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韌帶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交叉韌帶損傷(Cruciate Ligaments injury),也稱為“十字韌帶損傷”,分為前交叉韌帶損傷和後交叉韌帶損傷兩種。兩條韌帶協同可限制膝關節過度運動。由於多種因素(主要為創傷)導致的前交叉或(和)後交叉韌帶發生部分或者完全的撕裂,稱之為交叉韌帶損傷。

  • 前交叉韌帶與膝關節內其他所有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它是膝關節韌帶最容易損傷的部位,僅在美國每年就有 10~20 萬,在一般人群中發病率約為 1/3500,且多數來源於非接觸性運動損傷,如籃球、足球運動時損傷。
  • 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運動損傷,約佔 70% 以上,其次為交通傷等非運動損傷。易損傷的運動主要是籃球和足球,此外在從事柔道、摔跤和田徑的專業運動員中,和在愛好滑雪、羽毛球、排球運動的普通人中也容易發生。
  • 後交叉韌帶是膝關節內最大、最強韌的韌帶,也最不容易損傷。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相對於股骨後移位,維持膝關節的前後穩定性和旋轉穩定性。通常會伴有與多發韌帶損傷相關的其他膝關節內紊亂,如合併前交叉損傷。單純的後交叉損傷非常少見,且部分此類患者仍可以高水平運動。
  • 後交叉韌帶損傷主要原因是高能量創傷,在膝關節彎曲時,脛骨上端向後的暴力及膝過伸暴力均可致損傷。與前叉損傷不同,其最常見於機動車碰撞,且多為多發韌帶損傷;其次是體育運動,以單純損傷為主。
  • 前交叉損傷的患者受傷時常有膝關節“啪”的一聲,明顯疼痛不能站立,之後膝關節迅速腫脹明顯,並可感覺到膝關節的不穩定。其他表現可有關節內積血,屈伸活動障礙。可有某些韌帶或關節囊漸漸繼發鬆弛,若同時存在半月板損傷時,也可以引起受傷初期關節穩定,而晚期出現不穩定的情況發生。後十字韌帶損傷患者主要表現與前交叉韌帶類似,但不同患者表現差異大,多為膝關節後向不穩。
  • 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早期應休息、冰敷、患肢緊急制動(如拄拐、佩戴支具等),疼痛明顯者可以口服非處方止痛藥。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是關節鏡下的交叉韌帶重建,而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需要結合多種因素綜合考慮。
  • 保持良好的運動方式有助於預防損傷發生,包括加強活動前熱身、加強下肢肌肉鍛鍊、避免過度變向和彈跳、避免高風險體育活動等。對於高風險的運動員,還可以採用必要的神經肌肉訓練專案以預防此類損傷發生。

交叉韌帶損傷時通常導致膝關節的腫脹和疼痛,也可感覺到膝關節不穩定和打軟腿的表現。如有明確的外傷史,並出現上述類似的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急性受傷時(尤其是打籃球、踢足球時),當落地時聽到明顯的撕裂聲,繼而感覺到膝關節劇痛、膝關節迅速腫脹、膝蓋不穩且無力等表現時,應在場地緊急處理後立馬送醫院進行檢查。在完善相關檢查後,明確是否損傷和損傷的程度,以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另外,對於慢性膝關節疼痛的患者,若自覺有長期的膝關節不穩定和打軟腿的感覺,也應警惕交叉韌帶損傷的可能,及時就醫,避免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就診科室

  • 骨科。
  • 運動醫學科。

醫生如何診斷交叉韌帶損傷?

  • 病史:外傷史(運動時突然改變方向或著地,受傷時的響聲)。
  • 臨床表現:急性的膝關節積液和不穩定感。
  • 體格檢查:Lachman 試驗、軸移試驗、前抽屜試驗、後抽屜試驗陽性。
  • 影像學檢查:X 線僅用於排除骨折的情況,對交叉韌帶損傷診斷意義不大。疑似交叉韌帶損傷,應及時行 MRI 檢查。
  • 關節鏡檢查:關節鏡直視下探查交叉韌帶情況,是最直接而準確的證據。但通常關節鏡是作為治療手段,在治療的同時明確損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受的傷?
  • 怎麼受的傷?
  • 受傷時有聽到響聲麼?
  • 受傷後是否有膝關節不穩的感覺?
  • 受傷後還能步行或者爬樓梯麼?
  • 受傷後有進一步處理和相關檢查麼?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交叉韌帶損傷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以後會有後遺症麼,會瘸腿麼?
  • 我是否需要調整運動的方式?
  • 以後恢復好了可以繼續運動麼?還可以繼續打籃球和踢球麼?

改善不合理的運動方式,是預防交叉韌帶損傷的基礎。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定期康復,是交叉韌帶損傷治療的重點。

  • 積極就醫。當運動中出現前述症狀的損傷時,應緊急處理,並積極的去醫院尋求專業骨科醫生的診治。避免因省錢、省事等思想而放棄早期治療的機會,延誤病情,從而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 正視疾病,積極治療。交叉韌帶損傷是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當患者確診為該疾病的時候應正視,不要畏懼手術,對於有條件接受手術的患者應積極的早期進行手術治療,以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 術後定期康復。術後的康復在交叉韌帶損傷的患者手術效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遵循醫囑,在不同的階段採用正確的康復措施。避免早期過度不當的活動,避免因疼痛而放棄康復鍛鍊,同時將鍛鍊平衡、本體感覺和肌力均加入到個人的康復計劃中。
  • 管理好危險因素。瞭解危險因素,在完全康復後,避免劇烈的活動,適當鍛鍊。

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主要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具體選擇依據損傷程度、患者特徵和活動、經濟條件等決定。

緊急處理

  • 緊急制動:必要時加壓包紮防止再出血。
  • 冰敷消腫:可以就近取材及時冰敷,48 小時內切忌熱敷,反而會加重腫脹。
  • 抬高患肢:抬高下肢以促進血液迴流,消除腫脹。
  • 及時送醫:對於急性的可疑膝關節韌帶損傷,應及時送醫,尋找有經驗的醫生診斷並治療。

手術或非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指徵:對於膝關節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以及參與對膝關節要求不高的運動的運動員,可以考慮保守治療。
  • 手術治療指徵:原則上來說,損傷後 3 個月內是手術的最佳時機。對常參加運動的較年輕患者、高水平運動員、涉及高度依賴關節活動的職業、膝關節嚴重不穩定,以及合併半月板損傷及其他韌帶損傷的患者,通常應積極實施手術重建。手術的方式主要是膝關節鏡下的交叉韌帶重建術。
    • 關節鏡下的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創重建手術”。這是一種外科手術,醫生會將患者自身的或別人的韌帶,通過微創裝置進入關節腔後,在損傷韌帶的周圍,沿原來韌帶的走行方向放置,重新搭建“一座橋”,達到加強韌帶強度的目的,恢復韌帶原有的功能。
    • 非手術治療:包括理療、康復治療和適當的運動特異性生物治療。但對於完全性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患者,非手術治療可能會帶來潛在的後遺症。如膝關節慢性疼痛、活動水平下降、關節軟骨和半月板損傷等。

交叉韌帶損傷易發生於有身體衝撞或高速度運動的情況。常見的受傷機制包括屈膝外翻傷、外旋傷、過伸傷等。

交叉韌帶損傷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高能量損傷:多見於交通傷,因直接的撞擊或打擊造成膝關節過伸或外翻,超出了韌帶的調節範圍,膝關節限制器的平衡被打破,從而引發了交叉韌帶的撕裂。
  • 低能量損傷:多見於各種運動,在跑步或者跳躍時突然的減速或者改變方向(如打籃球時變向、起跳搶球,踢足球時過人等),或者涉及膝關節旋轉的繞軸運動。

哪些人更易患交叉韌帶損傷?

目前尚不明確造成運動員前交叉韌帶損傷的主要因素。但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容易在運動中發生交叉韌帶損傷。其中,除了性別和年齡外,多數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或控制的。

  • 職業:參加高風險運動的專業運動員,以及一些特殊職業如軍人、舞蹈演員和雜技演員,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
  • 年齡:年齡 18~35 歲的非運動員。
  • 性別:普通人群中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 2 倍,可能因為男性較女性更易參加危險性高的體育活動,但運動員中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
  • 體重:對於同樣的活動程度,肥胖的患者在運動時更易產生交叉韌帶的損傷,且通常損傷的程度更重。
  • 運動方式:喜歡參加激烈的體育活動,且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的人,更容易在運動中損傷交叉韌帶。如愛好籃球、橄欖球、足球等競技性強的活動的人,比愛好游泳、慢跑等活動的人損傷風險要高。

交叉韌帶損傷可能有哪些症狀?

根據交叉韌帶損傷的部位、損傷的機制和程度、以及是否有合併部位的損傷,患者的臨床症狀可有較大差別。

新鮮的前交叉韌帶損傷

  • 膝關節劇烈疼痛;
  • 受傷時關節內的撕裂聲和斷裂感;
  • 膝關節腫脹;
  • 膝關節不穩定感;
  • 不能從事先前活動,嚴重者可有屈伸活動明顯受限。

陳舊的前交叉韌帶損傷

  • 疼痛感減輕,但殘存長期的關節鬆弛不穩,患者在活動中有膝關節錯動感或打軟腿,不能急停急轉,不能用患腿單腿支撐,不能下蹲和側向邁步等。
  • 運動中膝關節易反覆扭傷。

高能量損傷(交通傷)引起的後交叉韌帶損傷

  • 嚴重關節積血;
  • 膝關節不能負重;
  • 明顯的關節不穩;
  • 活動明顯受限。

低能量損傷(運動損傷)引起的後交叉韌帶損傷

  • 較前叉損傷相比表現不明顯;
  • 一般無“撕裂聲”,可有輕中度關節積液和跛行;
  • 可有膝關節不穩定感;
  • 許多人可繼續體育活動。

交叉韌帶損傷可有哪些併發症?

急性交叉韌帶損傷通常會損傷膝關節其他結構。如半月板、關節軟骨、關節囊、其他韌帶等。還可能造成慢性的膝關節疼痛和患者的運動水平降低。若長期得不到較好的治療,可能會加速膝關節炎的發生。

交叉韌帶損傷多半是運動所引起的,因此,採用健康的運動方式、避免過度活動、增強運動保護意識,就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此類損傷的發生。具體的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 規範技術動作;良好的體育道德,不採用犯規動作。
  • 加強下肢肌肉的鍛鍊,超重者注意減重,增強協調性練習。
  • 規律鍛鍊,避免過度的高強度運動。
  • 運動前注意熱身,保持場地、燈光、鞋子等無隱患。
  • 對於女性運動員,可以進行適當的神經肌肉重點訓練。
  • 運動時可適當佩戴護具,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