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股骨靠近臀部的一端有一圓形股骨頭,股骨頭以下狹細部分為股骨頸。比較容易骨折。

股骨頸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 多見於中、老年人群,與骨質疏鬆關係密切。隨著中國人均壽命的延長,其發病率也日漸增高。股骨頸骨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且給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疾病負擔。老年患者往往在輕微外力的作用下,就可能導致股骨頸骨折,由於受力作用並不劇烈,而且受傷時可能是穩定骨折,症狀也不明顯,患者本人和家屬容易忽視病情並延誤治療時機。在股骨頸骨折治療的過程中,也存在尚未解決的臨床難題,其中有大約 15% 的患者會發生骨折不癒合,有 20%~30% 的患者在骨折發生後會陸續出現股骨頭缺血壞死。

  • 股骨頸骨折常見於中、老年人,與骨骼結構和身體機能退化密不可分,例如骨質疏鬆、肌肉退變、反應遲鈍。青壯年則在非常嚴重的暴力作用或是長期過度負荷下才會發生股骨頸骨折。
  • 股骨頸骨折的典型症狀是外傷後髖部疼痛,下肢活動受限,無法站立和行走。此外患側關節可呈現輕度屈曲,肢體可能外旋或縮短。
  • 股骨頸骨折的併發症仍是臨床治療面臨的挑戰,例如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
  • 如果中、老年人在跌倒後發生股骨頸骨折相關症狀,尤其是發生髖部劇烈疼痛,無法站立,應該馬上送醫接受診治。
  • 臨床醫生通過觀察體徵和症狀,結合影像學檢查,可作出診斷。
  • 股骨頸骨折以手術治療為主,據骨折型別採取不同手術方法。簡單骨折可採取閉合復位內固定。如果閉合復位失敗或固定不牢固,可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複雜骨折或高齡患者可採取人工關節置換術,人工關節置換術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臨床醫生會根據年齡、身體狀況、骨折型別、嚴重程度等諸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
  • 患者應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定期複診;家人應加強患者護理,避免併發症。
  • 日常應防止跌倒或扭傷,家中需做好防滑措施,補充足量鈣和維生素D,參加適量的運動。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如果中、老年人在跌倒後發生股骨頸骨折相關症狀,應該馬上送往醫院接受診治。
    • 尤其是發生髖部劇烈疼痛,無法站立等典型症狀;
    • 搬運患者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暴力,以免加重傷情;
    • 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症狀,還是需要觀察幾天,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股骨頸骨折?

  • 醫生首先要仔細觀察患者的症狀和體徵,並詢問受傷過程和既往病史。
  • 影像學檢查:
    • X 光片;
    • CT 掃描;
    • 磁共振成像 (MRI)。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什麼時候受傷的?另外一個尺寸放不下
  • 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 目前症狀達到了怎樣的嚴重程度?
  • 是否持續加重?或維持不變?
  • 除了髖部症狀還有其他哪些不適?
  • 患者是通過什麼方式送來醫院的?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目前的傷情有多嚴重?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過程需要多久?
  • 手術後能否徹底治癒?
  • 今後是否會影響日常行動?
  • 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情況?

患者應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定期複診;家人應加強患者護理,避免併發症。

  • 患者應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按照醫生的指導開展各個階段的治療和康復訓練。
  • 不要擅自更改治療和康復計劃,避免過早負重,誘發嚴重的併發症。
  • 定期複診,以便於醫生及時瞭解骨折的康復情況,對治療方案進行個體化的調整。
  • 治療期間,患者可能需要較長的臥床時間,家人應加強患者護理,避免感染和併發症。

股骨頸骨折以手術治療為主,簡單骨折可採取閉合復位內固定;如果閉合復位失敗或固定不牢固,可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複雜骨折或高齡患者可採取人工關節置換術。

如何治療股骨頸骨折?

  • 簡單型別的股骨頸骨折最佳治療方法是閉合復位內固定。採取早期無創復位,合理多釘固定,儘可能爭取早期康復。
    • 有骨折移位的患者首先應嘗試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
    • 未發生骨折移位的患者也應該儘早進行內固定,以免發生骨折移位,增加治療難度。
    • 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整個治療過程中不切開關節囊,不暴露骨折端,對股骨頭血液迴圈干擾少。術後併發症風險較低,效果最為理想。
  • 如果閉合復位失敗或固定不可靠,醫生會採用切開復位固定手術。暴露骨折部位後,清理骨折端,打入鋼釘的同時還會採取植骨術,以促進骨折癒合,降低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風險。
  • 複雜骨折或高齡患者,醫生會根據臨床因素綜合考慮,可能會選擇人工關節置換術,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 65 歲以上老年患者,發生完全性股骨頸頭下骨折,同時發生部分或完全位移。
    • 55 歲~65 歲年齡段,骨質疏鬆明顯,骨折不能得到滿意復位及內固定者。
    • 年齡超過 60 歲以上的陳舊股骨頸骨折未癒合者,或患者伴有多種合併症,身體條件差,不能耐受二次手術者。
  • 對於高齡、健康狀況差、合併多系統功能障礙、無法耐受手術者,醫生一般會選擇非手術的保守方案。
    • 若骨折未發生移位,可採取下肢面板或骨牽引 6~8 周,穿防旋鞋,同時進行各項康復訓練,避免靜脈迴流障礙或靜脈血栓。治療期間應加強護理,避免各項併發症。
    • 對於骨折嚴重,無法癒合或全身情況很差的高齡患者,可放棄骨折治療,早期坐起,有條件可用柺杖或輪椅活動。

股骨頸骨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股骨頭、股骨頸和髖臼共同構成髖關節,是軀幹與下肢的重要連線和承重結構。

  • 股骨頸骨折常見於中、老年人,與其骨骼結構和身體機能退化密不可分:
    • 骨質疏鬆:股骨頸脆弱;
    • 髖部肌群退變: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無法迅速做出反應;
    • 反應遲鈍:更容易跌倒、滑倒或扭傷。
  • 青壯年則在非常嚴重的暴力作用,或是長期過度負荷下,才會發生股骨頸骨折:
    • 非常嚴重的暴力作用:例如車禍、高處跌落傷;
    • 疲勞性骨折:長期過度負重勞動或行走,逐漸發生骨折。

發生股骨頸骨折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年齡: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 性別:女性。

股骨頸骨折有哪些症狀和體徵?

股骨頸骨折的典型症狀是摔倒受傷後,感覺髖部疼痛,下肢活動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側肢體其他常見體徵還包括:

  • 髖部、膝關節多有輕度屈曲;
  • 肢體向外側旋轉;
  • 在骨折後如果發生移位,可出現肢體縮短;
  • 叩擊患側足跟部,髖部會感覺疼痛;
  • 在移動過程中,髖部疼痛可能加劇;
  • 腹股溝部位可存在壓痛。
  •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股骨頸骨折後,骨折部位未發生移位,沒有立即出現活動障礙,仍能行走或騎車。但是,如果未經及時治療,可在數天後逐步發生骨折移位,進展為不穩定骨折,髖部疼痛可逐漸加重,下肢活動受限,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股骨頸骨折根據病情可分為哪幾類?

臨床常用的 Garden 分型根據是否為完全骨折,以及骨折的移位情況將患者分為 4 種類型:

  • Ⅰ 型:不完全骨折,僅部分骨骼組織發生中斷,未發生位移,仍保持一定的血供,最容易癒合。
  • Ⅱ 型:完全骨折,未發生位移,骨骼組織對位良好,容易癒合。
  • Ⅲ 型:完全骨折,部位位移。
  • Ⅳ 型:完全骨折,完全位移,兩側的骨折端完全分離,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可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

股骨頸骨折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股骨頭缺血壞死:這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主要難題,可導致患側髖部疼痛,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直至跛行和髖關節脫位。該併發症可在發生股骨頸骨折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陸續出現,其中 80%~90% 發生在傷後 3 年內。
  • 股骨頸骨折不癒合:髖部疼痛,肢體無力,無法負重,長度縮短,活動受限。

 股骨頸骨折的併發症,仍是臨床治療面臨的挑戰。

日常應防止跌倒或扭傷,家中需做好防滑措施,補充足量鈣和維生素 D,參加適量運動。

  • 防止跌倒或扭傷:尤其中、老年人日常行走應注意四周情況,避免危險或意外。
  • 家中需做好防滑措施:中、老年人家裡最好不要使用光滑的地板,推薦在浴缸或淋浴房裡使用防滑墊,在樓梯和衛生間安裝扶手。
  • 確保飲食中含有足量的鈣和維生素 D,有助於預防和延緩骨質疏鬆。
  • 經常參加適量運動:對於保持身體協調性和骨骼強度至關重要。但在開始鍛鍊計劃之前,應該先諮詢醫生,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運動型別、持續時間和運動強度。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