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硬化: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是指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動脈血管壁中聚集,形成斑塊,可以影響到動脈的血流。斑塊可能發生破裂,引起血小板等物質聚集,形成血凝塊,導致動脈阻塞[1]

  • 從全球來看,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血管疾病的首位原因[2]
  •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影響人體裡的任何動脈[1]
  •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始於動脈內層(內膜)的損傷,高血壓、高血膽固醇、吸菸、肥胖、糖尿病等均可以導致動脈內膜的損傷,引起動脈粥樣硬化[1]
  • 動脈粥樣硬化緩慢進展,可能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形成[1]
  • 輕度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沒有任何症狀[1]
  • 中重度動脈粥樣硬化的症狀取決於受影響的動脈,可以表現為心絞痛、腦中風、走路時下肢疼痛(也叫間歇性跛行)、高血壓或腎功能衰竭等[1]
  • 動脈粥樣硬化是可以預防的,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例如戒菸、規律鍛鍊、吃健康的飲食、保持健康的體重[1]
  • 動脈粥樣硬化是可以治療的,主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三大類治療方法[1]
  • 一些藥物能夠減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例如他汀[1]
  • 如果症狀嚴重,或者血管阻塞威脅到組織和器官存活,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比如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動脈內膜切除術、血管旁路手術等[1]

醫生在進行體格檢查的過程中,可能發現一些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根據體格檢查結果,醫生會讓你做輔助檢查,以幫助診斷動脈粥樣硬化[1]

何時應就診?

輕度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中重度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引起胸痛(心絞痛)、腦中風、走路時下肢疼痛(也叫間歇性跛行)等症狀,通常是就診的原因[1]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
  • 心血管外科
  • 神經內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動脈粥樣硬化的?

動脈粥樣硬化的評估和診斷包括:採集病史、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等。

  • 採集病史:包括詢問症狀出現的時間以及症狀的特點
  • 體格檢查:在體格檢查的過程中,醫生可能發現動脈狹窄、擴張或硬化的表現,比如動脈狹窄部位以下的脈搏減弱或消失、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肢體血壓下降、用聽診器聽到動脈有雜音[1]
  • 影像學檢查:醫生會進行血管超聲檢查,觀察血流速度、血壓,判斷血管有沒有狹窄[1]。核磁共振成像 (MRI) 或計算機斷層掃描 (CT) 有助於觀察大動脈的狹窄、硬化、動脈瘤和動脈管壁的鈣質沉積[1]
  • 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能夠發現膽固醇升高和血糖升高,這兩種情況都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1]
  • 心電圖檢查:心電圖能夠記錄心臟的電訊號,提示既往心臟病的情況和目前心臟的異常[1]
  • 運動試驗:如果症狀常常出現在活動期間,醫生可能會讓你做運動試驗。目的是觀察在運動時的心臟工作情況。由於運動時,心臟需要比平時更用力、更快地泵出血液,因此運動試驗可以發現在日常情況下,無法發現的心臟問題。運動試驗的方法包括運動平板試驗或踏車試驗,檢查期間醫生會給你測量心率、血壓和呼吸[1]
  • 踝-臂指數:醫生會比較踝部動脈和上肢肱動脈的血壓,計算得出踝-臂指數。這個指數異常提示可能有外周血管的疾病,通常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所致[1]
  • 心臟血管造影:這種方法能夠觀察心臟的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或阻塞。醫生會在大腿上的一根動脈中插入一根很細的導管,之後把導管一點一點地推送到心臟的動脈去,接下來醫生會通過導管注射一些造影劑,當冠狀動脈內充滿造影劑時,在 X 線上就能夠顯示出冠狀動脈的影像,能夠觀察到動脈狹窄或阻塞的部位[1]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有哪些異常的症狀?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對你有什麼影響?
  • 哪些情況能改善這些症狀?
  • 哪些情況會惡化這些症狀?
  • 是否吸菸?
  •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疾病?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我的這些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的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您推薦怎麼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 治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如果治療沒有效果,我該怎麼辦?

日常要注意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 戒菸:吸菸會損害動脈。戒菸是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和降低併發症風險的最佳方法。
  • 有規律的鍛鍊:有規律的鍛鍊讓肌肉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氧氣。鍛鍊還能夠改善迴圈,降低血壓,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儘量每天運動至少 30 分鐘。
  • 吃健康的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食物、低碳水化合物、低糖、低飽和脂肪酸、低鈉食物。健康的飲食有助於控制體重、血壓、膽固醇和血糖。
  • 保持健康的體重:如果超重的話,減重可以降低發生高血壓和高血膽固醇的風險,這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兩個危險因素。另外,減重能夠降低糖尿病的風險。如果你已經有糖尿病,減重有助於糖尿病的控制。
  • 管理應激:儘可能減少應激。練習減少應激的方法,例如肌肉放鬆和深呼吸。

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主要是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時候需要配合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1]

動脈粥樣硬化是如何治療的?

藥物治療

一些藥物能夠減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1]

  • 降脂藥物:積極降低“壞膽固醇”(也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夠延緩、停止甚至逆轉脂肪在動脈中的沉積。提高“好膽固醇”(也叫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也有幫助。降脂藥物包括他汀和貝特類藥物。他汀除了能夠降低膽固醇之外,還能夠保護心臟動脈的內膜,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1]
  • 抗血小板藥物:例如阿司匹林。目的是降低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血凝塊形成,避免血管阻塞[1]
  • β 受體阻滯劑:例如美託洛爾。β 受體阻滯劑也用於冠心病的治療,能夠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的負擔,通常能夠緩解胸痛的症狀。另外,β 受體阻滯劑能夠降低發生心臟病和心律失常的一些風險[1]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普利類藥物):例如依那普利、卡託普利。這類藥物能夠降低血壓,並對心臟有一些有益的作用,從而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另外能降低心臟病復發的風險[1]
  • 鈣離子拮抗劑:例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釋片、非洛地平緩釋片。這類藥物能夠降低血壓,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有時候使用這類藥物來治療心絞痛[1]
  • 利尿劑:夠降低血壓[1]
  • 溶栓治療:如果血凝塊阻塞了血管,醫生可能使用溶解血栓的藥物[1]
  • 其他藥物:醫生可能建議用其他藥物,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定危險因素,例如服用降糖藥物來控制糖尿病。有時候,醫生會處方一些藥物來處理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症狀,例如運動期間出現下肢疼痛[1]

外科手術治療

有時候需要更加積極的手段來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如果出現嚴重的症狀或血管阻塞威脅到組織和器官的存活,那麼就有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如下方法:

  • 血管成形術和支架植入:首先,醫生會向狹窄或堵塞的動脈裡插入一根長長的細導管。之後放入第二根導管,導管前端帶有未充氣的球囊,將這根導管推送到動脈狹窄或堵塞的部位。之後把球囊充氣,藉助球囊的力量把斑塊壓向動脈管壁。然後,醫生通常會在病變的動脈內放入支架,利用支架撐起動脈,保持動脈血流的通暢[1]
  • 動脈內膜切除術:一些病人需要手術切除狹窄動脈壁上沉積的脂肪。如果對頸部的動脈進行這種操作的話,就叫做頸動脈內膜切除術[1]
  • 血管旁路移植手術:醫生從患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取一段甚至幾段血管,或者使用合成纖維製成的人造血管,植入體內,用來代替狹窄或堵塞動脈的功能[1]

儘管還不清楚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確切原因,但清楚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始於動脈內層(內膜)的損傷。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以下因素可以導致動脈內膜的損傷,隨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

  • 高血壓
  • 血膽固醇升高
  • 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
  • 吸菸
  • 胰島素抵抗、肥胖或糖尿病
  • 疾病引起的炎症,例如關節炎、紅斑狼瘡或感染、不明原因的炎症反應

一旦動脈內膜被損傷,血流中的血細胞和其他物質在損傷的動脈內膜處聚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損傷的動脈內膜處逐漸形成,由膽固醇和其他細胞產物組成的脂肪沉積物(斑塊)。

斑塊引起動脈管腔狹窄,使得該動脈供血的器官和組織,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來維持正常的功能[1]

最終,一部分斑塊可以脫落下來,進入血流。另外,斑塊光滑的表面可以發生破裂,使得斑塊裡面包含的膽固醇和其他物質被釋放出來進入血流,引起血小板等物質聚集,形成血凝塊。當血凝塊阻塞身體某個部位的動脈時,會導致一系列症狀。例如阻塞心臟動脈會引起心臟病[1]

動脈粥樣硬化有哪些危險因素[1]

  • 年齡
  • 高血壓
  • 血膽固醇升高
  • 糖尿病
  • 肥胖
  • 吸菸
  • 家族中有早發心髒病的病史
  • 缺乏鍛鍊
  • 不健康的飲食

動脈粥樣硬化是逐漸形成的,直到動脈明顯狹窄或堵塞,血流減少到不足以供應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時,才會出現症狀[1]。如果動脈硬化斑塊導致血流完全停止或者動脈硬化斑塊破裂,會導致心臟病或腦卒中[1]

動脈粥樣硬化有哪些症狀?

  • 輕度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沒有任何症狀[1]。中重度動脈粥樣硬化的症狀取決於受影響的動脈[1]
  • 如果心臟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可能出現胸痛或胸部壓迫感(心絞痛)[1]
  • 如果給腦部供應血液的動脈發生動脈粥硬化,可能會突然出現上肢或下肢麻木、無力、言語困難、言語不清、一隻眼失明或面部肌肉下垂。以上症狀表示已經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很可能發展為腦卒中[1]
  • 如果上肢和下肢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出現外周動脈疾病的表現,比如走路時下肢疼痛(也叫間歇性跛行)[1]
  • 如果腎臟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則可能出現高血壓或腎功能衰竭[1]

動脈粥樣硬化有哪些危害?

動脈粥樣硬化的併發症取決於阻塞的動脈[1]。例如:

  • 冠心病:如果動脈粥樣硬化會導致心臟動脈狹窄而患上冠心病,會出現胸痛(心絞痛)、心臟病或心力衰竭[1]
  • 頸動脈疾病:頸動脈是腦部的供血動脈,當頸動脈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時,可能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腦卒中[1]
  • 外周動脈疾病:如果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上肢或下肢動脈狹窄,可能出現上肢或下肢的迴圈障礙,也叫外周動脈疾病。開始會對冷熱變得不敏感,從而增加燒傷或凍傷的風險。在罕見的情況下,上肢或下肢血液迴圈差會引起組織壞死(壞疽)[1]​​​​​​​。
  • 動脈瘤: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動脈中。動脈瘤是指動脈管壁的一部分膨出。大多數動脈瘤沒有症狀。動脈瘤所在部位可以出現疼痛和搏動感。動脈瘤屬於急症。當動脈瘤破裂時,可能面臨危及生命的出血。通常情況下,儘管動脈瘤破裂突然發生會危及生命,但也可能發生緩慢的滲血。如果動脈瘤內的血凝塊隨血流到達其他部位,可以引起遠處的動脈發生阻塞[1]​​​​​​​。
  • 慢性腎臟病: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腎臟動脈狹窄,導致腎臟不能獲得充分的血液供應。隨著時間推移,會影響到腎功能,無法把身體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1]​​​​​​​。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包括:

  • 戒菸
  • 吃健康的食物
  • 規律鍛鍊
  • 保持健康的體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