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狀血管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叢狀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血管增生性疾病。
  • 本病少見。多見於嬰幼兒。
  •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雌激素分泌,一些影響血管形成的生長因子增多,以及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
  • 叢狀血管瘤分為先天性叢狀血管瘤和獲得性叢狀血管瘤。
  • 本病好發於頸及軀幹上部。呈界限不清的暗紅色斑塊、結節,並且逐漸增大,通常大小為 2~5 釐米。有些斑或斑塊上會出現成群的小血管瘤性丘疹。大多面板損傷緩慢增大,呈良性生長,偶爾可以自己消退。無自覺症狀或伴觸痛、自發痛,少數患者可伴區域性多毛和疼痛。
  • 本病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支援性治療。治療難點:叢狀血管瘤病程一般較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逐漸增大。治療後易復發、易轉移、易擴散。
  • 本病病程一般較長,對身體的損害不斷的增大,易漏診,治療後易復發、易轉移、易擴散。
  •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上見丘疹,觸控感到疼痛;
  • 面板出現破潰。

建議就診科室

  • 腫瘤科
  • 外科
  • 血管外科
  • 面板科
  • 脊柱、手、足外科等相應科室

醫生如何診斷叢狀血管瘤?

當醫生懷疑是叢狀血管瘤時,將通過視診、觸診、組織病理學等檢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醫生可通過患處破損情況來判斷腫瘤的部位、質地、活動度、顏色以及周圍面板生長情況,有助於初步診斷。
  • 組織病理學檢查:病理活檢結果有助於確診本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近期患處有無紅腫破潰?
  • 發現患處多久了?
  • 是否立即就醫?
  • 有無痛癢?
  • 近期接觸過什麼刺激性輻射性物質?
  • 是否用過藥物治療?
  • 是否對食物藥物過敏?
  • 家族有無同樣患者?
  • 做過哪些檢查?
  • 檢查結果如何?
  • 除患處外還有其他部位不適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疾病是否會遺傳?
  • 是否會手術治療?
  • 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質量?
  • 治療花費高嗎?
  • 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圍內?
  • 愈後復發概率是多少?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注意患者敷料滲出液狀況、手術切口的恢復狀況、切口有無癒合、破潰。當術區敷料滲出液體過多,使輔料無法覆蓋,切口出現紅腫、流膿、出血時,應立即請醫生檢視處理。
  • 放療注意事項:放療後患者可能出現面板紅腫、水泡、極度疲乏等不良反應,一般在治療開始後 2~3 周出現,如有嚴重不良反應應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期間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乏力嗜睡等不良反應,此類症狀一般都可忍受,嚴重者要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患者應每 6 個月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管造影 CT、MRI。
  • 戒菸、限酒:吸菸會增加心血管風險,應戒菸。每日飲酒不應超過 1~2 份標準量(一份標準量為啤酒 285 毫升、紅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主要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鐳射治療、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口服激素類藥物(如強的鬆):不能完全有效治癒,針對進展期的血管瘤無效。
  • 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魚肝油酸鈉注射液:促進癌細胞變性,壞死,緩解症狀。
  • 皮下注射干擾素:使面板損傷變小、變軟。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結紮血管:使患者恢復正常生活質量。

其他治療方法

術後放療:防止快速的區域性復發和術後轉移。

疾病發展和轉歸

  • 不經正規治療,患者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損害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 經正規治療後,叢狀血管瘤的預後較差,有明顯復發傾向,易發生轉移。早發現、早診斷、早手術對其預後至關重要。

叢狀血管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叢狀血管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
  • 環境因素:長期的輻射以及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人體,會損害血管壁,從而引起血管的病變。
  • 藥物因素:長期服用血管舒張、收縮類藥物,從而導致血管變異性病變。
  • 外傷因素。

哪些人容易患叢狀血管瘤?

  • 嬰、幼兒。
  • 長期口服激素類藥物的人。
  • 長期有血管疾病患者(如感染性動脈炎等)。

緩慢擴大的紅色或暗紅色斑塊、結節是最早出現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可出現丘疹、腹水、腹脹等症狀。

叢狀血管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斑塊:暗紅色斑和斑塊通常大小為 2~5 釐米。
  • 瘤體壓迫產生的症狀:當瘤體增大時可壓迫、推移鄰近臟器,出現各種症狀。如壓迫食管下端、胃、十二指腸,會出現吞嚥困難、腹脹、腹疼、噯氣等症狀;壓迫肝和膽道,可致膽囊積液、梗阻型黃疸(表現為面板黏膜發黃);壓迫門靜脈,引起門脈高壓(表現為乏力、噁心嘔吐等);下腔靜脈受壓可致腹水(外觀表現為腹脹);孕婦則可影響分娩。膨脹的血管瘤因內壓或外力的作用(擠壓、撞擊、對抗性運動等),瘤體血管可能會破裂而引起肝臟大出血,導致患者死亡。
  • 丘疹:有些斑塊上出現成群的小丘疹,常見於嬰兒及幼兒,好發於頸及軀幹上部。
  • 腹脹。
  • 疼痛:丘疹可逐漸融合成斑塊,觸控感到疼痛。

叢狀血管瘤的併發症有哪些?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卡-梅氏綜合徵:又稱伴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毛細血管瘤綜合徵,患者可出現氣道的梗阻,或早期關節運動受限的症狀。
  • 慢性凝血紊亂。
  • 生長部位引起的併發症:
    • 面部五官畸形:血管瘤生長在面部引起。
    • 在頸部、咽喉部容易因進食而導致血管瘤破潰,可危及患者生命。
    • 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頭、手指、足趾、陰莖、陰蒂及關節等,可影響這些部位的功能。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健康,做好安全防護,減少和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及意外傷害,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