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甲狀腺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甲狀腺是位於頸部的一個蝶形腺體。單純性甲狀腺腫 (simple goiter) 患者的甲狀腺功能正常,它是由於缺碘、致甲狀腺腫物質,或遺傳因素引發的甲狀腺腫大。該疾病不是腫瘤或炎症等因素引起,不伴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所以又稱非毒性甲狀腺腫。該病進展緩慢,女性患者比例明顯更高。

根據發病的流行情況,可分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和散發性甲狀腺腫。地方性甲狀腺腫是由於地理因素造成群體性缺碘所致;散發性甲狀腺腫的成因較為複雜,可能是基因缺陷、自身免疫或飲食因素所致,很多難以最終明確。

  • 如果患者檢出甲狀腺腫,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接受相應的治療。
  • 醫生通過觸診或常規體檢的吞嚥動作,就有可能檢出甲狀腺腫。但臨床診斷需要綜合一系列的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或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才能得出較為明確的結論。
  • 如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質地較硬而活動度欠佳,應警惕癌變的可能性。
  • 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治療原則是: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個體化治療。但各種方案的療效尚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支援。
  • 輕度患者由於甲狀腺功能正常,無臨床症狀,無需特別治療,飲食補碘,密切隨訪即可。
  • 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可根據病情程度和患者意願,採用甲狀腺激素、手術或放射性同位素進行治療。
  • 日常防治的關鍵在於:飲食獲取充足的碘,加碘鹽、海鮮、海苔都能提供豐富的碘。

臨床醫生可能只需要通過觸控患者的頸部,並要求患者在常規體檢中進行吞嚥動作,就可以很容易檢出甲狀腺腫。在某些情況下,醫生甚至還能觸控到甲狀腺結節。

應何時就醫?

一部分患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在體格檢查時發現。還有一部分患者早期甲狀腺呈對稱性、瀰漫性腫大。當患者發現出現此症狀時,請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 普通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單純性甲狀腺腫?

  • 體格檢查:醫生通過觸診和體檢,一般很容易就能發現甲狀腺腫的症狀。單純性甲狀腺腫為無痛性腫脹,對周圍組織和淋巴結無明顯影響,多數情況下起病隱匿,甲狀腺功能保持正常。
  • 實驗室檢查
    • 甲狀腺功能測定:血清 TSH、T3、T4 水平正常。用敏感的測定方法可檢出 TSH 值已達正常值上限,表示其處於功能異常的邊緣狀態。
    • 碘-131 攝取率:碘-131 攝取率正常或升高。
    • 尿碘測定:可以檢測出是否存在碘缺乏。
    • 自身抗體測定:自體產生的異常抗體也會導致甲狀腺腫,驗血可以證實是否有抗體存在。
  • 特殊檢查
    • 頸部 B 超:通過聲波反射顯像,可以檢出體檢觸診無法感知的小結節。並且可以確定甲狀腺的體積,結節的大小、數量、性質。
    • 甲狀腺掃描:在患者靜脈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顯像,可以更好地瞭解甲狀腺的組織形態、大小和結節性質。
  • 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細針穿刺活檢過程中,採用超聲引導細針刺入患者的甲狀腺,獲得組織或液體樣品,用於實驗室檢測。通過此項檢測可明確診斷。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對於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醫生可能詢問的問題包括:

  • 現在出現了哪些症狀?
  • 這些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
  • 平時做菜是不是用加碘鹽?是不是喜歡吃海鮮?
  • 以前得過什麼比較嚴重的疾病?
  • 現在有沒有在吃什麼藥?

患者可能會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是怎麼回事?有多嚴重?
  • 要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治療以後會不會復發?
  • 有沒有可能發生癌變?要怎麼監測?
  • 以後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如果單純性甲狀腺腫是由飲食引起的,改變飲食習慣有助於患者治療疾病,改善症狀。

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獲取充足的碘:為了確保獲取充足的碘,可使用加碘鹽做菜,或每週至少吃 2 次海鮮,還可以多吃一些海苔和海帶。蝦和其他貝類就有非常高的含碘量。如果居住在富碘地區,當地種植的水果和蔬菜,出產的牛奶和酸奶都可能會含有一定量的碘。
  • 避免攝入過量碘:儘管臨床較為少見,但攝入過量的碘有時也會導致甲狀腺腫。如果已經發生碘過量的問題,應避免食用加碘鹽、貝類、海苔和碘劑。

目前仍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對於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治療方法,尚未形成一致意見。甲狀腺腫的治療取決於甲狀腺腫的體積和性質、患者的症狀和體徵,以及致病的根本原因。

如何治療單純性甲狀腺腫?

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臨床表現差異較大,應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輕度患者的甲狀腺腫生長緩慢,無明顯症狀,且甲狀腺功能正常,無需特殊治療。臨床密切隨訪,定期體檢、驗血、B超檢查。同時,日常應多食用含碘量豐富的食物,例如海帶等。

若患者症狀較為嚴重,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對於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可以考慮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術後應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預防復發。此外,放射性碘-131 也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單純性甲狀腺腫有哪些藥物治療方案?

  • 碘劑:地方性甲狀腺腫早期患者可口服碘化鉀,症狀可逐步消失。但對於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應慎重補碘。
  • 甲狀腺激素:用外源性甲狀腺激素可以抑制內源性 TSH 的分泌,從而防止甲狀腺腫的進展,使其體積逐漸變小,但結節往往難以徹底消失。還需注意,停藥後病情易復發,若出現復發可再次治療。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需關注其可能對心臟和骨骼的副作用。

單純性甲狀腺腫有哪些手術治療方案?

對於符合以下情況的患者,可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以迅速解除區域性壓迫症狀:

  • 巨大甲狀腺腫和胸骨後甲狀腺腫,導致呼吸困難、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或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結節性甲狀腺腫繼發甲亢,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 結節性甲狀腺腫疑似出現癌變。
  • 患者非常希望改善區域性外觀。

手術之後仍然需要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以防止復發。

單純性甲狀腺腫有哪些放射治療方案?

患者可以口服放射性碘-131,放射性碘-131 通過血流到達甲狀腺,可破壞甲狀腺細胞,使甲狀腺不同程度縮小。

臨床證據表明,安全性較好,不耐受手術的老年患者,也可以選用該方案進行治療,且治療費用相對經濟。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放射性碘-131 治療單純性甲狀腺腫時,在治療剛開始的幾個月內,甲狀腺因為放射性炎症反應,可能甲狀腺反而會顯得體積更大,在炎症反應消退幾個月後,腫大的甲狀腺才會漸漸萎縮變小。

此外還需注意,這種治療後,通常會遺留甲減的問題,需要長期乃至終生通過服用甲狀腺激素,來替代自身甲狀腺功能。

多種遺傳或環境因素均可導致單純性甲狀腺腫。

單純性甲狀腺腫是由什麼引起的?

下列遺傳或環境因素在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分泌等各個相關環節產生抑制作用。人體會通過代償機制,促進甲狀腺組織增生,試圖彌補和增強甲狀腺合成激素的功能,臨床就表現為甲狀腺腫大。

  • 缺碘:碘是生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物質,正常成人每天碘的理想攝入量為 150 微克,如果每天少於 50 微克就會發生甲狀腺腫。缺碘也是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
  • 致甲狀腺腫物質:包括飲食(大量長期食用捲心菜等十字花科類植物、含氟量過高的飲用水)和藥物(硫脲類、磺胺類等),此類物質對碘參與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 碘攝入過量:長期飲食中碘過多,也會影響甲狀腺激素的正常合成和釋放,造成甲狀腺腫大。
  • 遺傳因素:過氧化物酶缺陷、甲狀腺球蛋白基因突變、甲狀腺激素受體缺陷、鈉碘同向轉運蛋白基因突變,都會造成甲狀腺腫。
  • 細胞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表皮生長因子和IGF結合蛋白可誘發甲狀腺腫。
  • 自身免疫疾病。
  • 抗半乳糖抗體。

哪類人群容易出現單純性甲狀腺腫?

所有人都可能發生甲狀腺腫,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甲狀腺腫風險因素:

  • 飲食缺碘:生活在缺碘環境中,且無法獲得碘劑補充的人群是發生甲狀腺腫的高危人群。
  • 女性:女性是甲狀腺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更容易發生甲狀腺腫。
  • 年齡:40 歲以後甲狀腺腫更常見。
  • 自身免疫病:伴有自身免疫病的病史或家族史,發生甲狀腺腫的風險上升。
  • 懷孕和更年期:在此階段的發病風險更高。
  • 服用某些藥物:包括心臟病藥物胺碘酮和精神科藥物鋰鹽,都會增加發病風險。
  • 輻射暴露:如果頸部或胸部區域接受過放療,發病風險就會增加。

一些患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常在體格檢查時發現。還有一些患者早期甲狀腺呈瀰漫性腫大。

單純性甲狀腺腫患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 頸部腫脹;
  • 咽喉有緊縮感;
  • 咳嗽;
  • 聲音嘶啞;
  • 吞嚥困難;
  • 呼吸困難。

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病程進展緩慢,初始為輕、中度瀰漫性腫大,很少有巨大者,甲狀腺腫塊較為柔軟。隨著腺體的增生,病情發展到後期可出現結節性甲狀腺腫。

單純性甲狀腺腫有哪些危害?

較小的甲狀腺腫塊並不會造成令人關注的健康或美觀問題。如果甲狀腺腫塊較大,可對周圍組織造成壓迫症狀:

  • 壓迫氣管,導致呼吸不暢,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 壓迫食管,導致吞嚥困難;
  • 壓迫神經,導致聲音嘶啞;
  • 壓迫上腔靜脈,導致頭面部和上肢浮腫,面部青紫。

如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質地較硬而活動度欠佳,應警惕癌變的可能性。

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最主要原因。補碘對於嬰幼兒極為重要,可影響其智力和身體發育。在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可採取下列措施進行預防:

  • 推廣加碘鹽:這一方法行之有效,已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各地食鹽加碘比例不等,大約每天吃鹽 5 克,可從中獲取 100~150 微克碘。
  • 碘油肌肉注射:可以作為暫時性的措施,在一定地區內一次性大劑量補碘。但注射較麻煩,而且會引起一些注射部位的不適,無法全面推廣使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