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磷性佝僂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低血磷性佝僂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組比較罕見的遺傳性或獲得性骨骼疾病。該病發生在兒童期時表現為特徵性的骨骼畸形,稱為佝僂病;成人發病者表現為乏力、身材體型變化等,稱為骨軟化症。該病目前如果採取適當的治療,一般預後較好。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

  • 低血磷性佝僂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是一組比較罕見的遺傳性或獲得性骨骼疾病。
  • 按起病時間,本病可分為兩類:兒童佝僂病和成人骨軟化症。
  • 致病機制是腎臟排磷過多,引起以低血磷症為特徵的骨骼礦化障礙。
  • 兒童佝僂病主要表現為方顱、雞胸、肋骨串珠、四肢彎曲畸形、生長遲緩等。
  • 成人骨軟化症表現為乏力、體型改變、身材變矮、多發骨折、骨痛,甚至致殘等。
  • 本病治療原則是:對症治療、高磷飲食和補充維生素 D。本病尚無特效預防辦法,發病患者應積極對症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 在美國,其總髮病率大約為 1/53000,患病率大約為 1/125000。一些歐洲國家的資料也類似。所有種族均可患病,無性別差異[1]

臨床觀察和身體檢查有助於識別上述明顯的低血磷性佝僂病症狀。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醫生還可能建議患者進行以下檢查:

  • 尿液以及血生化檢查:是否有尿磷增多以及血磷低的情況。
  • 常規影像學檢查:骨骼是否出現典型的佝僂病及骨軟化現象。
  • 分子生物學檢查:有家族病史以及起病年齡較早的患兒應接受分子生物學檢測,確診是否為基因突變所導致的佝僂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經常發生病理性骨折
  • 嚴重骨骼畸形以及肌無力
  • 出現其他致命危險

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醫生如何診斷低血磷性佝僂病?

該病診斷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家族史:低磷性佝僂病家族史,疑診。
  • 查體:身體是否存在佝僂病的體徵,疑診。
  • 生化檢查:血磷血鈣等相關指標偏低,初步診斷。
  • 影像學檢查:骨骼變化符合該病症狀,可診斷。
  • 基因檢測:可明確診斷。

併發症:發育障礙、骨骼畸形、嚴重肌無力等。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注意到身體骨骼有什麼變化嗎?
  • 哪裡發生了生長畸形?多長時間了?
  • 是否注意到自己有身高變矮的現象?
  • 是否會經常性的骨折?
  • 家裡之前有人有相關的病史嗎?
  • 平時是否會感覺到肌肉乏力或者骨痛?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低血磷性佝僂病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嚴重嗎?
  • 我需要做更多檢查嗎?
  • 您推薦哪種治療方法?會出現副作用嗎?
  • 假如我經常性的骨折怎麼辦?
  • 怎樣才能知道哪個是這個病的誘因?
  • 這病會遺傳給孩子嗎?
  • 我的家人應該接受相關的測試嗎?
  • 這病會影響結婚生育嗎?
  • 預後:如果在發現該病的初期及時就醫,採取適當的治療,一般預後恢復較好。
  • 日常及飲食上應注意多補充鈣、磷、以及維生素 D。
  • 平時應多吃富含鈣、磷的食物例如肉類、牛奶、乳製品和豆類等。

治療原則:對症治療、高磷飲食和補充維生素 D。

針對獲得性低血磷性佝僂病

  • 腫瘤相關性患者需要確定腫瘤位置,並進行手術切除。
  • 阿德福韋酯及其他藥物或毒物所致範科尼綜合徵的患者,應立即停止相關藥物或毒物接觸。

針對無法解除病因或遺傳性低磷佝僂病

  • 補充活性維生素 D 及其代謝物。
  • 高磷飲食或者可飲用磷酸鹽合劑。
  • 治療過程中需要隨時進行相關性的檢查。

針對嚴重骨骼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 可選擇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改善生活質量。
  • 嚴重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應避免負重,下地活動時可採用脊柱支具外固定。

針對遺傳性低磷佝僂病患者

  • 建議根據遺傳方式的不同對其家系成員進行相應篩查,以儘早診斷。
  • 若處於妊娠期,建議進行產前遺傳諮詢[1][2]

骨骼礦化少不了足夠的鈣磷。低血磷性佝僂病患者由於 PHEX、FGF23、DMP1 等基因突變或其他獲得性病因(良性腫瘤等),導致自身對鈣磷的吸收減少,引起骨骼礦化障礙。

低血磷性佝僂病按起病時間可分為:兒童佝僂病以和成人骨軟化症。

低血磷性佝僂病有哪些症狀?

兒童佝僂病

  • 下肢畸形,表現為膝內翻或膝外翻(週歲時);
  • 生長遲緩、身材矮小、骨畸形;
  • 多發性骨折、骨骼疼痛及牙齒髮育異常。

成人骨軟化症

  • 肢體乏力、活動受限;
  • 骨痛以及多發病理性骨折;
  • 身高變矮[1][3]

家族性抗維生素 D 佝僂病或骨軟化症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對其發病尚無特效預防辦法。但是,平時除了保持健康飲食之外,還可採用一些措施改善骨骼健康。

  • 多晒太陽,獲取足夠的維生素 D。
  • 負重深蹲、俯臥撐、槓鈴、划船等力量訓練有助於保持肌肉骨骼力量。
  • 戒除吸菸等不良習慣[2]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