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肌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棘肌炎亦稱棘上韌帶增生,即棘上韌帶勞損,為常見的慢性韌帶損傷,是一種屈曲性損傷。

  • 多見於長期彎腰工作或白領辦公室一族,其中,腰椎棘肌炎更是當今高發病之一,其發病率有逐年增高且低齡化的局勢,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
  • 是由於坐的時間過長或者彎腰起身的次數太多而導致的勞損性疾病。
  • 臨床表現為腰痛或背痛,多為痠痛感,所引起的功能障礙使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受限,是生活質量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 其治療仍是困擾臨床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是腰椎棘肌炎診斷困難;另一方面是即使該病確診,治療也以對症治療為主。

棘肌炎可伴發不同症狀,如胸悶、氣短、胃腸道症狀等,但區域性面板無改變,往往遷延不愈,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出現腰部不適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腰背不適、疼痛。
  • 腰背僵硬,晨僵。
  • 彎腰時疼痛加劇。

建議就診科室

  • 運動醫學科
  • 骨病科
  • 脊柱科

醫生如何診斷棘肌炎?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症狀,症狀出現時的誘因等診斷本病,此外還需要排出會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

醫生的診斷標準如下:

  • 多有勞損、受涼等誘因。
  • 患者腰背中線痠痛或疼痛,疼痛可向棘旁或臀部擴散,重者影響翻身、仰臥甚至呼吸動作。
  • 棘上或其周圍壓痛明顯,以下胸椎、腰椎多見,叩擊痛不明顯。
  • X 線脊柱片無陽性發現。
  • 同時排除頸椎、胸椎、腰椎間盤突出,骨折,脊柱腫瘤、結核患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一般實驗室及影像檢查無特異性,輔助檢查主要與相關疾病進行相鑑別。

  • X線檢查:檢視頸椎大體情況,是否有頸椎椎體脫位,是否有頸椎曲度變直等骨性改變。
  • 頸椎MRI檢查:頸椎間盤是否突出壓迫神經,頸部肌肉是否存在病變等。排除因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的肌肉疼痛及活動受限,或因頸部肌肉病變等引起的疼痛。
  • 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B27等檢測,可排除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已經出現了多久?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有沒有外傷史?
  • 平時工作壓力大嗎?工作性質?
  • 平時是否有規律的體育運動?
  • 在服用哪些藥?
  • 做過哪些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棘肌炎?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棘肌炎是一種可自愈、可治癒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加強鍛鍊可自行治癒。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治療期間,避免過度勞作,儘量避免做引起疼痛或疼痛加重的動作。
  • 注意臥床休息,腰部墊枕,減緩韌帶張力。最好選擇偏硬床墊,腰部墊高、頸部後仰,來放鬆肌肉,緩解壓力。長時間彎腰活動時,腰部、頸部肌肉長時間緊張,不利於肌纖維織炎病情恢復。
  • 熱敷、理療,避免受涼後病情加重。
  • 增加腰背肌的鍛鍊,且應該從簡到易,逐漸增強。具體如下:
  1. 滾法按摩:患者臥位,暴露頸項及背部,四肢手伸,整體放鬆,用啤酒瓶、滾動按摩器、擀麵杖等器械在項背部、腰背部的痛點處,進行反覆滾動,可持續3~4分鐘。
  2. 分筋彈法:仔細尋找觸控壓痛點、筋結和筋束,用拇指在患處與肌纖維垂直的方向上,來回分筋彈撥,反覆3~5次;或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的指端部分,對稱地拿住疼痛處的筋肉進行拿程,或提起後迅速放手,可反覆彈筋3~4次。

  3. 推理舒筋:從頭部開始,沿斜方肌、背肌、骶肌的纖維方向,分別向外側溝及背部推理舒筋,手法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反覆10餘次。

  4. 拍打即擊法:用雙手掌或雙手拳,在項脊及兩肩腳部進行拍打,反覆十餘次,動作要輕柔,使患者感到輕鬆舒適。

  5. 熱敷理療:條件允許,每週可進行1~2次桑拿或汗蒸;也可自行在家中熱浴、熱毛巾熱敷患處,烤燈、紅外線照射患處等。

  • 腰脫支具外固定,保護腰部穩定性。病情嚴重患者,可佩帶頸託、腰脫等護具,限制活動,可加速疾病好轉。

玻璃酸鈉注射及封閉療法,在關節及軟組織損傷治療中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結合中醫療法,配合得當,療效也是很明顯的。

藥物治療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於棘肌炎的治療方法是採用玻璃酸鈉注射治療,外源性玻璃酸鈉能夠促進內源性玻璃酸鈉的合成,形成一個正反饋作用,從而進一步保護軟骨組織。

手術治療

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現代醫學治療軟組織損傷主要以非甾體類抗炎藥為主,但這類藥胃腸道反應較強,而祖國醫學對軟組織損傷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傳統的手法整脊治療具有整復、舒筋、調理氣血等作用,其具有簡便、安全、費用低、療效顯著等特點。
  • 紅外線理療:紅外線的熱效應使面板溫度增加,交感神經感受能力減低,舒血管活性物質釋放,血管舒張,血流加快,血迴圈改善,增強了組織營養,活躍了組織代謝,提高了細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區的供血供氧狀態,加強了細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發展並使其區域性化,加速了病灶的恢復。

疾病發展和轉歸

棘肌炎常在胸背部或腰部勞損或受寒後發病,多表現為棘突區域性痠痛,脊柱前屈時疼痛加重,後伸時減輕,由於累及節段不同,可伴發不同症狀,如胸悶、氣短、胃腸道症狀等,但區域性面板無改變,往往遷延不愈,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傳統的手法整脊治療具有整復、舒筋、調理氣血等作用,其具有簡便、安全、費用低、療效顯著等特點,日益受到國內外醫學界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其臨床使用將越來越廣泛。

棘肌炎,亦稱棘上韌帶增生,即棘上韌帶勞損,為常見的慢性韌帶損傷,是一種屈曲性損傷。是由於坐的時間過長或者彎腰起身的次數太多,而導致的勞損性疾病,部分疾病亦可由感冒引起,多見於長期彎腰工作或白領辦公室一族。

棘肌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風溼。
  • 外傷。
  • 免疫相關疾病因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棘肌炎?

  • 常見於長期彎腰工作者。
  • 文員工作者。
  • 風溼病等免疫疾病累及棘肌者。

本病症狀出現多有勞動損傷、感冒受涼等誘因,患者會腰背中線痠痛或疼痛的症狀,疼痛可向棘旁或臀部擴散,重者影響翻身、仰臥甚至呼吸動作。

棘肌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棘肌炎主要表現為下腰痛和脊柱僵硬,疼痛的症狀最終會進展為雙側,此外,還會出現胃腸道症狀。

棘肌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有時牽涉至臀部。
  • 疼痛也許集中在骶髂關節(在尾骨附近)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
  • 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
  • 棘肌炎病人亦常常出現胃腸道症狀:上腹飽脹感,噁心,納差(食慾差),噯氣(打嗝),瀰漫或燒灼樣上腹疼痛,臨床上又稱之胃輕癱。

棘肌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棘肌炎侵犯椎旁交感神經節或頸椎,可能會導致胃輕癱、“頸心綜合徵”等併發症。且在其進展過程中,可能出現以下危害和結局:

  • 胃輕癱:下六個胸椎的棘突,為背闊肌和斜方肌的共同止點,其牽拉方向均向外上,當一側上肢用力或雙側不對稱性疲勞,可拉動棘肌,使一側小關節錯動損傷,造成區域性軟組織無菌性炎性滲出,引起區域性隱痛,這一病理改變可激惹椎旁交感神經節,從而引起交感神經系統紊亂症狀,出現胃腸道神經運動功能障礙,這可能是棘肌炎引起胃輕癱的原因之一。
  • 棘肌炎侵犯頸椎而引起“頸心綜合徵”:頸椎病引起的胸痛、胸悶、心悸、上肢麻木等類似冠心病綜合徵表現亦稱為“頸心綜合徵”,多見於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棘肌炎是常見病,並且是多發病,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都會發生椎體周圍肌肉損傷形成棘肌炎。棘肌炎預防主要是避免意外發生及加強肌肉強度,減少椎體周圍肌肉損傷概率。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瞭解發病的誘因,在生活中注意避免。
  • 堅持長期增強腰背肌和腹肌肌肉力量的鍛鍊。減輕韌帶、筋膜及脊椎後關節的載荷,也有利於脊柱的保護,可有效降低發病率。
  1. 燕飛法:俯臥,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也離開床面,保持此姿勢3~5秒,再放鬆肌肉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2. 小燕飛法:俯臥,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保持此姿勢3~5秒,再放鬆肌肉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3. 三點支撐法:仰臥,去枕屈膝,將腹部及臀部儘量向上抬起,依靠頭部及雙足三點支撐身體的重量,抬到最高點後保持此姿勢3~5秒,再放鬆肌肉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4. 五點支撐法:仰臥,去枕屈膝,將腹部及臀部儘量向上抬起,依靠頭部、雙肘部及雙足五點支撐身體的重量,抬到最高點後保持此姿勢3~5秒,再放鬆肌肉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5. 腰背肌鍛鍊注意事項:1)鍛鍊的方法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強。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最好先從方法1或2開始,熟練以後再自行增加練習方法;練習支撐法的時候,如果用頭支撐困難,可換成背部支撐;2)鍛鍊的次數和強度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每天可練習十餘次至百餘次,分3~5組完成,間斷練習。如鍛鍊後次日感到腰部痠痛、不適,應適當減輕鍛鍊量,或暫停鍛鍊;3)鍛鍊時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傷;4)如果是腰腿痛急性發作期,則不適合進行此項鍛鍊。

  • 加強頸肩肌肉鍛鍊,預防頸椎棘間韌帶炎發生。

  1. 身體仰臥位,平躺在床上,頭頸部伸出床邊,背部不離床面。頸部放鬆儘量下垂。全身放鬆,然後用頸部力量使頭部抬起向上,至下頦緊貼前胸,保持3秒鐘,速度放慢,再慢慢後倒至頸部肌肉完全放鬆,注意調整氣息。重複10次,5~10組。每日逐漸增加停頓時間及動作次數。

  2. 頭部對抗法:雙手交叉放在頭枕部,雙手向前使勁,頭枕部向後使勁,相互對抗,頭頸不動。鍛鍊時,頸項部的肌肉持續緊張3~5秒,放鬆休息3~5秒為1個週期。然後依舊是雙手交叉放置前額部,頭部向前用力,雙手對抗向後,保持頸部及頭部不動,頸項部的肌肉持續緊張3~5秒,放鬆休息3~5秒為1個週期。每天鍛鍊100~200次,分5~10組完成。

  3. 仰臥抬肩法:平臥床上,去枕,頭枕部用力向後頂床,抬起肩背部,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放下肩背部休息3~5秒為1個週期,以達到鍛鍊項背部肌肉的目的。每天鍛鍊100~200次,分5~10組完成。

  4. 俯臥挺胸跟仰臥抬肩反過來,也可與其交叉做。俯臥床上,去枕,用力挺胸抬頭,使頭頸胸離開床面(俗稱“燕飛”或“小燕飛”,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放下頭頸胸部休息3~5秒為1個週期,每天鍛鍊50~100次,分3~5組完成。這種方法最費力,所以一次少做一點。

  5. 擺頭動作:頭部交替緩慢左右擺動,不要聳肩,左右算一次,做10次,以頸部為中心,慢速旋轉頭部。順時針10圈,逆時針10圈。

  6. 頸部肌群靜力動作:距離牆面一定距離站立,並且面向或者背向牆面,雙手自然放於體側,頭部依靠在牆上,同時保持頸、腰、髖、膝、踝伸直狀態,使身體形成一條直線。這個練習動作可以通過改變依靠牆面的高度,來調節難易程度:站離牆面越近、倚靠牆的高度越高,動作相對越容易完成;而站離牆面越遠、倚靠牆的高度越低,動作難度越大。

  7. 頸肩肌鍛鍊的注意事項:1)鍛鍊的方法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強。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最好先從方法1或2開始鍛鍊,熟練以後再自行增加練習方法;2)鍛鍊的次數和強度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每天可練習十餘次至百餘次,分3~5組完成,間斷練習。如鍛鍊後次日感到頸部痠痛、不適,應適當減輕鍛鍊量,或暫停鍛鍊;3)鍛鍊時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傷;4)如果是疾病急性發作期,則不適合進行此項鍛鍊。

  • 避免長時間受涼、溼潮等外界因素刺激。避免空調、風扇等直吹身體,尤其出汗、洗澡後避免冷風直吹。避免在陰涼潮溼等地過夜,如夜宿郊外、草地、樹林、河旁等。
  • 減少外傷等損傷因素刺激。腰部外傷及時就診,避免發展為慢性勞損性肌肉損傷。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可以進行慢跑、游泳、體操活動、肌力訓練等,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以應付日常生活。不要長時間彎腰低頭玩手機、電腦等。減少易造成腰背、頸部肌肉拉傷的劇烈運動,例如滑冰、舞蹈、武術、搏擊等運動。如需參加,需要提前做好熱身運動及必要的保護措施。

感謝中日友好醫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龔龍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