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繫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腸繫膜炎,是指發生於腸繫膜(包含淋巴、脂肪、血管、纖維組織等多個成分的雙層腹膜)的炎症,與腸繫膜淋巴結炎(發生於腸繫膜淋巴結的炎症)和腸繫膜脂膜炎(腸繫膜脂肪壞死、纖維化)等統稱為腸繫膜炎性疾病[1]

  • 目前缺乏關於腸繫膜炎患病率的確切資料。張明等研究了其所在醫院約 13 年的住院病例,發現各種腸繫膜疾病患者約佔全院患者數量的 0.06%,其中又以腸繫膜炎性疾病居首(佔比 53.5%)[2]
  • 腸繫膜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通常認為該病與腸繫膜損傷、病毒感染、過敏反應、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血吸蟲、阿米巴原蟲等)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1]
  • 腸繫膜炎性疾病多累及腸繫膜的淋巴組織和纖維組織,前者稱為腸繫膜淋巴結炎(又可分為非特異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和結核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後者稱為纖維性腸繫膜炎、收縮性腸繫膜炎、硬化性腸繫膜炎,也被認為是腸繫膜脂膜炎的不同病理髮展階段[1][2]
  • 腸繫膜炎的症狀不具有特殊性,通常表現為腹痛、發熱、噁心、嘔吐[2]。此外,腸繫膜淋巴結炎多見於兒童及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而腸繫膜脂膜炎多發生於成人[1]
  • 腸繫膜炎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結核藥物、免疫抑制劑等為主,補液、止痛等對症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案[1][3]
  • 腸繫膜炎可在區域性形成膿腫,膿腫破潰後導致瀰漫性腹膜炎[1];瀰漫性腹膜炎也可因誘發腸繫膜缺血病變引起的腸管壞死穿孔所致[2]。該病還可併發腸梗阻,嚴重時危及生命[1]
  • 包括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繫膜脂膜炎在內的多數腸繫膜炎都具有自愈性,部分患者症狀持續出現,由急性轉為慢性病變;隨著症狀逐漸加重,患者可併發瀰漫性腹膜炎、腸穿孔、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嚴重時危及生命;對於症狀明顯的患者,積極藥物治療(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後通常預後良好[1][3][4][5]

當出現前述常見的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明顯不適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防病情加重、併發急性腹膜炎、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同時,由於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腸繫膜脂膜炎在內的多數腸繫膜炎都具有自愈性,故若症狀不明顯也可暫觀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出現腹痛症狀:特別是發作性絞痛,可伴腹脹。
  • 噁心、嘔吐。
  • 體溫升高、發熱。
  • 腹部觸控到異常包塊。
  • 食慾不振、流鼻涕、咽痛等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狀持續多日不緩解甚至加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發腹部劇烈疼痛,大汗淋漓。
  • 全腹緊張、發硬,觸壓明顯疼痛。
  • 腹脹嚴重,嘔吐不止,無排便、排氣(放屁)。

建議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 胃腸外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腸繫膜炎?

對於以陣發性腹部絞痛、發熱、噁心嘔吐為主要症狀來就診的患者,若發病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腸道感染,通常應懷疑該病,若腹部超聲檢查發現腸繫膜淋巴結腫大,並排除其它可引起腹痛的常見病,方可診斷為腸繫膜淋巴結炎[3];對於腸繫膜脂膜炎,由於其缺乏典型的表現,診斷主要依據術後病理化驗,術前診斷非常困難[1]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腹部超聲:發現腫大的腸繫膜淋巴結對該病有提示價值,優點為檢查便捷、價廉。
  • 腹部 CT:是腸繫膜脂膜炎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5],也常用於各種腹痛的鑑別診斷。
  • 腹部 MRI:在區分不同組織成分方面優於 CT,可用於各種腸繫膜疾病的鑑別診斷[5]
  • 病理檢查:是確診腸繫膜炎性疾病的金標準。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目前都有哪些症狀?最早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腹痛是持續性的還是一陣一陣發作的?
  • 腹部能不能摸到腫塊?
  • 發病之前有沒有感冒或有咽痛、腹瀉等表現?
  • 平常身體怎麼樣?以前有沒有得過什麼大病?
  • 發病至今,有沒有做過什麼檢查?檢查結果如何?
  • 發病至今,有沒有進行治療過?進行過哪些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診斷能確定了嗎?
  • 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這個病應該怎樣治療?一般療效如何?
  • 會留後遺症嗎?治癒後該病還會再復發嗎?
  • 需要定期複查嗎?
  • 有沒有什麼預防該病的方法?
  • 平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腸繫膜炎患者的日常護理應以避免腹痛等症狀加重,讓患者平穩度過疾病進展的時期,待其自愈或通過藥物為主的方案來治癒。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8]

  • 心理護理:多安慰患者,腸繫膜淋巴結炎多見於兒童及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應幫助患兒克服恐懼心理,鼓勵其配合治療。
  • 疼痛護理:多陪患兒遊戲、互動,轉移其注意力,同時還可採取按摩、熱敷等方式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若疼痛確實嚴重,應及時如實告知醫生。
  • 飲食護理:治療期間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過硬、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少吃豆類、酸奶,多食用新鮮綠色蔬菜。

腸繫膜炎的治療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抗結核藥物、免疫抑制劑等為主,補液、止痛等對症治療為輔的治療方案[1][3]

藥物治療

  • 抗生素:通常選用廣譜、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常見的有青黴素類、頭孢類藥物。一般治療 1~2 天后,腹痛症狀即可明顯緩解,多數患者很快痊癒[1]
  • 抗病毒藥物:適用於病毒感染引起的腸繫膜炎患者,可採用利巴韋林行抗病毒治療[6]
  • 抗結核藥物:對於結核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患者,應按腹膜結核予抗結核藥物治療(通常由傳染病治療中心制訂治療方案)[2]
  • 免疫抑制劑:主要用於腸繫膜脂膜炎的治療,常用的有糖皮質激素、環磷醯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他莫昔芬等[5][7]
  • 對症治療:腹瀉、嘔吐多而進食少者應給予補液治療,腹痛明顯者可應用解痙止痛藥物(比如山莨菪鹼,又稱 654-2)。

手術治療

當採取上述保守治療效果差,病情持續進展甚至出現腸梗阻、缺血壞死等嚴重併發症時,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1][5]

  • 剖腹探查術:應充分探查,以防貽誤其它引起腹痛的疾病。
  • 腸管切除術:即切除壞死失活的腸管,多適用於發生腸穿孔、腸梗阻的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多數腸繫膜炎都具有自愈性,部分患者症狀持續出現,由急性轉為慢性病變,隨著症狀逐漸加重,可併發瀰漫性腹膜炎、腸穿孔、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嚴重時危及生命;對於症狀明顯的患者,積極藥物治療(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後通常預後良好。

腸繫膜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通常認為該病與腸繫膜損傷、病毒感染、過敏反應、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1]

腸繫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腸繫膜炎的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通常認為該病與以下因素有關[1]

  • 腸繫膜損傷:腸繫膜脂膜炎被認為是腸繫膜內的脂肪組織對某些損傷反應的結果。
  • 病毒感染:常見於埃可病毒 1 和 4,以及柯薩奇病毒 B1 和 B5 感染。
  • 過敏反應:腸道細菌產物被吸收過程中發生過敏可引發該病。
  • 細菌感染:常見細菌為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等。
  • 寄生蟲感染:比如血吸蟲引起的腸繫膜淋巴結炎為肉芽腫性炎症,而阿米巴原蟲導致淋巴結膿腫形成。
  • 自身免疫因素:有人認為腸繫膜脂膜炎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身原發性纖維變性在腸繫膜的一種表現。

哪些人容易患腸繫膜炎?

雖然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均尚不清楚,但不難推測,存在上述常見病因者更容易患腸繫膜炎。此外,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多見於兒童及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而腸繫膜脂膜炎多發生於成人[1],尤其是患有風溼免疫性疾病者[5]

腸繫膜炎的症狀不具有特殊性,不同型別的腸繫膜炎在臨床表現上也有所區別,比如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患兒發病前多有感冒病史及腹瀉症狀,而約 1/3~1/2 的腸繫膜脂膜炎患者可無任何症狀[1]。該病共有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2]。該病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大多預後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併發腹膜炎、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1][2][3][4]

腸繫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腸繫膜炎的常見症狀包括[1][2]

  • 約 1/3~1/2 的腸繫膜脂膜炎患者可無任何症狀。
  • 腹痛:早期疼痛位置常不固定、表現為一般性的疼痛,後期出現發作性絞痛,可伴腹脹。
  • 噁心、嘔吐:約 25% 的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患者有噁心、嘔吐的症狀,且常反覆出現。
  • 發熱:發病早期即可出現,體溫通常不超過 38.5℃。
  • 腹部包塊:約一半以上的腸繫膜脂膜炎患者可在腹部觸控到腫大的包塊。
  • 其他:腸繫膜炎患者可存在腹瀉、流鼻涕、咽炎(咽部疼痛)、食慾不振、乏力等表現。

腸繫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隨著腸繫膜炎的病情進展,可導致區域性膿腫形成,也可誘發腸繫膜缺血性病變而影響腸管血供,膿腫破潰或腸管缺血、壞死、穿孔均可導致瀰漫性腹膜炎[1][2];該病還可併發腸梗阻,嚴重時危及生命[1]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腸穿孔。
  • 瀰漫性腹膜炎:若腹膜炎症較廣泛,累及全腹可稱瀰漫性腹膜炎。
  • 腸梗阻。

目前沒有確切的預防方法,但從前面段落可知,積極消除導致腸繫膜炎的病因並防範其危險因素的出現或許能夠起到預防該病的作用,比如:對於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在其發病前積極治療感冒或腸炎;對於腸繫膜脂膜炎,積極治療風溼免疫性疾病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