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外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腸瘻穿破腹壁與外界相通稱為腸外瘻,如小腸瘻、結腸瘻等。腸外瘻是腹部外科常見的一種嚴重併發症。

檢查

1.口服骨炭、染料

口服骨炭或其他顏料如亞甲蘭等,陽性結果能確定腸瘻的診斷,但陰性結果不能排除腸外瘻的存在。

2.胃腸道鋇劑檢查

觀察瘻口及其遠、近側腸道的情況。

3.瘻管造影

直接從瘻口灌注鋇劑或造影劑進行造影,可以瞭解瘻管的情況與瘻所在的腸段,是最常用、效果好的方法。

4.瘻管組織活檢

可瞭解有無特異性感染。

診斷

1.病史

發現創面有腸液、氣體溢位,有時還可見到腸管或腸黏膜,即可明確診斷。

2.檢查

(1)經鼻胃管注入亞甲藍:適用於腸外瘻初期,可初步估計瘻口大小和部位。

(2)瘻管造影:適用於瘻道已經形成的病例。有助於明確瘻的大小、部位,瘻管的長度、走形及膿腔範圍。

(3)胃腸道鋇劑檢查:鋇劑檢查的目的是瞭解整個胃腸道的情況,判斷瘻所在的位置,瘻下端腸管通暢的情況等,尤其是瘻遠端腸管有無梗阻。

1.營養支援

(1)由於消化液大量丟失,營養物質也隨之丟失。在腸外瘻發生的早期,為了減少腸液的分泌量及漏出量,一般採取禁食措施。

(2)胃腸減壓。給予全胃腸外營養,不僅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糾正營養不良,而且還可減少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手術成功率,並且促進腸瘻口的自愈。

2.控制感染

(1)擴大腹壁瘻口,放置有效引流,及時去除外溢的腸液,減輕對瘻及周圍組織的腐蝕,使炎症消退,促進瘻口癒合。

(2)使用雙套管負壓引流,可以防止流出物阻塞引流管管腔。若在雙套管旁附加註水管持續滴入灌洗液,可長期有效保持引流作用。

(3)在充分引流的同時,根據腹腔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給予針對性的有效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

3.手術治療

適用於不能自行癒合的腸外瘻。常用的手術有腸瘻-腸袢切除吻合術、腸曠置術、瘻口部腸外接造口術等。

1.先天性畸形,如卵黃管未閉形成臍腸瘻。

2.手術併發症,多見胃腸與膽道手術,腎、輸尿管手術與婦科手術也可併發腸外瘻,多為誤傷所致。

3.也可繼發於炎症、感染等。

臨床表現

1.腹壁有一個或多個瘻口,有膽汁、腸液、氣體以及食物排出,此為主要臨床表現。

2.一般在術後3~5天出現腹痛、腹脹、體溫升高等症狀,繼而出現腹膜炎徵象或腹內膿腫。

3.較小的腸外瘻僅表現為感染性竇道,經竇道口排出腸內容物和氣體。

4.嚴重的腸外瘻可在創面觀察到腸管或腸黏膜。

5.患者可出現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代謝失衡,體重下降,骨骼肌萎縮,皮下脂肪消失等。

6.發展期可出現膈下膿腫或瘻口周圍膿腫。

7.嚴重者可出現膿毒血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