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血管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血管炎(vasculitis)又稱脈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並伴有血管損傷,包括纖維素沉積、膠原纖維變性、內皮細胞及肌細胞壞死性炎症是所有結締組織病的病理基礎。臨床上按病因將其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即致病因素作用於血管壁直接引起者為原發性血管炎,由鄰近組織病變波及血管壁引起者為繼發性血管炎。其中繼發性血管炎佔血管炎總數的30%。這一類疾病病程長,治療週期長,對病人心理和生理狀態有巨大的影響。

檢查

血尿常規、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血沉、免疫球蛋白、迴圈免疫複合物、C2、C3、C4、CH50類風溼因子、抗核抗體、蛋白電泳、纖維蛋白原測定和HBsHg檢查等,還應按需要進行血管造影、多普勒超聲檢查和X射線檢查等。

診斷

繼發性血管炎的診斷最重要的是明確基礎疾病、病因,主要有4個方面。

(1)詢問病史:如高血壓病、肝炎、心臟病等病史,食物藥物過敏史,藥物使用情況,以及性病冶遊史等。

(2)某些體徵提示存在繼發性血管炎,如心臟聽診雜音提示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可能;硬下疳提示梅毒感染可能;腹部壓痛、腹部包塊、腹瀉提示克羅恩病可能。

(3)結合輔助檢查。

(4)必要時對受累器官,如腎、肺、淋巴結等進行活組織檢查。

1.去除病因,消除過敏原。

2.治療基礎疾病,如結締組織病、腫瘤。

3.按不同種類病症服藥:侷限於面板的血管炎,常用抗組胺類藥;全身性血管炎可用糖皮質激素潑尼鬆,或加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抗血小板聚集劑可用阿司匹林、硝苯地平等。

預後

本病的預後取決於受累血管的大小、數量和部位。自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以來,預後已大為改觀。

血管炎的病因少數較明確,如血清病、藥物變態反應及感染,以及乙型肝炎病毒、中華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均能引起血管炎。其他原因包括多種因素導致免疫異常介導的炎症反應、抗嗜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與嗜中性粒細胞中的顆粒及單核細胞中的溶酶體反應、啟用體液和細胞炎性介質導致的血管炎等。

臨床表現

1.活動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血尿。

2.缺血性或淤血性症狀和體徵,特別見於年輕人。

3.隆起性紫癜及其他結節性壞死性皮疹。

4.多發性單神經炎及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

5.多系統損害:侵犯腸道可有腹痛、脂肪痢、便血、急性膽囊炎等胃腸道症狀;肺部受累可有肺炎表現及結節狀陰影、胸膜炎或胸腔積液;侵犯神經系統有頭痛、複視、妄想、精神錯亂,甚至有腦血栓形成和癱瘓、吞嚥困難、感覺和(或)運動機能障礙等;心臟損害包括心肌梗死、心律不齊和心包炎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