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放射線引起的周圍神經損害,即稱為放射性周圍神經病。
  • 流行病學:此處無準確流行病學資料。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最主要病因,是放射輻照導致周圍神經幹或神經叢周圍結締組織纖維化,以及神經供血血管損傷;有工業或醫療放射史為放射性周圍神經的危險因素。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主要症狀為損傷區域的感覺障礙(不能準確地感知熱、冷、壓、痛和身體所處的位置,且常常伴有燒灼感)、運動障礙(肌肉震顫、肌肉痛性痙攣、肌力減退或喪失、肌肉萎縮)、自主神經受損症狀(無汗、豎毛障礙及直立性低血壓等)。
  • 目前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治療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以對症治療為主,如周圍神經鬆解術、給予止痛藥物及 B 族維生素等;康復、鍼灸、理療、按摩是恢復期的重要措施,有助於預防肌肉攣縮和關節變形。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將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經有效治療後,部分患者仍有運動、感覺、自主神經障礙等後遺症。

有工業或醫療放射史的人群,出現相應區域的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自主神經障礙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發生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不能準確地感知熱、冷、壓、痛和身體所處的位置。
  • 肌肉震顫、肌力減退、肌肉萎縮。
  • 無汗、豎毛障礙、直立性低血壓。
  • 面部肌肉下垂,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聽力下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肢體癱瘓。
  • 大小便失禁。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放射性周圍神經病?

臨床醫生一般通過詢問患者放射接觸史,結合患者症狀、神經系統體徵,可初步診斷放射性周圍神經病,可行神經傳導測定、肌電圖等相關輔助檢查,進一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神經傳導測定和肌電圖:通常神經傳導測定和肌電圖這兩項測試會一同進行。醫生能夠通過測試結果判斷患者是肌肉問題還是神經問題。
    • 神經傳導測定通常包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兩個方面,是用於評估周圍神經功能的一項重要診斷技術,對診斷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有重要價值。具體方法為:臨床醫生會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被檢查神經上方的面板上,電擊通電後,刺激電極會向神經發出輕微的電脈衝刺激,其他的電極會記錄神經的反應。如果檢測到的訊號傳播速度比健康神經的正常傳播速度慢,這意味著該神經可能受到了損傷。
    • 肌電圖:進行肌電圖檢測時,醫生也會在患者面板上貼電極,但這項測試會使用一根非常細的針穿過面板進入肌肉,臨床醫生會告知患者何時放鬆或收縮肌肉,以配合完成測試。如果該肌肉對神經訊號反應良好,則排除本身肌肉方面的原因。
  • 組織活檢:周圍神經組織活檢一般用於臨床及其他實驗室檢查定性困難者,可判斷周圍神經損傷部位,明確病變性質。
  • 血液檢查:為抽血檢查,包括血糖、肝功、腎功、血沉等常規檢查;風溼系列、免疫球蛋白電泳、冷球蛋白、M 蛋白等與自身免疫有關的血清學檢查,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有感覺加重嗎?
  • 從事什麼工作的?工作中容易接觸到放射線嗎?
  • 之前有得過什麼疾病?如果有,在治療過程中有接觸過放射線嗎?
  • 之前有去過其他醫院就診過嗎?做過什麼檢查?檢查報告單有一起帶過來嗎?有接受過什麼治療嗎?或者自己吃過什麼藥?
  • 有對什麼食物和藥物過敏嗎?
  • 近期大小便怎麼樣?體重有減輕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症狀跟接觸放射線有關嗎?為什麼?
  • 我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 有什麼治療方案嗎?我要選擇哪一種?
  • 治療花費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 我經過治療後,症狀都能消失嗎?會有後遺症嗎?
  • 我平常要常吃些什麼東西?有什麼是忌口的?
  • 我後面要怎麼預防放射線對我的傷害?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是屬於放射性疾病的一種,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心理護理:許多患者是因為治療腫瘤等其他疾病而得了放射性周圍神經病,難免會出現緊張、焦慮情緒,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睡眠,應積極尋求心理幫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予以地西泮片等睡眠輔助藥物。
  • 生活護理:患者可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便,陪護家屬應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常用生活用品應放置在病床邊伸手可觸及處。臥床期間應避免同一部位面板長時間受壓;由於肢體感覺障礙,予擦洗肢體時應該注意水溫變化,防止面板燙傷;不要自己除錯洗腳水,不接觸銳器,不摸暖氣管,不剪過短的指甲等。
  • 用藥管理:遵醫囑規律服藥,切勿隨意增減或停用藥物,用藥後如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診。
  • 放射區面板護理:接受過放射性照射的身體部位禁用肥皂搓洗或熱水浸泡,穿衣儘量以全棉柔軟衣物,避免粗糙衣物摩擦;避免日晒、磕碰,不能有任何物理化學性刺激,更不能撓抓,如果發生脫屑切忌用手撕剝;儘量使用清水清洗面板。
  • 胃腸保護:患者經歷過放射性損傷後,常見的反應有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腹瀉便祕疲乏等,多是因為胃腸功能紊亂所致,可以服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胃蛋白酶等一些藥物,改善胃腸動力,促進消化。
  • 均衡飲食:飲食上應做到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為主,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吃維生素 B12(如魚/肉類、禽/蛋類、牛奶、奶製品)、維生素 B1(如粗糧、豆類、瘦肉、麥麩)等食物。
  • 康復管理:可早期給予按摩、被動運動、功能性電刺激等治療,維持關節正常活動範圍,增加感覺輸入,防止或延緩肌肉萎縮,促進肌肉收縮功能恢復。
  • 複查隨訪:即便治療成功,也可能出現復發,應該定期檢查,規律複診。

目前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治療尚無特效治療方法,患者應停止放射性治療或隔離放射性損害,以對症治療支援為主,如給予止痛藥物及 B 族維生素、周圍神經鬆解術等;康復、鍼灸、理療、按摩是恢復期的重要措施,有助於預防肌肉攣縮和關節變形。

藥物治療

  • 止痛藥物:放射性周圍神經病引起的疼痛可用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等)、抗抑鬱藥(阿米替林等)或包括阿片類藥物(嗎啡等)在內的止痛劑治療。
  • 神經營養:可以給予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維生素 B等多族維生素,以及胞磷膽鹼等促神經細胞代謝藥物。

手術治療

周圍神經鬆解術:周圍神經鬆解術通過切開韌帶或纖維組織鬆解神經通路上的受壓部位,去除神經所受的壓迫,從而改善神經的血供,緩解症狀。周圍神經鬆解術是纖維神經外科微創手術,手術時間短,恢復快,患者痛苦小。目前有專家建議,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患者越早手術越好,手術的最佳時期是在剛出現感覺異常但尚未有疼痛時。

其他治療方法

康復治療:病情穩定後,早期進行正規的神經功能康復鍛鍊,包括被動或主動運動、理療、鍼灸及按摩等,以預防失用性肌萎縮和關節攣縮。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後期可出現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將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後,放射性周圍神經病預後尚可,但部分患者仍有運動、感覺、自主神經障礙等後遺症。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最主要病因,是放射輻照導致周圍神經幹或神經叢周圍結締組織纖維化,以及神經供血血管損傷;但具體發病機制不清。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周圍神經幹或神經叢經歷放射輻照,導致神經周圍結締組織纖維化,以及神經供血血管損傷。此外,神經可出現明顯的髓鞘脫失,神經纖維萎縮,部分被纖維組織取代。

哪些人容易患放射性周圍神經病?

有工業或醫療放射史的人群容易患放射性周圍神經病。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常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多為數月至 2 年。多數患者緩慢起病。放射性周圍神經病最典型症狀為損傷區域的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自主神經障礙等,隨著病情進展,嚴重者可出現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症狀。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感覺障礙:為首先出現的症狀,表現為不能準確地感知熱、冷、壓、痛和身體所處的位置,且常常伴有燒灼感。
  • 運動障礙:包括運動神經刺激(即異常興奮)症狀和麻痺症狀。
    • 刺激症狀:肌肉震顫、肌肉痛性痙攣等。
    • 麻痺症狀:肌力減退或喪失、肌肉萎縮、肢體癱瘓。
  • 自主神經受損症狀:常表現為受損部位無汗、豎毛障礙及直立性低血壓(從臥位或蹲位突然起立,血壓明顯下降)。嚴重者可出現無淚、無涎(即口水)、陽痿及大小便失禁等。
  • 腦神經受損症狀:如面部肌肉下垂,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聽力下降等。
  •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脫髮。
  • 消化功能紊亂:腹瀉、便祕等。
  • 造血功能障礙。

放射性周圍神經病經積極治療後,部分患者仍有運動、感覺、自主神經障礙等後遺症,因此必須加強預防。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用放射線治療原發腫瘤時,應儘量避開重要周圍神經走形區,並嚴格控制射線的劑量,避免每日多次照射,減少重複放療。
  • 放療早期同時給予給予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維生素 B等多族維生素,以及胞磷膽鹼等促神經細胞代謝藥物。
  • 加強放射防護及廢棄放射源的管理。
  • 密切觀察及時隨訪,一旦出現周圍神經受損症狀,應行神經傳導測定和肌電圖等檢查明確診斷,及早治療,以減輕損傷程度,改善預後。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