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間疝: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腹壁間疝,是指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從腹股溝管(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穿出腹腔的天然通道)內環口(腹股溝管腹腔側的開口)疝出,因解剖因素的限制,不通過腹股溝管下降,而是向上方疝出到腹壁各層次之間,它是腹股溝斜疝(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經腹內環,沿腹股溝管向外環和陰囊方向疝出)的一種特殊形式。
  • 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證據。
  • 腹壁間疝的主要病因是疝的正常通道狹窄或閉塞、不恰當的疝帶壓迫和手法復位不當。高齡、肥胖、腹壁肌肉嚴重退化萎縮等是腹壁間疝形成的危險因素。
  • 根據疝潛入的途徑,腹壁間疝分 3 種類型,即腹膜前間隙疝、間隙疝和腹外斜肌腱膜外疝。
  • 腹壁間疝主要症狀表現為下腹壁的可復性腫塊,呈扁圓形,在疝內環口處有向上發展的趨勢。當出現嵌頓時,可出現腹痛、嘔吐等腸梗阻表現。
  • 腹壁間疝隨病情進展可繼續增大,並有突出腸管嵌頓、甚至絞窄的風險,故疾病一旦確診,應立即手術治療。
  • 腹壁間疝若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嵌頓疝或絞窄疝,表現為機械性腸梗阻(腸管堵塞不通,患者會出現腹脹、肛門停止排便排氣)、急性腹膜炎(患者會出現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手指按壓後突然放開時腹部劇烈疼痛),甚至威脅著患者的生命。
  • 腹壁間疝一旦發現後,積極的手術治療,其預後效果良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下腹壁可復性腫物;
  • 腹壁腫物隱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下腹壁腫物不可還納;
  • 腹痛、腹脹和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 腹膜炎體徵(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及手指按壓後突然放開時腹部劇烈疼痛);
  • 暈厥、休克表現(患者可出現脈搏細速、呼吸急促、面板溼冷和意識淡漠等變化)。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成人腹壁間疝?

腹壁間疝術前明確診斷有一定難度,臨床醫生通過詢問患者病史,結合患者症狀、體徵即可初步診斷腹壁間疝,如診斷有困難的,可進行一些相關輔助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超聲檢查:通過高頻聲波探測下腹壁包塊,可見腹內環附近有異常氣液體腸管回聲,從而有助於診斷腹壁間疝;
  • 腹部 CT:無創、有射線,該檢查採集身體一系列的“斷層”影象,通過影象可以清晰地看到腹壁層次及疝內容物,可對腹壁間疝進行直接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發現症狀的?持續多長時間了?
  • 腫塊是否能夠還納呢?
  • 以前小時候有這個病嗎?
  • 以前有腹股溝斜疝病史嗎?
  • 是否在別的醫院做過什麼檢查或治療?相關資料有帶過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症狀?
  • 這個病會遺傳嗎?
  • 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呢?
  • 治療後會有後遺症不?
  • 治好後還會復發不?
  • 平時要怎麼預防?

一旦懷疑是腹壁間疝的,就應進行積極手術治療,且要關注日常注意事項,才能取得最大的獲益。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前注意事項:腹壁間疝一般需要手術干預,術前需要調整自己的不安情緒;
  • 引流管注意事項:腹壁間疝術後一般會放置皮下引流管,應注意引流管的通暢,避免擠壓,術後第 1 天正常量為 100 毫升以內,若過多,應及時告知醫生;另外一般引流液的顏色為淡黃色的,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患者應用腹帶包紮 3 個月,避免各種引起腹壓增加的因素(如,有咳嗽的,要積極止咳處理;有便祕的,要積極軟化大便、通便處理等);
  • 傷口:腹部切口 3 天左右換 1 次藥,縫線一般術後 1 周拆除,如有發現切口紅腫、疼痛或滲出的,應及時告知醫生;
  • 飲食:單純腹壁間疝修補的,術後 6 小時就可以喝點米湯,術後第 1 天可普通飲食;如果有嵌頓或絞窄的,術中切除壞死腸管的患者,術後禁食時間較長,期間需要靜脈營養支援,待胃腸功能恢復排氣後,可從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普食慢慢過渡;
  • 運動:術後患者應避免 3 個月內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

腹壁間疝隨病程進展可逐漸增大,發生嵌頓或絞窄,所以一旦確診,應儘早處理,手術修補是目前治療腹壁間疝的有效方法。

手術治療

手術修補是目前治療腹壁間疝的有效方法,作用是將疝囊還納,直接修補或加強腹壁缺損,從而防止腹腔內容物疝出。腹壁間疝出現嵌頓,對無法手法復位的,則要進行積極手術治療,即使還納回去的,還要密切觀察一段時間,以防止疝塊只是還納到腹壁間層,嵌頓仍舊存在。具體方法如下:

  • 腹膜前間隙修補術:用開放或腔鏡的方法,分離出腹膜前間隙,並在該間隙放置人工補片以修補腹壁缺損;
  • 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用網塞封堵內環口,並用人工補片加強腹股溝管後壁;
  • 加強精索下方的 Lichtenstein 術:以人工生物材料作為補片用以加強腹股溝管後壁。

其他治療

  • 手法復位:還納時可擺頭低臀高位,托起突出的疝塊,根據疝塊的大小,單手或雙手環握疝塊,均勻輕柔施壓,讓患者有適應過程,然後再適當持續性施壓,避免擠、捏,待疝塊減小後,托住疝塊往內環口輕柔推送;手法復位的作用即還納疝塊,避免疝塊持續性卡壓引起缺血、壞死,為選擇性手術修補爭取時機。
  • 疝帶的使用:將疝內容物壓迫回腹腔,但腹壁間疝是無法通過疝帶加壓處理而痊癒的。目前,疝帶只可短暫性的應用於有手術禁忌症的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償期腹水、合併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者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腹壁間疝如若儘早手術治療,其預後良好;
  • 腹壁間疝如不積極治療,隨著病程進展,可發生嵌頓或絞窄,導致腸缺血、壞死,進而引起中毒性休克,威脅著患者生命。

腹壁間疝發生的主要病因為疝的正常通道狹窄或閉塞、不恰當的疝帶壓迫和手法復位不當,使得腹腔內容物疝出內環口後不沿腹股溝管走行,而是向上疝入腹壁各層次。

腹壁間疝形成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正常通道狹窄或閉塞:多見於睪丸下降不全患者。睪丸下降不全多合併有鞘狀突(腹膜在腹股溝管內環口處向外的袋形突出)未閉,進而形成腹股溝斜疝,腹腔內容物經腹股溝管內環,因腹股溝管及外環(腹股溝管穿出腹壁的終末開口)狹窄等阻礙,疝內容物不能通過狹窄的腹股溝管,因而被推擠到腹壁各層次;
  • 不恰當的疝帶壓迫:疝帶壓迫位置偏離內環口,而是在內環口的下方,當腹腔壓力升高時,疝內容物不能經正常路徑通過腹股溝管,而是疝入腹壁各層次間;
  • 手法復位不當:當腹股溝斜疝嵌頓時,手法復位不到位,將疝內容物擠到內環口,但未還納入腹腔而嵌頓在疝囊頸處,形成腹壁前間隙疝。

哪些人容易導致腹壁間疝?

有如下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導致腹壁間疝:

  • 高齡:高齡患者的腹壁肌肉明顯萎縮、薄弱,容易形成腹壁間疝;
  • 肥胖:肥胖病人的腹腔內容物較多、腹壁肌肉脆弱,且腹腔壓力也相對較大,腹壁區域性強度明顯減弱,易導致腹壁間疝的形成;
  • 有睪丸下降不全病史的患者;
  • 有腹股溝斜疝或腹股溝斜疝嵌頓病史的患者。

腹壁間疝主要症狀表現為下腹壁腫塊,可伴有下腹部鈍痛或酸脹感,有些患者在劇烈咳嗽、屏氣用力等腹腔壓力增高時,可出現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腸梗阻表現。

腹壁間疝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腹壁間疝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下腹壁腫塊;
  • 腹部鈍痛或酸脹感(腹痛症狀可進行性加重);
  • 當發生腸管嵌頓時,可出現腸梗阻表現(患者出現腹痛、腹脹和肛門停止排氣、排便)。

腹壁間疝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疝嵌頓與絞窄:當疝出來的腸管未能還納時,腸管可出現卡壓而缺血;
  • 感染性休克:患者因為嚴重感染,引起的脈搏細速、呼吸急促、面板溼冷和意識淡漠等變化。

腹壁間疝發生的主要病因為疝的正常通道狹窄或閉塞、不恰當的疝帶壓迫和手法復位不當,使得腹腔內容物疝出內環口後不沿腹股溝股走行,而是向上疝入腹壁各層次,因此對腹股溝斜疝正確的處理是預防腹壁間疝的關鍵。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注意減肥,控制體重;
  • 對腹股溝斜疝要早診斷、早治療;
  • 避免對腹股溝斜疝進行不恰當的疝帶壓迫或手法復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