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類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類癌是一種發生於胃腸道以及其他器官的內分泌細胞低度惡性腫瘤,極少情況下發生轉移。由於大腸類癌(carcinoid of large intestine)的分化程度較低,以及其不典型性,在醫院檢查中非常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病症。在臨床上醫生一般會採用手術切除的方式來用於根治大腸類癌。

  • 大腸類癌經常會發生在黑人和亞洲人群體中,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為 3∶1,近年來直腸類癌發生率比較高,並且有增加趨勢。
  • 大腸類癌具有病情發展較緩慢的特徵,因此一般僅有 10% 的類癌患者會出現肚子疼痛、面部潮紅以及腸道出血的症狀。患者得病後早期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症狀,但是後期常出現便血以及大便習慣改變,且許多患者伴有肛門直腸常見疾病,如直腸息肉、直腸癌等,所以很難鑑別該病,需要進行病理檢查加以明確。
  • 患有大腸息肉、炎症性腸病以及經歷過膽囊切除術的患者容易得大腸類癌。
  • 臨床上常使用手術的方式來達到根治大腸類癌的目的。手術方式的選擇要根據類癌的大小 、所處部位 、進入組織的深度 、有無淋巴結和是否遠處轉移等來確定。
  • 目前大腸類癌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預防方法,可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大便異常,比如經常便祕或拉肚子。
  • 時常出現腹部疼痛。
  • 出現便血或大便帶血。

就診科室

  • 肛腸外科或肛腸科:如果醫院沒有肛腸科則要選擇去普外科就診。
  • 腫瘤科:若不是肛腸問題,則去腫瘤科就診,診斷是否是大腸類癌。

就醫前準備

首先要了解自己家中情況,醫生可能會詢問家裡是否有人曾得過大腸類癌。另外請描述自己的症狀,例如: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已經多長時間?
  • 每次便中帶血量的多少?是否會有疼痛感?

常用檢查

由於大腸類癌的症狀常伴隨肛門直腸病的症狀,易與其混淆,所以通常先進行肛門直腸病檢查。

  • 視查:觀察肛門處是否長東西,有沒有顏色的改變,有沒有裂口、流膿等。
  • 指查:用手指觸控患者肛門處,可以瞭解患者肛門處是否有乳頭瘤、息肉以及感染灶。
  • 肛門鏡:可以有效避免痔核太小被忽略的情況發生。

然後進行大腸類癌檢查,在治療前先進行全身檢查,看看病灶是否發生轉移擴散。

  • 纖維結腸鏡檢查: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取出進行活檢,以明確病灶的性質。
  • 胃鏡檢查:檢查消化道上部是否有問題。
  • 胸部 CT:接著可以做一下胸部 CT,看看病灶是否發生轉移。
  • 頭部核磁共振:排除腦部病變的可能。
  • 骨掃描(ECT) :目的是為了排除骨骼病變。

治療原則/方法

大腸類癌對放療和化療不敏感,因此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根治大腸類癌的唯一方法是進行根治性手術,還有姑息性手術、細胞毒藥物、生物治療、區域性治療等。放射療法雖不可用於直接治療,但是可以用於輔助姑息療法。手術方案的確定要根據腫瘤直徑的大小及其產生的部位來確定。

  • 根治性手術:即對病變部位進行廣泛切除,要連同疾病源頭周圍的淋巴結轉移區域一起切除,進而達到根治的效果。
  • 姑息性治療:採用消滅或減少變異細胞的手術方式來達到減小腫瘤數目、減輕症狀的效果。
  • 細胞毒藥物:常用藥物有鏈脲黴素、5氟尿嘧啶(5-Fu)、阿黴素和氮烯唑胺等。常採用聯合藥物治療。
  • 生物治療:是指運用生物大分子來治療疾病。包括生長素類似物以及干擾素。其中,生長素類似物耐受性和安全性較好,而且副作用較小,尤其是生長素類似物奧曲肽對於維持患者生命有很重要的作用。
  • 區域性治療:因為神經內分泌瘤在肝轉移病灶的血管十分豐富,因此採用顆粒樣物質或細胞毒性製劑栓塞肝動脈的方式,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 放射化療:瘤體在腦內轉移和(或)在骨內轉移引起疼痛,常採用放療進行緩解。

常見原因

常見的大腸類癌有直腸類癌與結腸類癌,有學者認為大腸類癌也與遺傳有關。

  • 直腸類癌病因:直腸類癌的病因目前並不是十分明瞭,其發病機率可能與社會環境、平時的生活習慣或者遺傳因素等有關。一個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直腸息肉。目前學者們基本認同的是,由於人類對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攝入過多,而食物纖維攝入不足是本病發生的高危因素。
  • 結腸類癌病因:結腸類癌具體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臨床表現

  • 直腸類癌可產生於直腸的任何部位,通常直腸前壁發生概率多於直腸後壁,肉瘤直徑從幾毫米至幾釐米概不相同。直腸類癌主要出現的症狀是大便習慣改變(便祕或拉肚子)、直腸出血以及疼痛等。
  • 結腸類癌經常產生於盲腸以及升結腸部位。腫瘤的體積通常比其他部位產生的腫瘤體積大,但是通常情況下會發生轉移,但是因為結腸的腔體比較大、而且類癌發生的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不易被發現,轉移也與此有關。

由於目前醫學水平的有限,所以對於大腸類癌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預防方法,建議進行定期體檢,做到儘快發現,儘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