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是指因脊髓前中央動脈的血供,完全或部分受阻,導致脊髓損傷的一種疾病。
  • 該病發病率高嗎?常見於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所有人群中的發病率為 0.001%。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該病最主要的病因是骨刺、椎間盤的直接壓迫和頸椎過屈性損傷,其他病因還包括血管疾病、腫瘤壓迫等。中老年人、自身患有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的疾病、劇烈運動、外傷、長期端坐是該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 主要症狀有哪些?下頸部腫脹、膨大是該病最典型、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逐漸發展,還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淺感覺消失、反射異常等。
  • 得了這個病該如何治療?該病的治療原則是疏通脊髓前中央動脈,恢復血液正常流通。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病因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是該病的治療關鍵點。治療難點在於手術中應避免傷害到脊髓前中央動脈,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 主要危害有哪些?該病若不治療,患者頸部腫脹、四肢麻木無力、感覺消失等症狀將會持續。隨著病情發展,甚至更加嚴重,直至完全癱瘓,無法行走。
  • 其他還需要注意什麼?若出現頸部腫脹,應及時就醫,堅持“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早期接受治療的患者恢復情況更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脖子靠下的位置腫脹、膨大。
  • 四肢和軀幹麻木、無力,活動時動作不流暢。
  • 受傷時沒有痛感。
  • 對溫度的感知不靈敏,如碰到熱水或冷水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癱瘓,無法下床走路。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血管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當醫生懷疑是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時,將通常會通過問診、體格檢查、X 線、CT、磁共振、選擇性血管造影等來檢查,確認是否患有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問診:幫助醫生初步初步瞭解患者病情。醫生一般會詢問患者能感知到哪些症狀、有何遺傳病史等問題,初步瞭解患者病情。
  • 體格檢查:觀察患者身體上是否有異樣症狀。醫生會檢查患者脖子是否有腫脹、四肢是否麻木無力等,結合這些臨床症狀,初步對所患疾病做出判斷。
  • X 線檢查:這是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通過頸部和前胸的平片,幫助醫生判斷有無骨刺或椎間盤突出,以及他們的部位。
  • CT 檢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全面瞭解頸椎處是否有異樣,從而對該病作出診斷。
  • 磁共振檢查:可全面瞭解脊髓的患病狀態、發病位置,比 X 線、CT 更加清晰、直觀,對後期治療提供可靠的指導。
  • 選擇性血管造影:可發現血管阻塞的部位和範圍,將顯影劑注射到血管裡,通過 X 線下照射的陰影確定患病位置,防止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誤診,還可對手術治療提供指導。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脖子腫脹有多久了?
  • 一開始就這麼腫還是更加嚴重了?
  • 四肢能不能使上力氣?和以前有沒有什麼不同?
  • 走路時有沒有覺得很容易疲勞?
  • 掐自己時有沒有同感?這種疼痛感和以前相比有沒有減弱?
  • 對溫度感知如何?手伸入冷水有感覺嗎?
  • 最近是否受過外傷?或者是否運動時傷到了脖子?
  • 最近有沒有做過檢查?
  • 是否患有某種疾病?
  • 以前接受過治療嗎?效果如何?
  • 最近是否吃過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目前我屬於疾病哪個階段?
  • 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嗎?
  • 需要多長治療時間呢?
  • 會產生哪些併發症呢?
  • 病治好後還會復發嗎?
  • 會產生哪些併發症呢?
  • 日常飲食我要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藥物時,用量謹遵醫囑或者說明書,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期間應注意身體變化,一旦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應當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術後注意事項:手術後要注意不要觸碰創口,一週之內創口不要沾水,以免發生感染,遵照醫生囑咐服用抗炎藥物;術後三天臥床靜養,之後可下地行走並做些簡單的身體舒展運動。
  • 定期複查:患者在手術治療後應每月進行一次複查,主要複查專案為 CT,檢查頸椎和胸椎位置是否正常,是否仍對脊髓前中央動脈有壓迫。治癒後也要堅持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複查,這樣也可以防止復發。
  • 飲食:要注意飲食營養均衡,應當多吃植物蛋白和維生素 C 豐富的食物,如豆製品、橘子等,不應吃糖分較高的食物,如甘蔗、碳酸飲料等。
  • 運動:治療後不能進行籃球、足球等身體對抗激烈的運動,每天可以進行 20 分鐘慢跑,或者做一些舒展運動來活動關節,這樣有助於身體更快恢復。

該病的治療原則是疏通脊髓前中央動脈,恢復血液正常流通。治療前應確定病因,根據病因不同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若為血管疾病所致,可進行藥物治療;若為骨刺、椎間盤突出所致,可根據嚴重性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若為腫瘤壓迫所致,早期可進行手術切除,晚期可進行放、化療控制病情。

藥物治療

  • 治療動脈阻塞的藥物:主要作用為疏通動脈,恢復動脈血液流通。對於動脈阻塞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該類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 化學治療:通過服用化學藥物,如長春新鹼、環磷醯胺等,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適用於腫瘤晚期病情複雜,無法通過手術治療的患者。

手術治療

  • 椎板切除減壓術:通過手術緩解胸椎、頸椎對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壓迫。手術中應儘量切除壓迫動脈的區域,恢復胸椎、頸椎的正常,從而治療疾病。
  • 微創關節鏡手術:主要是為了切除骨刺,緩解其對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壓迫。一般的骨刺可以通過日常注意即可緩解,能夠引起該病的骨刺則必須採取手術治療,通過微創關節鏡手術切除骨刺有微創、無副作用的優點。
  • 腫瘤切除術:這是治療早期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通過手術將腫瘤進行切除,緩解對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壓迫,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他治療方法

  • 按摩:對於症狀不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保守治療,慢慢恢復。專業的按摩可以改善椎間盤對動脈的壓迫,長期有規律地堅持,從而治療該病。
  • 放射治療:利用射線照射腫瘤發病區域,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適用於腫瘤晚期病情複雜的患者,可以控制病情,一般與化學治療配合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頸部腫脹、四肢麻木無力、感覺消失等症狀將會持續,隨著病情發展,甚至更加嚴重,直至完全癱瘓,無法行走。
  • 經過正規治療後,患者頸部腫脹會慢慢恢復正常,行走也會恢復力量,各種不良症狀消失,患者能夠迴歸正常的工作、生活。

該病最主要的病因是骨刺、椎間盤的直接壓迫和頸椎過屈性損傷。這類原因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多由於劇烈運動、外傷或長期端坐引起,突出的椎間盤或骨刺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造成缺血,因此導致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其他病因還有血管疾病、腫瘤壓迫等。

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骨刺壓迫:這是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的最主要的病因。骨刺未經干預,長到一定程度時,會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導致血流不暢,引起該病,多見於頸椎部位。
  • 椎間盤壓迫;這也是該病比較常見的原因。椎間盤突出時,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導致血液供應不及時,引起該病,在頸部和胸部都比較常見。
  • 頸椎過屈性損傷:主要由於劇烈運動或者意外傷害引起,對脊髓前中央動脈造成損傷或者壓迫,引起血流受阻並發展為該病。
  • 血管疾病:血管老化或動脈粥樣硬化會造成血流受阻,也是引起該病的原因之一,且因血管疾病而引起該病的患者逐年增多,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
  • 腫瘤壓迫:主要是指胸部、頸椎的腫瘤對脊髓前中央動脈進行壓迫,引發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哪些人容易患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 中老年人:多指 50 歲以上的人群,這類群體由於年齡較大,身體機能開始下降,血管和頸椎問題逐漸增多,更容易患動脈粥樣硬化等血管類疾病,以及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 患有骨刺:多指頸椎部位的骨刺,會直接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引起該病。
  • 患有椎間盤突出:多指頸椎和胸部的椎間盤突出,對動脈造成直接壓迫,影響血液正常流通,引起該病。
  • 患有血管疾病:如血管老化、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這些疾病都會直接導致血液流動性減弱,造成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引起該病。
  • 患有腫瘤:多指胸部和頸部的腫瘤,如胸主動脈瘤、淋巴瘤等,這類腫瘤與脊髓前中央動脈距離比較近,腫瘤生長後會壓迫動脈,引起該病。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 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有時會造成頸椎突然壓迫動脈,造成動脈受損,引起該病。
  • 外傷:頸部受到外傷會導致動脈受損,引起供血不足,從而導致該病。
  • 長期端坐:長期端坐很容易引起頸椎疾病,從而對該處動脈造成壓迫,引起該病。

下頸部腫脹、膨大是該病早期最典型、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逐漸發展,還會出現肢體運動障礙、淺感覺消失、反射異常等。

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下頸部腫脹、膨大:這是該病最典型、最常見的症狀,患者的頸部下方的位置會有明顯的腫脹、膨大。
  • 運動障礙:這是病情發展後常見的症狀,當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後,患者的肢體會出現麻木、無力的症狀,活動時四肢感到不受控制。
  • 淺感覺消失:淺感覺一般指對疼痛、溫度的感覺,淺感覺消失意味著患者對疼痛、溫度的感覺變得不靈敏,如被劃傷、碰到熱水後反應不明顯。
  • 反射異常:主要是指淺反射消失,淺反射包括咽反射、腹壁反射等,當這些部位受到刺激後,患者沒有反應。

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癱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有助於疾病的預防:

  • 中老年人:50 歲以上的人群,由於年齡逐漸增大,難免會遇到各類疾病,所以應每年做兩次全身體檢,針對該病,要重點關注自身血液流動性和脊椎、頸椎等處是否有骨刺,若有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的風險,應及時治療。
  • 患有骨刺:對於該病來說,頸椎部位的骨刺是一個較大的危險因素,一旦通過影像學檢查查出骨刺,應當抓緊治療。
  • 患有椎間盤突出:若患有頸椎和胸部的椎間盤突出,為避免對動脈造成直接壓迫,應當及時接受治療,主要治療方法有按摩或手術治療。
  • 患有血管疾病:如果患有血管老化、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應當接受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疏通血管,保證血液迴圈流暢。
  • 患有腫瘤:如果胸部和頸部患有腫瘤,如胸主動脈瘤、淋巴瘤等,應當在早期接受控制,一般治療方法為通過手術切除;晚期患者可通過放、化療控制病情,避免腫瘤繼續增大,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脊髓前中央動脈缺血癥候群:

  • 劇烈運動:日常鍛鍊、運動要有節制,不可太過疲勞,否則極易導致頸椎部位受損。
  • 外傷:儘量避開能引起外傷的各類危險因素,若不慎受傷,應及時接受治療,避免無意中對動脈造成損傷。
  • 長期端坐:工作中坐的時間長了,應當調整姿勢,可以走動走動或活動一下頸椎。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