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當氣道通氣發生障礙時,空氣不能進入肺部,導致一個或多個肺段或肺葉的容量或含氣量減少,稱為肺不張。

肺不張可分為先天性和繼發疾病兩種。繼發疾病包括,肺結核、吸入異物、肺腫瘤、胸腔積液、呼吸無力和胸部損傷等。肺腫瘤、肺結核和肺炎為該病的三大主因。

輕度肺不張患者通常無症狀,重者常見胸悶、氣急、呼吸困難、刺激性乾咳等。

影像及纖維支氣管鏡分別是常用的診斷和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取決於肺不張的原因和嚴重程度。

肺不張的治療應根據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儘早去除致肺不張的因素,促使肺復張。

何時應就診?

緩慢發生的小面積肺不張通常無症狀,多數患者是在體檢時,通過胸部X線片或胸部CT才發現。如果是比較嚴重的肺不張,表現可以包括[1]

  • 胸悶;
  • 氣急;
  • 呼吸困難;
  • 刺激性乾咳;
  • 口脣、指甲等發紫(紫紺);
  • 發熱。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

如何診斷肺不張?

肺不張的評估和診斷包括:病史、體格檢查、血液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支氣管鏡、剖胸檢查等。

  • 採集病史:包括詢問症狀出現時間、症狀特點,以及以前患過哪些疾病等。
  • 體格檢查:包括肺部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等。
  • 血液學檢查:測定血液常規,如白細胞計數、紅細胞沉降率(血沉)、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以及其他等,確定目前的感染指標水平評估患者目前是否合併感染。
  • 痰液檢查:咳痰的患者留取痰標本,進行細菌學和細胞學檢查。

  • 影像學檢查:胸部X片可明確肺不張發生的部位。胸部CT可描述肺不張的的位置與形狀。
  • 支氣管鏡檢查:是肺不張最有價值的診斷手段之一,可進一步明確診斷肺不張的病因[3]
  • 剖胸探查:支氣管結石有 35% 需要開胸得以確診。或其他腫瘤需要取病理活檢。
  • 支氣管抽吸物檢測:細菌、真菌和結核桿菌的塗片檢查與培養,並細胞學檢查。結核菌素面板試驗、淋巴結活檢與胸腔外活檢、胸腔積液檢查和胸膜活檢。

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有哪些症狀?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症狀持續存在還是偶爾出現?
  • 這些症狀對生活有無影響?
  • 哪些情況能改善這些症狀?
  • 哪些情況會惡化這些症狀?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我的這些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如何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 治療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
  • 如果治療沒有效果,我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 如果患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或吸菸多、煙齡較長,在術前應戒菸,並訓練咳嗽與深呼吸。
  • 手術後,家屬應幫助患者每小時翻身一次,鼓勵患者咳嗽和深呼吸。
  •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鍛鍊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如何治療肺不張?

  • 急性肺不張:包括手術後急性大面積的肺萎陷,需要儘快去除基礎病因。
  • 阻塞引起的肺不張:
    • 吸痰、呼吸治療及物理治療。
    • 合併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 如果為異物吸入,使用支氣管鏡取出。
    • 如為神經肌肉疾病引起,可使用無創呼吸機進行持續氣道正壓(CPAP)通氣。
  • 慢性肺不張:
    • 化痰,採用各種促進排痰的措施。
    • 感染引起的需要抗感染治療。
    • 肺結核引起的需要抗結核治療。
    • 如果是其他原因(如腫瘤)引起的肺不張,則需要放療、化療、止痛等進行對因治療。
    • 如果出現頻繁的感染和咯血,必要時需要手術切除受感染部位。

肺不張的病因很多,但臨床上主要以阻塞和感染性疾病為主[2]

成人肺不張的主要原因是支氣管腔內阻塞,常見阻塞物為黏液、痰栓、腫瘤、肉芽腫或異物;兒童肺不張的主要原因是炎症、異物和結核[5]

肺不張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 先天性(新生兒)肺不張
    • 新生兒的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分娩過程中引起的腦損傷或宮內窒息,使呼吸運動減弱引起肺不張。
    • 細支氣管被胎脂、胎糞、羊水阻塞。
  • 支氣管阻塞:為臨床上最常見的肺不張的原因[6]。分別包括大氣道阻塞和小氣道阻塞。
    • 常見的阻塞原因包括腫瘤、炎症、異物、肺結核等。
    •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不恰當的醫療操作也會引起肺不張。
    • 青年以炎症、肺結核為主,中老年以腫瘤為主[3]
  • 非支氣管阻塞性:其他原因也可造成肺不張
    • 胸部外傷、疼痛使得呼吸肌無力。
    • 當外傷或自發的原因,導致空氣進入肺部和胸膜之間,壓迫肺部。
    • 患有惡性腫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導致液體在肺和胸壁內的胸膜之間堆積,引起胸腔積液對肺部產生壓迫,造成肺不張。
    • 肺部嚴重感染。
    • 肺部手術後的疤痕引起肺的張力下降,進而引起肺不張。
    • 肺外的其他腫瘤如腹部、消化道等巨大腫瘤壓迫肺部導致[2]

引起肺不張的危險因素有哪些[8]

  • 年齡:高齡或幼兒。
  • 吸菸。
  • 長期臥床。
  • 高位截癱,吞嚥功能受損,呼吸肌無力。
  • 心臟術後,胸壁、腹部疾病,近期做過全身麻醉。
  •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
  •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後。
  • 使用鎮靜藥或肌鬆藥,昏迷、咳嗽反射減低者。

肺不張有哪些症狀?

  • 發病較慢的小面積肺不張(右肺中葉等):
    • 可以無症狀,也可能有咳嗽或胸悶。
  • 發病較急的一側大葉肺不張:
    • 胸悶氣急;
    • 呼吸困難;
    • 刺激性乾咳;
    • 快速淺呼吸,面板、口脣出現青紫色(紫紺);
    • 合併感染時,可能會出現發熱、惡寒、心動過速、體溫升高、血壓下降、咳濃痰、甚至休克。

肺不張有哪些併發症?

  • 低血氧:塌陷的肺無法把氧氣輸送到肺泡。
  • 肺炎:肺氣道的分泌物、黏液積聚成為細菌的培養基,進而發展成為肺炎。
  • 呼吸衰竭:嚴重的肺不張會造成整個肺葉無法正常工作,尤其是嬰幼兒肺的發育還不成熟,或高齡患有肺部基礎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現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
  • 兒童肺不張通常是由氣道堵塞引起的。為了減少肺不張的風險,家長應注意把小的物體(如鈕釦、小零件)放在兒童夠不到的地方,防止誤吸。
  • 在成年人中,肺不張最常發生在手術後,因此術前就要進行預防。
    • 術前一週開始鍛鍊腹式呼吸、縮脣呼氣、吹氣球等增加肺活量,以及加強呼吸肌的訓練。
    • 煙齡較長者戒菸 1 月以後再進行手術。
    • 預防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