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未閉: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胎兒時期,胎兒肺部不進行呼吸,而是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血液,進行氣體和物質交換。動脈導管是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正常血流通道,肺動脈內的血液通過動脈導管直接匯入主動脈。

當胎兒出生之後,臍血管被阻斷,肺部呼吸建立,整個血氧迴圈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隨之動脈導管就應該逐漸自行關閉。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就是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動脈導管,在嬰兒出生後 1 年仍未關閉[1]

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的 10%~21%[1]。女性發病是男性的兩倍。約 10% 的病例並存其他心血管畸形。其具體機制不明,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3]。臨床主要的風險因素包括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兒、女嬰、家族病史,風疹感染[1][3]

未閉合的動脈導管如果細小,可能長期無明顯症狀;如果粗大,在出生後不久嬰兒就可能顯示出心衰的跡象,例如氣急,心跳加快,容易疲乏出汗,生長髮育落後[3]。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肺動脈高壓、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3]

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早產兒以觀察等待和藥物治療為主,多數動脈導管可逐漸自行關閉[2][3]。對於未能實現關閉者,可接受適合的介入或手術方法得以關閉[2][3]

治療後患者的症狀在短期內即可緩解,但需要進行長期監測病情[3][4]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當嬰兒玩耍、運動或餵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氣急、疲倦;身體瘦弱,發育遲緩等症狀,應立即就診[3]

對於症狀明顯的患兒,出生後常規體檢時就能發現心臟雜音[4]

就診科室

  • 小兒心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動脈導管未閉?

  • 醫生通過患者的症狀和體徵,結合心臟聽診,可初步瞭解是否存在心臟缺陷[3]
  • 心電圖:有助於醫生判斷是否有心臟缺陷或心律異常[3]
  • 影像學檢查[3]
    • 超聲心動圖:可以幫助醫生鑑別是否存在動脈導管未閉,觀察心臟是否擴大,並判斷心臟功能是否良好。該項檢查對於臨床診斷非常重要。
    • 胸部 X 光片:檢查心肺具體情況,瞭解除了心臟問題,是否還存在其他病變。
    • 心導管檢查:有助其他合併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確診。
    • 主動脈造影:插管通過動脈導管進入主動脈,觀察造影劑進入肺動脈的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或患兒家長哪些問題?

  • 有哪些表現?出現多久了?會不會自行緩解?
  • 症狀是持續性存在還是間歇性發作?
  • 是否治療過,效果如何?
  • 發生什麼情況會造成症狀加重?

患兒家長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發生動脈導管未閉?
  • 都需要哪些檢查才能確診?
  • 是否需要手術?能否微創?
  • 孩子長大成人後再治行不行?
  • 是否會造成什麼後遺症?
  • 是不是手術完就不能劇烈運動了?
  • 再生二胎會不會還得這個病?

介入或手術治療後,患者症狀在短期內即可緩解,但需要長期監測病情[3][4]

  • 在康復過程中,應休息靜養,避免劇烈運動。
  • 飲食需要做到營養豐富、均衡,患兒的體重可快速增加,達到正常水平。
  • 應鼓勵患者適度鍛鍊,增強體質,同時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發生感染。
  • 患者在術後需要接受長期的隨訪,監測病情是否發生變化。
  • 若患者感覺不適要及時就診,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治療原則是確保動脈導管關閉,從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防止各類併發症的發生。

早產兒以觀察等待和藥物治療為主,多數動脈導管可逐漸自行關閉[2][3]。如一歲後未關閉者可採取適合的介入或手術[2][3]

如何治療動脈導管未閉?

  • 觀察等待:早產兒的動脈導管絕大多數最終都會自行關閉,在此期間,醫生會監測患兒的心臟情況,確保其正常關閉。
  • 藥物治療:醫生可能會對早產兒使用藥物,促進動脈導管關閉。
    • 非甾體抗炎藥 (NSAID):例如,布洛芬 (ibuprofen);
    • 吲哚美辛 (indomethacin)。

上述藥物對於足月嬰兒,以及其他兒童或成人患者無效。

手術治療[3]

  • 如果藥物治療未能起效,且患兒的病情嚴重,造成併發症,醫生會建議進行外科手術閉合。一般在學齡前治療效果較好。手術過程中,醫生會在患兒的肋骨間做一個小切口,抵達心臟部位後,縫合或夾閉開放的動脈導管。
  • 手術後,患兒需要住院觀察、治療。一般需要幾周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心導管介入治療[3]

  • 醫生將一根細長的導管經由人體的大血管,穿入心臟,隨後採用封堵器將動脈導管封閉。
  • 該項治療過程相對簡單,創傷小,患者恢復較快。
  • 不適合過於幼小的嬰兒,如果患兒症狀不嚴重,醫生會建議待學齡前(6 歲左右)接受此項治療。

動脈導管未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具體機制不明,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3]

發生動脈導管未閉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性別:女嬰的發病風險是男嬰的 2 倍[3]
  • 早產兒[3]
  • 低出生體重兒[1]
  • 家族遺傳病史:例如先天性心臟病家族史[3]
  • 妊娠期間感染風疹:風疹病毒可以通過胎盤,並經嬰兒的迴圈系統散播,有可能破壞心血管的正常結構和功能[3]

動脈導管未閉有哪些症狀?

未閉的動脈導管細小者,嬰兒可能在出生後很長時間裡,甚至成年都沒有任何明顯的臨床症狀[3]。如果未閉的動脈導管粗大,在出生後不久,嬰兒就可能顯示出以下臨床症狀和體徵:

  • 易疲倦、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 心跳快、哭鬧時容易出汗;
  • 餵養困難、生長緩慢;
  • 易患呼吸道感染。

動脈導管未閉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如果較為嚴重的動脈導管未閉,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出現以下併發症[3]

  • 肺動脈高壓:是動脈導管未閉的晚期嚴重併發症,產生的逆向分流可導致永久性肺血管損傷,下半身發紫;
  • 充血性心力衰竭:造成左心室肥厚擴大,功能衰竭,無法有效泵出血液;
  • 感染性心內膜炎:伴有心臟畸形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心臟感染。

動脈導管未閉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目前尚無預防措施[2]。出生後早期發現該病是預防嚴重併發症的關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