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股骨骨折,按骨折發生的部位分類,可分為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及股骨幹骨折。股骨頸骨折是指由股骨頭下到股骨頸基底的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是指從股骨頸基底至小轉子水平以上的骨折。股骨幹骨折是指由小轉子下至股骨髁上這段骨幹的骨折。

股骨頸骨折

  • 股骨頸骨折多在站立或行走時跌倒發生,屬間接暴力,低能損傷。老年人多見。
  • 股骨頸骨折可根據骨折線走形部位分類,如頭下型骨折、頭頸型骨折、經頸型骨折。也可按骨折線傾斜角分類(Pauwels 角),或骨折移位程度和程序分型(Garden 分型)。
  • 髖部疼痛,患肢外旋、短縮畸形,肢體活動困難是股骨頸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 原則上講所有的股骨頸骨折均需手術治療。除非患者存在絕對禁忌症或患方拒絕。
  • 骨質疏鬆是引起股骨頸骨折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

股骨轉子間骨折

  • 股骨轉子間骨折由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粉碎性骨折多見。老年人多見,平均年齡較股骨頸骨折高。
  • 股骨轉子間骨折可根據大或小轉子部是否出現骨折,而影響穩定性進行分型(改良的 Evans 分類)。
  • 髖部疼痛、腫脹,患肢外旋、短縮明顯,肢體活動困難是股骨頸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 老年病人往往因長期臥床引發致命併發症,死亡率可達 20%。手術內固定有利於病人早期活動和負重,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為首選。
  • 對於獲得可靠、穩定固定的患者,術後可開始早期康復訓練以恢復功能和力量,有益於內固定術後的康復。

股骨幹骨折

  • 股骨幹骨折由強大的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多見於男性,任何年齡均可發生,青年人多見。
  • 股骨幹骨折可按骨折線型別進行分類,如橫形、斜形、螺旋形或粉碎性。
  • 區域性腫脹、疼痛、肢體短縮和功能障礙是股骨幹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 治療旨在恢復股骨幹的正常解剖關係,為此,可採取保守牽引治療或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
  • 股骨幹骨折常見的併發症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徵、深靜脈血栓、創傷性關節炎等。

股骨骨折多由外傷後引起,急性起病,一般病情較重,應及時就醫,必須結合 X 線片方可明確診斷,必要時需進一步行 CT 檢查。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髖部損傷是臨床上常見損傷,常因跌倒後髖部著地致傷。多見於老年人,特別是骨質疏鬆者,可出現區域性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礙。股骨幹骨折多由高能量損傷引起,病情急重。建議發現受傷後,應儘快前往急診骨科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加重病情,出現嚴重併發症。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股骨骨折?

  • 體格檢查。可見區域性腫脹,皮下可出現瘀癍、青紫,患肢外旋、短縮畸形,觸診時髖部、大腿有明顯壓痛,患肢活動障礙,不能站立、行走,股骨幹骨折可及骨擦感。
  • X 線檢查。建議查股骨全長攝片,包括骨盆正位片、髖關節正側位片、股骨正側位片以及膝關節正側位片。股骨轉子間骨折及股骨幹骨折可據此明確診斷。
  • CT 檢查。如 X 線顯示不清楚或骨折線隱匿,建議進一步行 CT 檢查明確股骨頸骨折情況。
  • MRI 或核素骨掃描檢查。股骨頸骨折後,骨折線顯示不清或繼發股骨頭壞死,應進一步行此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怎麼受傷?什麼時候受傷?受傷後經過什麼處理?
  • 有沒有合併其他部位的損傷?
  • 患肢平時是否可正常活動,能否正常步行?
  • 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系統慢性病等病史?
  • 在服用哪些藥物?
  • 有沒有懷孕?能否接受放射性檢查?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這個骨折嚴重嗎?有沒有移位?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治療後我什麼時候可以下地走路?需要住柺杖嗎?
  • 這個骨折有沒有後遺症?如果有,會有哪些症狀?

股骨頸及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手術後,應早期進行康復訓練及功能鍛鍊,有益於骨折後患肢功能的康復。股骨幹骨折往往損傷暴力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合理康復訓練。

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後

  • 1 期(0-2 周)。下肢肌力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臀肌收縮,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90°)屈伸練習,足跟滑動。
  • 2 期(2~8 周)。逐漸開展步態訓練,從使用至不使用輔助裝置的正常步態,開始前向上臺階(10 cm~15 cm~20 cm),半蹲,足跟抬高,足跟跟腱拉伸。
  • 3 期(8~14 周)。繼續前向上臺階練習,開始前向下臺階練習,下肢漸進性抗阻訓練,雙側髖部平衡訓練,雙腿交替性爬樓梯。

股骨頸骨折或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術後

  • 1 期(0~2 周)。下肢肌力訓練,包括:股四頭肌、臀肌收縮,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90°)屈伸練習,足跟滑動。
  • 2 期(2~4 周)。繼續 1 期訓練,被動拉伸患肢髖、膝關節,保持髖關節外展、伸直、內收、屈曲等動作,微蹲,上肢靈活性訓練。
  • 3 期(5~8 周)。繼續前兩期訓練,適當增加阻力,在保護下下地行走訓練。

股骨頸骨折和股骨轉子間骨折均建議手術治療,除非患者存在絕對禁忌症或患方拒絕。股骨幹骨折根據患者是否成年、骨折是否移位可以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股骨頸骨折

內固定治療

  • 適應徵:無移位的或外展嵌插骨折;有移位的骨折,除年齡過大、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均適應手術治療。
  • 復位:多采取閉合復位,手法復位或牽引復位,手術室牽引床復位。如閉合復位失敗,可行切開復位。
  • 內固定術:內固定能使骨折達到穩定固定,有益於骨折癒合,便於護理,利於病人早期活動。一般在閉合復位後,在 C 形臂 X 光機指導下,經皮置入三枚空心加壓螺釘固定。股骨頸基底部骨折,也可在復位後,置入髓內固定系統(PFNA 或 Gamma 釘)固定。

人工關節置換術

  • 適應症:高齡患者;適用於老年合併內科疾病但能耐受手術者,手術有利於病人早期活動,避免長期臥床引起的嚴重全身併發症;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癒合,股骨頭壞死或合併髖關節骨關節炎者。
  • 手術方式: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

股骨轉子間骨折

  • 保守治療:對於無法耐受手術患者,可採用持續骨牽引治療,但由於採用持續骨牽引治療的死亡率和髖內翻發生率較高,應儘量避免使用。
  • 手術治療:老年病人往往因長期臥床引發致命併發症,死亡率可達 20%。手術內固定有利於病人早期活動和負重,可降低死亡率和髖內翻畸形發生率。是首選治療方式。
  • 手術方式:目前臨床常用髓內固定系統進行內固定。常見近端股骨抗旋轉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系統和 Gamma 釘固定系統。其優點在於力臂短,力學效能好,控制旋轉較好。

股骨幹骨折

兒童和成人股骨幹骨折的治療有所不同。

兒童股骨幹骨折

  • 3 歲以下兒童股骨幹骨折常用 Bryant 架雙下肢垂直懸吊牽引。一般牽引 3~4 周。
  • 3~12 歲兒童可採用 Russel 牽引治療,直到骨折癒合,一般牽引 4~6 周。

成人股骨幹骨折

  • 保守治療:一般採用平衡懸吊滑動牽引,將大腿置於 Thomas 架上,小腿放在 Pearson 附架,行持續股骨髁上或脛骨結節骨牽引,直到骨折臨床癒合,一般需要 6~8 周。由於臥床時間長,易引起其他併發症,故較少使用。
  • 外固定裝置:適用於軟組織損傷嚴重者,如重度擠壓傷骨折、感染性骨折、Ⅲ 度開放性骨折、危及生命的多發骨折等,要求外固定裝置剛度足夠,固定穩定。
  • 手術內固定:目前多使用交鎖髓內釘,可維持股骨長度,並控制旋轉,即減少了變短和扭曲造成的畸形,並可用於股骨幹遠端骨折,提倡閉合穿針,減少對骨折部位的損害;如用接骨板內固定,應遵循 BO 技術原則,儘可能在減少組織損傷的前提下實現穩定固定,多采用鎖定加壓接骨板和微創固定系統。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年輕患者(<65 歲)的股骨頸骨折,多以保髖內固定手術為主,但有一定機率發生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如出現此類併發症往往需二次手術。而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應直接給予關節置換術。有利於改善預後。
  • 股骨轉子間骨折部位血運豐富,很少發生骨折不癒合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但其發生年齡更高、活動能力更差,更容易發生全身併發症而導致預後不良。
  • 股骨幹骨折一般發生在青壯年,只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一般預後較好。但如有軟組織損傷嚴重、骨折粉碎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影響治療週期及患肢功能。

股骨頸骨折多由站立或行走時跌倒發生,屬間接暴力、低能損傷。股骨轉子間骨折可由間接和直接暴力損傷產生。股骨幹骨折常發生在車輛交通傷、火器傷或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損傷。

股骨骨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間接暴力:老年-骨質疏鬆者跌倒時,身體輕微扭轉即會引起股骨頸骨折。跌倒時身體發生扭轉,髖部同時受到內翻和向前成角的應力,和周圍肌肉形成鉸鏈力作用而導致骨折。老年人常由間接的旋轉暴力引起股骨幹骨折。
  • 直接暴力:跌倒時股骨大轉子著地,外力直接作用於轉子間。車輛交通傷、火器傷或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損傷直接作用於股骨幹。
  • 疲勞性骨折:可見於耐力訓練、士兵、長跑鍛鍊者及青少年運動員,骨骼承受了過量重複積累的載荷可導致股骨頸骨折。
  • 應力性骨折:嚴重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股骨頸骨質薄弱,沒有急性外傷病史,在正常生活活動水平致傷而導致股骨頸骨折。

哪些人容易出現股骨骨折?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容易出現股骨骨折。

老年人或絕經後婦女。此類患者體內鈣質容易流失而出現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骨折的常見原因。

股骨骨折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股骨骨折後引起區域性腫脹、疼痛、肢體短縮畸形和功能障礙是股骨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

  • 區域性疼痛,侷限於骨折部位,可放射至膝關節。
  • 區域性腫脹,髖部及股骨多見,但股骨頸骨折位於關節囊內,腫脹多不明顯。
  • 皮下可出現瘀癍、青紫。多見於股骨轉子間骨折,位於大腿近端外側。
  • 功能障礙,不能站立、行走,下肢活動受限。
  • 體格檢查:股骨頸骨折可見下肢外旋、短縮畸形;股骨轉子間骨折外旋、短縮更為明顯,典型者外旋畸形可達 90°;股骨幹骨折可見短縮畸形,有骨擦感。

股骨骨折併發症有哪些?

  • 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後導致股骨頸周圍血管損傷,引起股骨頭血運障礙而致骨細胞死亡,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壞死的股骨頭可塌陷、碎裂、變形,引起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功能。
  • 骨折不癒合:移位的股骨頸骨折未經治療,多不能癒合。
  • 深靜脈血栓:不論哪種型別的股骨骨折,傷後均需長期臥床,下肢長期制動後,容易出現血栓。
  • 低血容量性休克:股骨幹是人體最粗壯最長的管狀骨,股骨幹骨折後出血多,特別是高能損傷,除骨折外,軟組織破壞重,加劇出血和體液外滲,導致休克。
  • 脂肪栓塞綜合徵:股骨幹骨折後,區域性往往形成較大血腫,且髓腔開放,周圍靜脈破裂,髓內脂肪易進入破裂的靜脈而發病。
  • 股骨頸骨折及股骨轉子間骨折多由外傷引起,尤其多發生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在老年人行走時注意保護,防止跌倒,避免外傷。除了外傷因素之外,骨質疏鬆也是該病的主要因素,應注意預防控制。例如,老年患者及絕經後婦女,應注意補充鈣劑及維生素 D3,減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 股骨幹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見於青壯年,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危險運動,注意交通安全及高處作業安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