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滲尿: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等滲尿(isotonic urine)是指由於腎臟功能受損,尿液中的代謝廢物未經濃縮即排出體外,其濃度與血清濃度近似。

  • 等滲尿的病因複雜多樣,絕大多數由腎臟本身的疾病所致;此外,全身性疾病及腎臟鄰近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誘發因素。
  • 尿的滲透壓與血漿的滲透壓相等或相近。如果長時間排出等滲尿,表明腎臟的濃縮功能發生嚴重的損害。
  •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等滲尿,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醫生在瞭解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會逐一檢測尿液、血液樣本,並通過影像學技術和內鏡技術探尋體內病灶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必要時還可能對病變部位進行穿刺活檢。
  • 醫生會根據等滲尿的具體病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假如是自身免疫病累及泌尿系統者,需要及時採用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發生感染者則應儘快使用抗感染藥物清除病原體。若患者伴有腎臟腫瘤,有必要及時實施外科手術,否則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
  • 患者應積極治療原有的各種慢性病,做好疾病管理,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水平至醫生推薦的範圍。改善生活方式,堅持每天開展適量鍛鍊,促進血液迴圈,保持健康體重。日常應確保每天合理的飲水量,嚴格控制食鹽和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

何時就醫

  •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等滲尿,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 腎內科
  • 內分泌科
  • 風溼免疫科
  • 兒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等滲尿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尿色、尿量,以及是否伴隨尿路感染、疼痛,全身乏力、發熱等其他不適。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
  • 家庭成員是否出現類似症狀;或是否伴有腎病家族史、自身免疫病家族史。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等滲尿並明確具體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醫生會檢查腎臟區域是否有腫塊、疼痛或壓痛等異常情況。
    • 隨後還要檢查全身各處面板和關節,以利於全面分析可能的病因。
  • 尿樣檢查:瞭解患者是否合併感染及腎功能損傷程度。
  • 血樣檢查:
    • 血常規:評估血漿蛋白、血糖、血脂、電解質水平。
    • 腎小球功能檢查:檢測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
    • 腎小球濾過率:判斷腎小球功能的損傷嚴重程度;
    • 腎小管功能檢查:檢測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尿糖、氨基酸尿等;
    • 腎小管濃縮及稀釋功能:檢測尿比重、尿滲透壓。
  • 心電圖:可用於評估心功能;同時對低鉀血癥有較特異的診斷價值。
  • 影像學檢查: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有助於判斷腎臟是否發生結石、梗阻、感染、囊腫、腫瘤和外傷等。
  • 腎臟穿刺活檢:若有必要,醫生會將取樣針穿過患者的面板刺入腎臟,獲取一小部分腎臟組織,隨後通過顯微鏡觀察是否存在感染、炎症,以及是否有癌變跡象。

治療原則

醫生會根據等滲尿的具體病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 泌尿系統感染患者,需要儘快使用抗感染藥物,徹底清除細菌或使病毒感染處於持續抑制狀態,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防止病原體向周邊組織蔓延。
  • 自身免疫病:患者在病情發作時,需要使用強效免疫抑制劑,例如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衝擊治療以迅速緩解症狀。
  • 腎臟腫瘤:醫生會針對不同程度的病變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總的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放化療結合為輔。手術可選擇徹底切除的根治術,也可以選擇保留區域性組織的部分切除術,具體手術方式視情況而定。
  • 高尿酸血癥/痛風:可服用促進尿酸排出的藥物,例如碳酸氫鈉、苯溴馬隆、丙磺酸;或抑制尿酸形成的藥物,例如別嘌醇。
  • 腎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進行血漿置換或透析治療。

常見原因

等滲尿的病因複雜多樣,絕大多數由腎臟本身的病變所致;此外,全身性疾病及腎臟鄰近器官的疾病也可能是誘發因素。

  • 主要發病機制是腎臟的結構或功能受到損傷,導致其無法正常濃縮尿液。常見病因如下:
    • 慢性腎炎;
    • 急性腎損傷;
    • 腎功能衰竭;
    • 糖尿病腎病;
    • 痛風性腎病;
    • 高血壓腎病;
    • 狼瘡性腎病;
    • 川崎病;
    • 慢性低鉀血癥等。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等滲尿:

  • 伴有腎病家族史;
  • 伴有自身免疫病,例如紅斑狼瘡;或家族成員中有罹患自身免疫病;
  • 伴有慢性低鉀血癥;
  • 伴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
  • 伴有較為嚴重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且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臨床表現

  • 尿的滲透壓與血漿的滲透壓相等或相近。
  • 如果長時間排出等滲尿,表明腎臟的濃縮功能發生嚴重的損害。

伴隨症狀

引起等滲尿的不同型別疾病還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等滲尿伴尿頻、尿急、尿痛,並可能出現發燒、乏力等全身性症狀:多見於泌尿系統感染,例如急性腎盂腎炎、腎膿腫等。
  • 等滲尿伴血糖升高、代謝紊亂、多飲多尿:常見於糖尿病腎病等。
  • 等滲尿伴皮疹、乏力、口腔潰瘍、關節疼痛、器官功能受損:可見於各類自身免疫病引發的腎臟損傷,例如狼瘡性腎病。
  • 等滲尿伴尿酸升高:可見於痛風性腎病等。
  • 等滲尿伴腰腹部疼痛:常見於腎、輸尿管結石,也可能是腎臟腫瘤、腎結核和腎盂腎炎等。
  • 等滲尿伴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可見於腎小球腎炎等。
  • 關鍵在於積極治療原有的各種慢性病,做好疾病管理,避免繼續惡化
    • 慢性病患者務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水平至醫生推薦的範圍。
    • 日常應規範用藥,維持各項指標長期穩定,避免出現大幅波動。
    • 切忌盲目服用中草藥、保健品或營養品,以防引發不良反應。
  •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泌尿系統的健康和衛生
    • 杜絕暴飲暴食、吸菸酗酒等不良嗜好。
    • 每天堅持適量鍛鍊,控制合理體重。
    • 每天確保合理的飲水量,嚴格控制日常食鹽和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
    • 控制合理的工作、學習節奏,避免過於勞累或精神壓力過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