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軟骨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踝關節軟骨損傷是踝關節的一種慢性創傷性骨關節炎。
  • 本病好發於足球運動員、舞蹈演員等特定職業人群。
  • 踝關節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均可導致本病。特定職業人群(如足球運動員等)發病風險高。
  • 本病可分為穩定損傷和不穩定損傷。穩定損傷是指軟骨通過下方的纖維組織或纖維軟骨比較緊密地連線在軟骨下骨,而不穩定損傷是指在骨塊和其下的組織間有滑液或肉芽組織。
  • 本病常見症狀是踝關節疼痛、腫脹。
  • 本病主要治療有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和及時干預。難點在於早期診斷困難,而關節軟骨損傷一旦形成則難以修復。
  • 本病可造成踝關節疼痛等不適,降低關節運動功能,影響運動員等職業人群職業訓練及事業發展。
  • 對偶發腳扭傷後未徹底治療或有習慣性腳扭傷的普通人,本病也可能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踝關節疼痛:活動時加劇。
  • 踝關節腫脹。
  • 踝關節按壓痛。
  • 踝關節活動不自如或自覺有阻礙,踝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小於健側。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踝關節急性損傷後疼痛腫脹明顯。

建議就診科室

  • 骨傷科
  • 疼痛科

醫生如何診斷踝關節軟骨損傷?

當醫生懷疑是踝關節軟骨損傷時,將通常進行問診、體格檢查,在有結果後,可能進一步通過影像學檢查、關節鏡檢查等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問診:幫助確診或排除本病。將詢問病史、症狀、受傷或運動情況等。
  • 視診:幫助確診或排除本病。主要是觀察踝部有無腫脹、瘀血、有無開放傷口等情況。
  • 觸診:幫助確診或排除本病。主要是檢查踝部活動度、按壓時疼痛變化等。
  • X 線檢查:檢查排除骨質異常。拍片時需配合檢查醫生屈伸踝關節。
  • 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可較準確顯示病變部位和大小。拍片時需配合檢查醫生擺放姿勢。注意,CT 是輻射量高於 X 線的檢查,有懷孕或備孕等特殊情況的患者應在醫生開具檢查單時及時告知醫生。
  • 核磁共振(MRI):MRI 有較好的軟組織分辨能力,可較清楚地顯示軟骨、骨鬆質和骨皮質、肉芽組織、纖維軟骨、囊腫、骨壞死等病理改變。另外,核磁共振檢查還能區分穩定損傷和不穩定損傷。注意,MRI 在大多醫院需要預約方能檢查,患者在繳費後應及時攜帶檢查單和繳費憑證前往影像科進行預約,按照工作人員要求的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後,按檢查醫生要求擺放姿勢即可進行檢查。另外,MRI 檢查要求身上無金屬,有不可脫卸的金屬假牙、安裝有心臟起搏器、體內有骨折固定鋼釘等特殊情況的患者均不能進行 MRI 檢查,應在醫生開具檢查單時及時告知醫生。
  • 關節鏡檢查:侵入性檢查,但可以直接看到病變的大小性質,並可在檢查同時,對病變進行治療。需在踝部做一切口,置入關節鏡進行檢查和操作,結束後閉合傷口並敷料覆蓋。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受傷嗎?受傷多久了?怎麼受的傷?
  • 有哪些症狀?
  • 腳踝能動嗎?
  • 有就診過嗎?
  • 進行過哪些治療?
  • 以前有過腳扭傷嗎?怎麼治療的?
  • 以前發生過骨折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是什麼病?
  • 這病嚴重嗎?
  • 能治好嗎?花費高嗎?
  • 要手術嗎?風險大嗎?
  • 這病有後遺症嗎?
  • 我什麼時候可以再踢球或跳舞或滑雪或其他運動?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
    • 體位:不枕枕頭,保持平臥,患肢用軟枕墊起抬高,有利於手術區域組織水腫消退及預防深靜脈血栓發生。
    • 緩解疼痛:術後疼痛多伴有腫脹,尤其在功能鍛鍊後加重,可抬高患肢,區域性冷敷。
    • 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敷料乾燥,發現敷料沾溼或有血液滲出,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更換,不要自行拉鬆繃帶。若不慎弄鬆繃帶或繃帶汙損,應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調整或更換。平時還應密切觀察傷口有無出血。
    • 觀察患肢末梢血液迴圈:密切觀察足部有無麻木、疼痛等異常感覺,有異常感覺可能是繃帶過緊阻礙了血液迴圈或冰袋冷敷發生凍傷,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 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 關節積血:密切觀察手術區域性的情況,如果術後 5~6 小時內出現劇烈疼痛,患肢不能抬起,可能是關節積血,應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 感染:保持傷口敷料清潔乾燥,傷口滲血較多時應及時更換敷料。密切觀察體溫,如發現傷口紅、腫、熱、痛等徵象,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 術後康復鍛鍊:
    • 手術當天:在麻醉症狀消失後,即可進行踝關節伸屈練習。患者仰臥,最大角度緩慢屈伸踝關節,各保持最大角度 3~5 秒,然後放鬆,反覆 10 次為 1 組,每日 1~2 組。若患者術後無力主動進行踝關節伸屈練習,家屬可以協助患者練習。
    • 術後第 2 天:除進行踝關節伸屈運動外,還應增加踝關節旋轉運動和大腿肌肉收縮運動。踝關節盡力向內側旋轉,停留 3~5 秒,放鬆後再盡力向外側旋轉,停留 3~5 秒,重複 10 次為 1 組,每日 3~5 組。在鍛鍊過程中應努力加大屈伸的力量及角度,儘可能使踝關節的運動幅度接近正常。
    • 術後第 3 天起:可以下床進行增強和恢復踝關節力量的鍛鍊。如下蹲練習,站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做足跟不離地的下蹲練習,停留 3~5 秒,然後緩慢站立,重複 10 次為 1 組,每日 2~3 組;提踵練習,即提腳跟練習,站立,雙足尖著地,儘量提起足跟,然後足跟著地,儘量下壓,重複 10 次為 1 組,每日 1~2 組。
    • 術後第 2 周起:拆除縫線後即可進行步態練習。要走穩、走慢,步伐由小到大,兩足邁出的步伐基本一致。以正常人步態為標準,待步態基本正常後可適當加快行走速度。練習上下樓梯,上樓時未患病的一側腳先上,下樓時手術一側腳先下。注意行走姿勢,不要出現跛行,患者在行走時需家屬陪同,觀察其行走姿勢,如出現跛行及時提醒並糾正。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注意有無藥物不良反應,若出現胃腸道反應、皮疹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就醫進行處理。
  • 術後、用藥複查:1~3 個月內需要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 X 線、CT、MRI 等影像學檢查。
  • 飲食:術後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吃魚肉、瘦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忌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粽子、湯圓等不易消化的粘食。
  • 其他:注意安全,佩戴護踝等用具避免腳踝外傷。

踝關節軟骨損傷後即產生永久性病變。目前主要治療有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等。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雙氯芬酸等,用於消炎鎮痛,緩解疼痛症狀。
  • 區域性痛點封閉:如糖皮質激素、維生素 B1、維生素 B12,可抗炎止痛、營養神經。

手術治療

  • 踝關節鏡:可以直接看到病變的大小性質,並可在檢查同時,對病變進行治療。
  • 馬賽克骨軟骨移植:手術修復、重塑軟骨功能,用於大於 1.5 釐米的軟骨損傷或軟骨下骨已有囊性改變的患者。
  • 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術:手術修復、重塑軟骨功能,用於大於 1.5 釐米的軟骨損傷或軟骨下骨已有囊性改變的患者。
  • 逆行鑽孔和植骨:手術修復、重塑軟骨功能,用於軟骨完整,軟骨下骨形成囊性改變的患者。
  • 新鮮同種異體骨移植:手術修復、重塑軟骨功能,用於面積大於 3 釐米的巨大軟骨病變。但我國目前無新鮮同種異體骨移植開展。

其他治療

  • 交叉繃帶固定踝部:保守治療方法,限制踝部活動,防止損傷加重,亦可對踝部起到保護作用。
  • 鍼灸理療:艾灸、針刺、射頻電療等,促進區域性血液、淋巴迴圈,抗炎消腫止痛。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因疼痛、活動不便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縮短或終結運動生涯。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夠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能力。但若治療後再次受傷等養護不當則容易復發。

踝關節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均可導致本病。足球、體操、籃球、滑雪、舉重運動員及舞蹈演員等職業為本病好發人群。

踝關節軟骨損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踝關節急性損傷:如進行奮力跳躍、跑動等劇烈運動中,踝關節過度屈伸或內外翻,造成關節軟骨損傷。
  • 踝關節慢性勞損:如在反覆跳躍、跑動等運動中,踝關節反覆過度屈伸或內外翻,造成關節面持續碰撞擠壓,造成軟骨或骨組織的慢性勞損。或在某次踝關節急性損傷未完全治癒時即開始再次過度使用踝關節。

哪些人容易患踝關節軟骨損傷?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長期進行無防護的較高強度運動的人群。
  • 急性踝關節損傷後未進行及時、徹底治療的人群。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足球、體操、籃球、滑雪、舉重運動員及舞蹈演員等職業人群。

本病常見症狀以踝關節疼痛、腫脹為主。

踝關節軟骨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踝關節疼痛:這是本病最常見症狀,活動時疼痛可加劇。
  • 踝關節腫脹:踝關節前方較為明顯。
  • 踝關節按壓痛:踝關節摸到骨縫的關節間隙按壓有明顯疼痛。
  • 明顯關節活動受限:如踝關節活動不自如或自覺有阻礙或有摩擦感。

踝關節軟骨損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踝骨贅形成
  • 踝滑膜炎
  • 踝腱鞘炎

具體預防方式如下:

  • 合理安排訓練活動(無統一標準,對運動員等職業者的訓練,應有教練組、隊醫等專門團隊測評後針對個人制定訓練計劃,包括強度和時長),避免踝關節區域性過勞。
  • 運動、比賽、訓練時,佩戴護踝,保護踝關節。
  • 踝關節發生急性損傷應徹底治癒,防止反覆損傷。
  • 加強小腿與足部肌肉鍛鍊(如無負重腳踝屈伸運動,平躺或坐位,屈伸腳踝,10 次 1 組,每天 3~5 組,每組間休息 30 秒),增強踝關節穩定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