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間皮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腹膜間皮瘤為原發於腹膜上皮和間皮組織的腫瘤。病理上可將之分為腺瘤樣間皮瘤、囊性間皮瘤和惡性間皮瘤。前兩者屬良性腫瘤。臨床表現腹痛、腹水、腹脹及腹部包塊等。腹膜間皮瘤約佔所有間皮瘤病例的20%。

檢查

1.腹水脫落細胞檢查

若腹水中查見大量間皮細胞(75%)及典型的惡性間皮細胞可以明確診斷,陽性率極低,如能在抽腹水前讓患者臥位左側及右側翻轉運動,使腹水有形成分從盆底泛起,然後抽腹水送病理檢查,可望提高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但脫落間皮瘤細胞需與反應性細胞增生和轉移癌細胞鑑別。

2.影像學檢查

B型超聲可發現腹水、腹膜結節和腸管壁廣泛的增厚。CT檢查可見腹膜髒層和壁層以及腸繫膜瀰漫增厚,其厚度可達1.5釐米,呈波浪起伏,CT值高低不一。全胃腸道造影中可見到腸管受壓變形、移位、排列異常等改變,部分可有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但黏膜像多無明顯異常。結合以上影像學的綜合分析,對本病診斷有一定幫助。

3.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檢查是觀察腹膜的簡單而有效的診斷技術,可以在髒層和壁層腹膜、大網膜多處活檢。通過腹腔鏡可見到腹盆腔腹膜、網膜、腸繫膜表面及臟器表面有米粒樣、水泡樣及乳頭狀結節,並有多處粘連帶。由於臨床對腹膜間皮瘤的警惕性不高,對其腹腔鏡下表現認識不足,故腹腔鏡下的誤診率很高。

4.剖腹探查

剖腹探查是明確診斷惡性腹膜間皮瘤的主要手段。

5.病理組織學檢查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免疫組化染色檢查中,細胞角蛋白、人乳脂球蛋白、上皮膜抗原、癌胚抗原等多種免疫標示物綜合分析,對腹膜間皮瘤的診斷有很大幫助。另外,免疫組化檢查有利於間皮瘤與轉移性腺癌的鑑別。

6.電鏡檢查

電鏡檢查目前被認為是病理診斷本病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電鏡下,可見本病組織超微結構的要點是:(1)表面有密集細長微絨毛,長2~3微米;(2)胞漿內有較多的張力微絲;(3)細胞間橋粒較多;(4)瘤細胞周圍可見斷續的基底膜。

診斷

①常規的腹水脫落細胞學檢查無法明確,診斷價值有限;②B超或CT引導下的細針穿刺活檢創傷小,可作為診斷用,但所取組織少,確診率相對較差;③腹腔鏡作為一種相對微創的手術,可在直視下安全而準確取檢,陽性率更高,取檢組織更多,更利於診斷。

腫瘤已壓迫神經或者靠近大血管者建議保守治療,進行食療。本病對藥物化療中度敏感,術前誘導化療、術中和術後輔助化療可明顯減少腫瘤復發,提高3年存活率。

有報道認為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機體機能下降,引起身體器管的區域性病變,當腹膜部位沉積大量的酸性物質以後,進而形成腹膜間皮細胞溶氧量下降,腹膜間皮組織液酸化,導致腹膜間皮瘤。

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可有腹痛、便祕、腹脹、體重減輕及腸梗阻表現。體檢可發現腹水或腹塊等。腹水為滲出液,部分為血性。本病易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複發性自發性腹膜炎、腸繫膜炎症或腹膜轉移癌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