作並破潰,向腹腔內、腹膜後及胸腔內擴張,導致膿毒血癥的發生,繼而引起死亡。
  • 患有腸間膿腫者,經過正規治療,徹底沖洗腹腔,術中儘量吸淨腹腔滲出液、膿液和沖洗液等,及時手術引流並且輔以抗生素綜合治療後,術後加強營養支援,改善營養狀態並提高免疫力,預後效果良好。

腸間膿腫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是一種繼發性感染,多繼發於瀰漫性腹膜炎和腹部外傷。

腸間膿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腸間膿腫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是一種繼發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是大腸桿菌、厭氧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

哪些人容易患腸間膿腫?

  • 患有消化道急性穿孔的人群,例如急性闌尾炎壞疽穿孔、急性膽囊炎壞死穿孔、胃十二指腸穿孔等;
  • 患有有腹腔內急性炎症與感染的人群,例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腸炎等;
  • 患有腸梗阻的人群,例如腸扭轉、腸套疊者;
  • 患有腹部外傷史者,例如肝破裂、脾破裂、胃十二指腸穿透性損傷、小腸及結直腸穿透性損傷等;
  • 有行胃腸吻合術、膽道手術、胰腺手術史等易發生術後腹腔出血,從而導致腹膜炎的人群;
  • 免疫力低下及體弱患者:例如患有糖尿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免疫功能受損者。

腸間膿腫形成後,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發熱、腹部壓痛、腹部包塊等,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消瘦等症狀;嚴重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

腸間膿腫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間膿腫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痛、腹脹:疼痛主要為持續性隱痛,或一陣一陣的加重;有時可引起腰背部疼痛。
  • 發熱:可為高熱或低熱。
  • 腹部包塊:膿腫較大時形成腹部包塊。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
  • 消瘦。
  • 嚴重時可出現胸腹腔積液,出現咳嗽、胸痛等。

腸間膿腫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腸梗阻:腸間膿腫時膿腔壁可與腸壁形成廣泛粘連,從而導致粘連性腸梗阻。
  • 內瘻:即膿腫自行穿破入腸管或膀胱後,形成腸瘻或膀胱瘻,膿液隨大小便排出。

由於腸間膿腫為繼發性感染,比較少見,且早期容易漏診,因此有針對性地預防或阻斷腸間膿腫的危險因素,可使該病的發生率下降,目前認為較有效的措施有:

  • 患有消化道急性穿孔的人群,例如急性闌尾炎壞疽穿孔、急性膽囊炎壞死穿孔、胃十二指腸穿孔等,術後應儘早採取半坐位,加強營養,提高免疫力,避免術後感染;一旦出現發熱、腹痛、腹脹者,應及時就診,以防止耽誤病情。
  • 患有有腹腔內急性炎症與感染的人群,例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腸炎等;應積極抗感染治療,並採取半坐位,實時關注自身體溫,一旦出現體溫增高,及時入院治療。
  • 腹腔內臟器外傷者,應及時診治,避免形成腹腔內血腫引起感染,並且應實時檢測血液中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情況,如果有發現升高,及時行血培養,並選用有效抗生素。
  • 如果有行膽道手術、胃腸吻合等手術的人,術後應儘早採取半坐位,術後在腹腔內放置引流管可以有效防止繼發性感染。
  • 糖尿病以及年老體弱者,應注意飲食結構,合理搭配營養,加強鍛鍊,提高免疫力,以預防腹腔內感染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