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梗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大腸梗阻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結腸或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執行、順利通過腸道,是外科常見的疾病。腸梗阻不但可引起腸管本身解剖與功能上的改變,並可導致全身性生理紊亂,臨床現象複雜多變。需要儘早鑑別並積極干預。

  • 中老年患者主要發病原因包括腫瘤、炎性病變、腸腔狹窄、糞便嵌頓或腸扭轉等。新生兒則主要由於肛門發育異常,或其他解剖學異常以及胎糞等引起。
  • 根據基本原因,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和血運性腸梗阻;根據有無血運障礙,可分為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按梗阻程度,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梗阻;按病程發展快慢,分為急性梗阻和慢性梗阻。
  • 本病的主要症狀:腹痛、嘔吐、腹脹、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
  • 治療的關鍵在於解除梗阻、避免腸管壞死。
  • 疾病的主要危害在於缺血性腸壞死。
  • 一旦發生腸梗阻需及時就醫。

大腸梗阻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可引起全身性生理紊亂,臨床現象複雜多變,需及時就醫。急診就診時,醫生需進行血尿和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病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大腸梗阻若為不完全性梗阻,早期可無明顯腹痛症狀。如出現腹痛、嘔吐,說明病情加重,需及時就醫明確病情。
  • 大腸梗阻時腹周膨脹顯著,腹脹加重時提示病情惡化,需立即撥打 120 急診就診,完善各項檢查明確腸管有無絞窄壞死,必要時需行手術治療。

建議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 胃腸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大腸梗阻?

大多數大腸梗阻病人具有典型臨床表現,結合症狀、體徵及影像學檢查不難診斷腸梗阻。但在診斷過程中仍需注意一下問題:

  • 是否有腸梗阻:根據腹痛、嘔吐、腹脹、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四大症狀,和腹部可見腸型或蠕動波,腸鳴音亢進等,一般可作出診斷。X 線檢查對確定有否腸梗阻幫助較大,但需注意,有時可不完全具備這些典型表現,特別是某些狡窄性腸梗阻的早期,可能與輸尿管結石、卵巢囊腫蒂扭轉、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等混淆,甚至誤診為一般腸痙攣,尤應警惕。
  • 是機械性還是動力性梗阻:機械性腸梗阻具有上述典型臨床表現,早期腹脹可不顯著。麻痺性腸梗阻無陣發性絞痛等腸蠕動亢進的表現,相反表現為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腹脹顯著。X 線檢查顯示大腸全部充氣擴張;而機械性腸梗阻脹氣限於梗阻以上的部分腸管,即使晚期併發腸絞窄和麻痺,結腸也不會全部脹氣。
  • 是單純性還是絞窄性梗阻:這點極為重要,因為絞窄性腸梗阻預後嚴重,並必須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有下列表現者,應考慮絞窄性腸梗阻的可能:
    • 腹痛發作急驟,起始即為持續性劇烈疼痛,或在陣發性加重之間仍有持續性疼痛。腸鳴音可不亢進。有時出現腰背部痛,嘔吐出現早、劇烈而頻繁。
    • 病情發展迅速,早期出現休克,抗休克治療後改善不顯著。
    • 有明顯腹膜刺激徵,體溫上升、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增高。
    • 腹脹不對稱,腹部有區域性隆起或觸及有壓痛的腫塊(脹大的腸袢)。
    • 嘔吐物、胃腸減壓抽出液、肛門排出物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體。
    • 經積極非手術治療而症狀體徵無明顯改善。
    • 腹部 X 線檢查見孤立、突出脹大的腸袢、不因時間而改變位置,或有假腫瘤狀陰影;或腸間隙增寬,提示有腹腔積液。
  • 是高位還是低位腸梗阻:高位小腸梗阻的特點是嘔吐發生早而頻繁,腹脹不明顯低位小腸梗阻的特點是腹脹明顯,嘔吐出現晚而次數少,並可吐糞樣物。大腸梗阻與低位小腸梗阻的臨床表現很相似,鑑別較困難,X 線檢查有很大幫助。低位小腸梗阻,擴張的腸袢在腹中部,呈“階梯狀”排列,而結腸內無積氣。結腸梗阻時擴大的腸袢分佈在腹部周圍,可見結腸袋,脹氣的結腸陰影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斷,盲腸脹氣最顯著,小腸內脹氣可不明顯。
  • 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嘔吐頻繁,如為低位梗阻腹脹明顯,完全停止排便排氣。X 線腹部檢查見梗阻以上腸袢明顯充氣和擴張,梗阻以下結腸內無氣體;不完全性梗阻嘔吐與腹脹都較輕或無嘔吐,X 線所見腸袢充氣擴張都較不明顯,而結腸內仍有氣體存在。
  • 是什麼原因引起梗阻:應根據患者年齡、病史、體徵、X 線、CT 等影像學檢查等幾方面分析。
    • 在臨床上粘連性腸梗阻最為常見,多發生在以往有過腹部手術、損傷或炎症史的病人。
    • 嵌頓性或絞窄性腹外疝是常見的腸梗阻原因,所以機械性腸梗阻的病人應仔細檢查每個可能發生外疝的部位。
    • 結腸梗阻多系腫瘤所致,需特別提高警惕。
    • 新生嬰兒以腸道先天性畸形為多見。
    • 2 歲以內兒童則腸套疊多見。
    • 蛔蟲團所致的腸梗阻常發生於兒童。
    • 老年人則以腫瘤及糞塊堵塞為常見。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化驗檢查:單純性腸梗阻的早期,變化不明顯。隨著病情發展,血紅蛋白值及血細胞比容可因缺水、血液濃縮而升高。尿比重也增高。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多見於絞窄性腸梗阻。查血氣分析和血清 Na+、K+、Cl-、尿素氮、肌酐的變化,可瞭解酸鹼失衡、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能的狀況。嘔吐物和糞便檢查,有大量紅細胞和隱血陽性,應考慮腸管有血運障礙。
  • X 線檢查:一般在腸梗阻發生後 4~6 小時,X 線檢查即顯示出腸腔內氣體,立位或側臥透視拍片,可見多數液平面及氣脹腸袢。但無上述徵象也不能排除腸梗阻的可能。結腸脹氣位於腹部周圍,顯示結腸袋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腹痛多長時間了,部位有無變化?
  • 腹痛是持續性還是陣發性?有無緩解或加重?
  • 嘔吐物什麼顏色?
  • 肛門有排氣嗎?
  • 有無腹脹,腹脹有加重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大腸梗阻?
  • 梗阻程度嚴重嗎?
  • 保守治療可以嗎?
  • 手術效果如何?術後生活質量會不會受影響?
  • 治療費用如何?能報銷嗎?

腸梗阻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暢,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飲食上宜進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可用一些食療幫助調理腸胃。

大腸梗阻的治療原則,是矯正因腸梗阻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亂和解除梗阻。具體治療方法要根據腸梗阻的型別、部位和病人的全身情況而定。

非手術治療

  • 胃腸減壓:是治療腸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減輕腹脹,降低腸腔內壓力,減少腸腔內細菌和毒素,改善腸壁血迴圈,有利於改善區域性病變和全身情況。
  • 通便灌腸。
  • 矯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對腸梗阻併發的生理紊亂是極重要的措施。
  • 防治感染和中毒:應用抗腸道細菌包括抗厭氧菌的抗生素,特別是絞窄性腸梗阻以及手術的病人。
  • 中醫中藥治療。
  • 口服或胃腸道灌注生植物油。
  • 針刺療法。

手術治療

  • 手術的原則和目的是:在最短手術時間內,以最簡單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復腸腔的通暢。
  • 解決引起使阻的原因:如粘連鬆解術、腸切開取除異物、腸套疊或腸扭轉復位。
  • 腸切除腸吻合術:如腸管因腫瘤、炎症性狹窄等,或區域性腸已經失活壞死。
  • 腸造口或腸外接術:如病人情況極嚴重,或區域性病變所限,不能耐受和進行復雜手術者;但主要適用於低位腸梗阻如急性結腸梗阻。
  • 短路手術:當引起梗阻的原因既不能簡單解除,又不能切除時,如晚期腫瘤已浸潤固定,或腸粘連成團與周圍組織粘連,則可作梗阻近端與遠端腸袢的短路吻合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大腸梗阻病如果經過灌腸及胃腸減壓等治療,梗阻解除之後,一般問題不大,如果長時間的梗阻,常致腹膜炎、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失調,病情進展迅速導致死亡。

粘連性腸梗阻最多見,佔 20%~40%。新生兒以腸道先天性畸形多見,2 歲以內小兒以腸套疊多見,兒童腸梗阻以蛔蟲多見,老年人以腫瘤和糞塊堵塞多見。結腸梗阻多為腫瘤所致。

大腸梗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機械性: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腸腔變窄,使腸內容通過發生障礙。包括:
    • 腸腔堵塞,如糞塊、大膽石、異物等;
    • 腸管受壓,如粘連帶壓迫、腸管扭轉、嵌頓疝或受腫瘤壓迫等;
    • 腸壁病變,如腫瘤、先天性腸道閉鎖、炎症性狹窄等。
  • 動力性:是由於神經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腸壁肌功能素亂,使腸蠕動喪失或腸管痙攣,以致腸內容物不能正常執行,但無器質性的腸腔狹窄。常見的病因如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膜後血腫或感染引起的麻痺性腸梗阻。痙攣性腸梗阻甚少見,可見於如腸道功能紊亂和慢性鉛中毒引起的腸痙攣。
  • 血運性:是由於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腸管血運障礙,繼而發生腸麻痺而使腸內容物不能執行。隨著人口老齡化,動脈硬化等疾病增多,現已不屬少見。
  • 假性腸梗阻:無明顯病因,為一種遺傳性疾病,表現為反覆發作性腸梗阻,但十二指腸與結腸蠕動正常。

哪些人容易患大腸梗阻?

  • 老年人群及新生兒發育異常者;
  • 瀰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術、腹膜後血腫或感染者;
  • 胃腸功能紊亂者;
  • 長期便祕者;
  • 患有大腸腫瘤、炎症性腸腔狹窄等疾病的患者。

儘管由於腸梗阻的原因、部位、病變程度、發病緩急不同,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但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腔則是腸梗阻患者共有的,其共同表現是腹痛、嘔吐、腹脹及停止肛門排氣排便。

大腸梗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大腸梗阻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痛:機械性腸梗阻發生時,由於梗阻部位以上強烈腸蠕動,表現為陣發性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於梗阻所在的部位。腹痛發作時可伴有腸鳴,自覺有“氣塊”在腹中竄動,並受阻於某一部位。有時能見到腸型和腸蠕動波。如果腹痛的間歇期不斷縮短,以至逐漸發展為劇烈的持續性腹痛,則應該警惕可能是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
  • 嘔吐:在腸梗阻早期,嘔吐呈反射性,吐出物為食物或胃液。此後,嘔吐隨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梗阻部位越高,嘔吐出現愈早,愈頻繁。高位腸梗阻時嘔吐頻繁,吐出物主要為胃及十二指腸內容;低位腸梗阻時,嘔吐出現較遲,且頻率較少,吐出物可呈糞樣。大腸梗阻時,嘔吐到晚期才出現。嘔吐物如呈棕褐色或血性,是腸管血運障礙的表現。麻痺性腸梗阻時,嘔吐多呈溢位性。
  • 腹脹:一般在梗阻發生一段時間後出現,其程度與梗阻部位有關。高位腸梗阻腹脹不明顯,但有時可見胃型。低位腸梗阻及麻痺性腸梗阻腹脹顯著,遍及全腹。大腸梗阻時,如果迴盲瓣關閉良好,梗阻以上結腸可成閉袢,則腹周膨脹顯著。腹部隆起不均勻對稱,是腸扭轉等閉袢性腸梗阻的特點。
  • 停止自肛門排氣排便:完全性腸梗阻發生後,病人多不再排氣排便;但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腸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腸內尚殘存的糞便和氣體,仍可自行或在灌腸後排出,不能因此而否定腸梗阻的存在。某些絞窄性腸梗阻,如腸套疊、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則可排出血性粘液樣糞便。

大腸梗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水、電解質紊亂;
  • 感染和中毒;
  • 腸壞死、穿孔;
  • 繼發性腹膜炎;
  • 休克;
  • 多器官功能障礙。

依據腸梗阻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採取某些預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減少腸梗阻的發生。

  • 對患有腹壁疝的病人,應予以及時治療,避免因嵌頓、絞窄造成腸梗阻。
  •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和治療便祕、腸蛔蟲病。
  • 腹部大手術後及腹膜炎患者應很好地胃腸減壓,手術操作要輕柔,盡力減輕或避免腹腔感染。
  • 早期發現和治療腸道腫瘤。
  • 腹部手術後早期活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