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佝僂病(Rickets)通常是由於兒童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 D, 導致鈣、磷代謝紊亂,骨組織發生畸形和軟化。該病主要發生在兒童快速生長的時期,高危人群是 6 個月至 2 歲的嬰幼兒,此期骨骼生長需要吸收和消耗大量的鈣、磷。

一般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 D 和鈣劑,就可以有效預防疾病發生。隨著生活水平和營養意識的提高,現階段中國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已經逐步下降。

  • 佝僂病的主要因素包括:維生素 D 攝入不足和缺乏足夠的光照。
  • 活動期的佝僂病症狀包括:睡眠不安、夜啼、多汗;出牙順序改變。若未及時治療,可進一步出現骨骼軟化和畸形;且有生長、發育遲緩。如果營養素缺乏,長時間得不到有效治療,將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造成難以恢復骨骼畸形。
  • 如果孩子有疑似佝僂病的相關症狀,家長應及早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
  • 如果佝僂病是由於其他疾病所致(非營養性),就需要針對病因進行積極治療,避免或減輕骨骼畸形,必要時需要骨科醫生評估,採用一定的器械進行矯正或手術治療。
  • 預防佝僂病的主要方式:包括多晒太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 D 製劑,補充鈣、磷等。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生了下列佝僂病的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

  • 早產兒、雙胎、發育較快嬰兒,如出現睡眠不安、夜啼、多汗等;
  • 年長兒有間斷的生長痛,如活動後腿痛不伴有紅腫;
  • 肌肉無力;
  • 明顯的骨骼畸形。

就診科室

  • 兒童保健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佝僂病?

首先醫生需要仔細詢問患兒的病史、症狀,並進行體檢。

  • 嬰兒全身體格檢查:檢查並輕輕按壓各處,瞭解骨骼的發育和畸形情況,包括顱骨、胸骨、腿骨、手腕和腳踝。
  • 輔助檢驗:檢測血清 25 羥維生素 D,血液中鈣、磷含量,鹼性磷酸酶等骨代謝相關指標。
  • X 線片:拍攝腕骨 X 線片,觀察骨骼的改變和發育異常的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日常的具體飲食情況如何?
  • 每天是否去戶外晒太陽?
  • 是否純母乳餵養?
  • 是否是早產兒,出生體重多少?
  • 是否新增維生素補充劑?
  • 除了生長遲緩,還有什麼其他異常情況?
  • 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是否在服用藥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佝僂病?
  • 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是否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或身高造成長期影響?
  • 今後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患兒應遵醫囑定量補充維生素 D 和鈣、磷,增加日照時間,加強鍛鍊。

  • 在治療期間要定期隨訪,及時檢查調整用藥計量,切勿擅自增減,避免因劑量不足而使治療不順利,也避免過量補充,導致維生素中毒。
  • 患兒日常可增加戶外活動,短時間日照不需要塗抹防晒霜。
  • 患兒應加強鍛鍊,強化骨密度。
  • 佝僂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是在日常飲食中新增維生素 D 和鈣、磷成分。
  • 如果患兒的佝僂病是由於其他疾病所致,就需要積極治療,去除基礎病因。
  • 假如已經引起骨骼畸形,或者可能發生骨骼畸形,則需要使用骨科器械來進行支撐、定位和矯正,部分患兒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佝僂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維生素 D 的作用:維生素 D 能促進腸道吸收鈣和磷,維持血液中足夠的鈣、磷濃度,有利於骨骼鈣化,因此它是嬰幼兒時期骨骼發育和生長的必要營養元素。
  • 維生素 D 缺乏的主要原因:
    • 食物中缺乏維生素 D;
    • 長期處於室內,缺乏陽光照射;
    • 沒有口服維生素 D 補充劑。
  • 部分患兒由於先天或後天的疾病,導致腸道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無法正常吸收,或在代謝過程中發生異常損失:
    • 乳糖不耐受(無法完全消化乳製品);
    • 乳糜瀉(表現為脂肪瀉,易引起營養不良);
    • 炎性腸病;
    • 囊性纖維化(一種遺傳性外分泌腺疾病,主要影響胃腸道和呼吸系統);
    • 腎病:例如腎小管酸中毒引起腎性佝僂病;
    • 肝膽系統疾病引起肝性佝僂病。
  • 鈣、磷缺乏:飲食中鈣、磷含量不足也會導致佝僂病,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因為通常牛奶和綠色蔬菜中都含有足夠的鈣、磷成分。

佝僂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增加兒童佝僂病風險的臨床因素還包括:

  • 孕婦在妊娠期間營養不良或全素飲食,會導致維生素 D 攝入不足:假如孕婦嚴重缺乏維生素 D,嬰兒出生後又沒有及時補充,將會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出現佝僂病或發育不良的症狀。
  • 生活在高緯度地區:每年的光照時間較短,且氣候寒冷,兒童很難有足夠的光照時間。
  • 早產兒。
  • 藥物:如某些抗癲癇藥物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影響人體對維生素 D 的利用。
  • 純母乳餵養:母乳中缺乏足夠的維生素 D,純母乳餵養嬰兒應額外補充維生素 D。

佝僂病有哪些症狀?

典型佝僂病患兒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具有:

  • 睡眠不安、夜啼、多汗;
  • 出牙順序改變,出牙晚;
  • 生長、發育遲緩;
  • 肌肉無力;
  • 顱骨軟化;
  • 晚發性佝僂病兒童常伴有“生長痛”。

佝僂病有哪些後遺症?

  • 骨骼畸形——
    • 頭顱形狀不正;
    • 胸骨前突形成雞胸;
    • 脊柱側彎畸形;
    • 肋骨部位可觸及串珠樣凸起,稱為“佝僂病串珠”;
    • O 形腿、X 形腿影響美觀;
    • 骨盆畸形。
  • 牙齒髮育異常——
    • 出牙延遲,出牙順序異常;
    • 牙齒結構缺陷,牙釉質出現孔洞,齲齒增多。

有效預防佝僂病的方式包括多晒太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 D 和鈣、磷。

  • 每天晒太陽(可在陰涼下、不要當午迎著陽光直晒)15 分鐘 ~ 2 小時,有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 D。
  • 如果兒童確實沒有條件日光浴,可補充富含維生素 D 製劑;也可食用新增維生素 D 和鈣、磷成分的配方奶粉、麥片、牛奶、果汁。
  • 孕婦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 D。
  •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必須新增維生素 D 製劑,否則可能發生維生素 D 攝入不足。
  • 預防佝僂病的關鍵: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攝入 400 國際單位維生素 D。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