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髕骨脫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急性髕骨脫位,是指由各種原因(直接創傷或同時存在結構上的異常)所致的髕骨初次從股骨滑車移位,從而失去關節面對合的疾病,通常將發病時間限定為脫位後 1 個月之內。

  • 急性髕骨脫位的發生率約佔膝關節創傷的 2%~3%,多發於年輕、活動度大的青少年患者,以外側脫位常見。在普通人群中每年大概 5.8/10 萬,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段為 10~17 歲,為 29/10 萬,女性人群高達 104/10 萬,遠高於男性。
  • 直接暴力(如膝關節伸直位時側方撞擊)為急性髕骨脫位最常見的原因,間接暴力(如跑步轉體時)有時也可能引起髕骨脫位。
  • 主要症狀為關節區域性淤血及壓痛。
  • 本病使用通常手法即可復位,但對於存在髕骨內側支援帶損傷、發育性髕骨位置不對稱或髕股對線不良的患者,常需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但若存在先天髕骨不穩定因素,則易復發。
  • 本病易併發複發性髕骨脫位和骨關節炎等疾病,影響行動和生活。
  • 對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針對外傷性病因引起的急性脫位,避免創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先天性病因引起的脫位,無有效的預防措施。矯形手術時應既有效地矯正脫位,又儘量維持正常髕股關節結構,保持髕股關節對合關係正常。

一旦發生急性髕骨脫位,應及時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若不伴有開放性外傷或者骨折,及時就醫;若伴有開放性外傷(面板以下的組織與外界相通)或骨折,則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妥善處理。

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於髕骨,或同時存在先天性膝關節發育不良等,感膝關節疼痛、脫臼感或無力時,應及時就診。由於脫位的髕骨往往可自行彈回復位,疼痛可減輕,若不及時或不恰當就醫,可發展為髕骨複發性脫位。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急性髕骨脫位?

具有膝關節外傷史的患者,醫生會根據其伴有膝關節疼痛、壓痛及膝關節畸形的表現,並予以 X 線檢查以確診,必要時需行 CT、MRI(磁共振成像)檢查以明確診斷。

  • 病史:有外傷史或髕骨習慣性脫位病史。患者可能描述自動復位的病史。
  • 臨床表現:受傷後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及可能出現的畸形等。
  • 體格檢查:測量 Q 角、恐懼試驗、髕骨傾斜試驗,髕骨活動軌跡檢查、髕股關節檢查。
  • 影像學檢查
    • 急性脫位時,於膝關節 X 線正側位上可有不同程度腫脹陰影,有時可見移位的髕骨,部分患者 X 線片上還可發現骨軟骨碎片。
    • CT 和 MRI 可觀察到關節腔內積液、髕骨和股骨滑車部位的軟骨損傷及其下軟骨下骨的挫傷和瘀血,並可觀察到內側支援結構(包括內側支援帶和內側髕股韌帶)撕裂 。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的髕骨脫位?脫位多長時間了?
  • 有什麼症狀嗎?現在有好轉嗎?
  • 以前發生過髕骨脫位嗎?當時是怎樣處理的?
  • 平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嗎?是一些什麼鍛鍊?運動前熱身嗎?
  • 身高、體重是多少?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發生髕骨脫位的?嚴重嗎?能治好嗎?
  • 除髕骨脫位,有骨頭或者韌帶的損傷嗎?
  • 接下來怎樣治療?是保守還是手術治療?
  • 什麼時候能下床活動?
  • 以後我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 能治好嗎?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對於存在發生急性髕骨脫位的危險因素患者,應儘量避免外傷;若已發生急性髕骨脫位的患者,應注意康復訓練。

  • 加強康復訓練,康復應強調閉鏈鍛鍊,包括靠牆操,即患者下蹲約 40°、保持腰背靠牆 15~20 秒,共重複 10~15 次。急性炎症反應緩解後,用一個 6~8 英寸的平臺,進行側面與正面的跨臺階鍛鍊。繼而進行小弧度壓腿機練習,並使用固定自行車與樓梯機進行耐力強化鍛鍊。當患者股四頭肌與膕繩肌肌力恢復正常、恢復體育運動所需的敏捷性後,患者可參加體育活動。一般而言,參加體育活動的頭 2~3 個月要使用髕骨固定帶。
  • 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鍊,避免勞累。
  • 應增進營養,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雞蛋、豆製品等,及適當增加鈣質,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如芹菜、香蕉等。
  • 避免參加劇烈的體力活動。

多數需手術治療,且在一定條件下,對於急性髕骨脫位,手術治療後脫位複發率較保守治療低,且膝關節短期功能恢復及穩定性優於保守治療。

藥物治療

  • 消炎鎮痛藥:如依託考昔片,得百安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
  • 活血消腫藥

保守治療

  • 急性髕骨脫位可在局麻下手法復位,如復位困難,可在腰麻、吸入或靜脈麻醉下手法復位,再以長腿石膏或膝關節支具固定 4~6 周。並須經 X 線攝片仔細地檢查,確認復位成功,排除有無骨、軟骨碎片殘留在關節內。
  • 可使用支具穩定髕骨。
  • 閉鏈運動和被動運動可增強肌肉和本體感覺。閉鏈運動:足部呈固定狀態,膝關節和髖關節同時曲伸的運動方式;被動運動:在其他人的幫助下,被動屈伸膝關節。
  • 保守治療後複發性髕骨不穩定的發生率為 15%~40%。

手術治療

  • 在膝關節內有骨、軟骨碎片時,應該手術切除或修復,對被撕裂的膝內側的軟組織,包括股四頭肌的內側擴張部,需在手術時給予修復。必要時可做外側支援帶鬆解和內側支援帶緊縮,以降低對髕骨向外側的牽張力。
  • 如果髕骨脫位未能用手法整復,應施行手術切開整復,修復被撕裂的軟組織。對髕骨不穩定需要手術的指徵有:急性脫位併發內側支援帶撕裂,或股骨或髕骨的骨、軟骨骨折;複發性脫位或半脫位,或併發關節內損傷,包括半月板損傷及骨、軟骨骨折。
  • 關節鏡下外側支援帶鬆解術及內側支援帶緊縮縫合術:適用於患者的膝關節骨性結構及 Q 角發育正常。
  • 對於有先天性解剖結構異常的病例,應按照複發性髕骨脫位處理,以避免術後再發髕骨脫位。

疾病的發展及轉歸

急性髕骨脫位術後行早期康復訓練,術後併發症及複發性髕骨脫位顯著減低。

主要為直接暴力,偶爾有間接暴力,或同時存在結構上的異常。

急性髕骨脫位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直接暴力:主要為外傷,若暴力來自內側或前內側,導致髕骨向外側脫位,是最常見的型別。若暴力來自外側,造成髕骨向內側脫位,這種情況較為罕見。股四頭肌腱斷裂和擴張部撕裂,可造成髕骨向內下脫位,而髕腱斷裂可導致髕骨向上脫位。當直接暴力造成髕骨脫位,並且脫位的髕骨在膝關節屈伸活動中發生旋轉時,可以發生髕骨關節內脫位和股骨髁間脫位,臨床上極為罕見。直接暴力所致者,常合併其他部位骨折,如股骨和脛骨骨折。
  • 間接暴力:主要為股四頭肌強力收縮,造成髕骨向外脫位,比如運動時突然跌倒,雙膝著地。
  • 結構異常:存在股骨滑車發育不良、高位髕骨及脛骨結節外移等主要解剖學異常。

哪些人易發生急性髕骨脫位?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群,易發生急性髕骨脫位,其中以膝關節解剖異常最為明顯,體力活動和體型是可以控制的因素。

  • 膝關節解剖異常:股骨滑車發育不良、高位髕骨等。
  • 體力活動:越高強度的體力活動者,越易發生,如士兵。
  • 年齡:青少年。
  • 性別:女性的發生率高於男性。
  • 體型:身高越高、體重越重,越易發生。

當膝關節遭受急性外傷時,膝關節出現關節疼痛、壓痛,以及可能出現關節畸形外觀。

急性髕骨脫位有哪些症狀?

  • 膝關節區域性症狀:發生脫位時,膝關節突然劇痛,可有脫臼感或無力,在膝關節伸直後髕骨有時可自行復位,復位時常可聽見“卡嗒”聲。急性髕骨脫位的患者來診時可能已自動復位,故僅表現為關節區域性的淤血及壓痛等一般症狀,在屈膝檢查時可引起患者恐懼感,並拒絕屈膝。
  • 畸形:少數患者膝關節呈現彈力性屈曲畸形、髕前空虛感,大部分急性髕骨脫位為向外側脫位,可在膝關節外側可觸及脫位的髕骨。

急性髕骨脫位有哪些併發症?

  • 複發性髕骨脫位:膝關節屈伸運動時,髕骨在股骨下端前方滑車內上下移動,由於髕骨的解剖結構,股四頭肌和關節囊的作用,使之運動時維持穩定。髕骨關節面中央呈縱形脊狀凸起,與股骨下端相應關節面吻合,阻止髕骨左右滑動。股四頭肌收縮主要是股四頭肌牽拉作用,防止髕骨向外脫位,肌肉收縮時關節囊的緊張也對髕骨起穩定作用,但由於外傷及膝關節先天或後天的病理因素,可造成複發性髕骨脫位。
  • 骨關節炎:系由於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創傷,關節的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引起關節軟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變,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臨床可產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症狀。
  • 股骨和脛骨骨折:通常由較強的外界暴力所致。
  • 關節腔內積液:通常由軟組織損傷所致。

若由於先天性病因所導致的脫位,本病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於外傷性病因引起的急性髕骨脫位,避免創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 參加體育運動前應充分熱身:急性髕骨脫位主要是驟然性的跑跳活動,或者膝關節外傷引起的髕骨脫位,這種情況的預防主要是患者在跑步時或者需要蹲起活動時,一定要熱身,讓膝關節適應跑跳活動以及側身轉動活動時所承受的壓力。在跑跳活動時,一定要行膝關節的按摩或者先慢跑以讓膝關節的韌帶、關節囊適應接下來的劇烈運動活動。
  • 保持合理體型:身高、體型越大,越易發生急性髕骨脫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