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腦膿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耳源性腦膿腫為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併發的嚴重併發症,可危及生命。耳源性腦膿腫多發生於大腦顳葉,其次為小腦,大腦其他諸葉。腦膿腫分為耳源性和非耳源性,絕大多數大腦膿腫都是耳源性,而所有小腦膿腫幾乎都是耳源性。腦膿腫一般為單發。

檢查

1.頭顱CT和MRI

可顯示膿腫大小、位置等情況,對腦膿腫早期定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2.眼底檢查

視乳頭水腫的程度反應了顱內壓增高的嚴重程度。

3.膿腫診斷性穿刺

除鑽顱穿刺探查外,尚可經乳突術腔作診斷性穿刺。顱內壓增高者,腰椎穿刺要慎重,以防誘發腦疝。

診斷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病程中,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嘔吐、神志遲鈍、表情淡漠、嗜睡、脈緩等表現,雖尚無定位體徵,應考慮到腦膿腫的可能,抓緊進一步檢查確診,必要時請神經外科協同診治。

1.用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

2.顱內壓增高時,可用脫水療法以降低顱內壓,酌情應用類固醇激素類藥物等。

3.及時行乳突探查術,清除乳突病灶,除去破壞的骨板至暴露正常腦膜。

4.注意支援療法及水與電解質平衡。

5.出現腦疝或腦疝前期症狀時,應立即靜脈推注20%甘露醇,氣管插管,給氧,人工呼吸,並緊急作鑽腦膿腫穿刺術,必要時行側腦室引流,降低顱壓,以挽救生命。

多由於膽脂瘤型中耳炎破壞鼓室蓋、鼓竇蓋、乳突蓋或破壞乙狀竇、竇腦膜角骨板,炎症直接侵襲腦組織,或循靜脈周圍進入腦組織所致;少數因感染經血路播散入腦,而形成多發性腦膿腫,且距原發灶較遠。

病理

腦膿腫的形成一般可分為3個階段:

1.侷限性腦炎期

腦組織充血、水腫,炎性細胞浸潤,以後部分腦組織軟化,壞死,出現許多小液化區。

2.化膿期

液化區融合,形成膿腫。

3.包膜形成期

一般3~4周後,膿腔周圍由肉芽組、纖維結締組織及神經膠質細胞形成包膜。包膜各處厚薄不一,包膜周圍的腦組織水腫。

臨床表現

腦膿腫的臨床表現可分為4期:

1.起病期

數天。有畏寒、發熱、頭痛、嘔吐及輕度腦膜刺激徵等早期侷限性腦炎或腦膜炎的表現。

2.潛伏期

持續10天至數週不等,多無明顯症狀,或有不規則頭痛、低熱,以及嗜睡、抑鬱、煩躁、少語等精神症狀。

3.顯症期

歷時長短不一,膿腫形成,出現各種症狀。

(1)中毒性症狀 如發熱或體溫正常、或低於正常,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等。

(2)顱內壓增高症狀 ①頭痛:劇烈,多持續性,常於夜間加劇。②嘔吐:為噴射狀,與飲食無關。③意識障礙:如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④脈搏:遲緩,與體溫不一致。⑤視乳頭水腫:可出現視乳頭水腫。⑥其他:如打呵欠,頻繁的無意識動作(挖鼻、觸弄睪丸等),性格與行為改變等。

(3)局灶性症狀 局灶性症狀出現可早可晚,亦可不明顯。

(4)顳葉膿腫 ①對側肢全偏癱。②對側中樞性面癱。③失語症。④對側肢體強直性痙攣,同側瞳孔散大或出現對側錐體束徵。

(5)小腦膿腫 ①中樞性眼震。②同側肢體肌張力減弱或消失。③共濟失調,如指鼻不準、錯指物位、輪替運動障礙、步態蹣跚等。

4.終期

常因腦疝形成或腦室炎、暴發瀰漫性腦膜炎死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