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是一種以脂肪組織為主要發病器官的炎症非化膿性疾病,以反覆發作性皮下結節、發熱、關節痛為主要特徵,常與胰腺疾病相關。
  • 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男性多於女性,伴發胰腺癌者男女之比為 5∶1,伴發胰腺癌時年齡大於 40 歲。
  • 本病的最主要的病因為大量飲酒及暴飲暴食引發的胰腺疾病。免疫力低下、肥胖及高脂飲食、嗜酒等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根據影響器官不同,本病常分為面板型和系統型,前者以面板受損為主,後者以全身臟器受損為主。
  •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的主要症狀表現為 3 個方面。從雙小腿可進展為全身性皮下結節等皮損表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胰腺炎表現;發熱、乏力、多關節疼痛不適等全身表現。
  • 本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胰腺疾病的藥物治療,對結節性脂肪壞死無特效治療。
  • 本病伴發胰腺癌者預後不良,可很快惡化而死亡;伴發胰腺炎者,若不及時處理可進展為急性重症胰腺炎,可危及生命。
  •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重在預防,避免誘發胰腺炎,積極降低血清脂肪酶,治療以針對各系統症狀對症處理為主。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雙小腿出現面板結節紅斑,嚴重時累及全身各面板。
  • 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 全身乏力、發熱、多處關節不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腹痛、伴有噁心、嘔吐,有併發急性重症胰腺炎可能。

建議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 消化科

醫生如何診斷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

當醫生懷疑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時,會為患者進行視診、觸診、叩診、聽診,但相關的實驗室及影像檢查是確診的關鍵。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對腹部及皮損部位視、觸、叩、聽診:醫生首先觀察患者的神色、表情,隨後會請患者平躺在檢查床上,雙腿屈膝,重點在腹部進行觸診、叩診及聽診。對皮損部位進行視診及觸診,觀察皮損的範圍、結節大小及數目,有無破潰,有無波動感,必要時取面板結節活檢。在此患者要儘量放鬆,配合醫生操作。醫生可通過此檢查來初步判斷病情及嚴重程度。
  • 血常規及血沉:發作期多數病人白細胞增多,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沉明顯增快。此項檢查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此項檢查能發現患者是否處於發作期。
  • 大便檢查:伴發胰腺炎者多有糞便脂肪含量增多。患者需要留取新鮮糞便標本。此項檢查能輔助判斷患者是否合併胰腺炎。
  • 生化檢查:此項檢查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液標本。此項檢查能輔助診斷胰腺炎。主要檢查專案包括血鈣、γ 球蛋白、血清澱粉酶、脂肪酶、鹼性磷酸酶;伴發胰腺癌者需進行 BSP 試驗(磺溴酞鈉瀦留實驗)用於反映肝臟排洩功能。
  • X 線或腹部 CT 檢查:此項檢查能瞭解胰腺及其他腹部器官的形態,可協助診斷胰腺炎或胰腺癌,排除其他器官病變。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最早出現什麼症狀?
  • 出現症狀前有什麼誘因嗎?
  • 腹痛的部位、劇烈程度?
  • 腹瀉的次數是多少?
  • 發燒最高到多少攝氏度?
  • 哪些關節疼痛不適?
  • 有沒有吃過什麼藥治療過?
  • 既往有什麼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種病危及生命嗎?
  • 這種疾病能治癒嗎?
  •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治療費昂貴嗎?
  • 都有哪些治療方案?
  • 治療週期是多久?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需要住院治療嗎?
  • 我飲食生活上需要注意什麼?
  • 以後還會復發嗎?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患者應積極配合檢查及治療,對伴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急性期應特別注意禁飲食及胃腸減壓,注意營養支援及抗休克治療,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留意病情變化,若病情加重或出現新的症狀,內科治療無效時,及時手術治療。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藥物不良反應:本病患者全身治療主要以激素抗炎為主,需注意長期應用激素可能出現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多毛、痤瘡、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 清潔消毒:面板破潰處應注意清潔乾燥,防止感染,建議每天用碘伏消毒棉籤區域性擦塗 1~2 次。
  • 注意飲食:多喝水補充水分,不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胡椒、芥末、醋等,忌菸酒,適當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 C,忌油膩食物:如肥肉、豬油、肉湯、鮮牛奶、雞湯等。
  • 定期複查: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應遵囑出院後 2 周返院複查血常規、肝腎功等指標。
  • 日常衛生:保持口腔清潔,保持面板清潔、乾燥。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飲食注意清淡,吃一些少渣、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食物,如包子、小米粥、麵條、稀飯等,還可以吃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雞蛋、魚、豆類等,不要過度勞累,注意臥床休息,保持心情的舒暢。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的治療主要是針對胰腺疾病,對結節性脂肪壞死無特效治療,對患者出現的皮損及各系統臟器累及情況,需要採取對症處理。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保泰鬆、塞來昔布等,主要用來退熱及緩解關節炎。
  • 阿片類止痛藥:常用藥物有杜冷丁等止痛藥物,針對伴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禁用嗎啡),可明顯用於緩解劇烈腹痛。但長期使用會成癮,這類藥物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 H2 受體拮抗劑:常用藥物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主要用來抑制胃酸分泌,緩解噁心、嘔吐及腹部不適。
  • 激素類藥物:常用藥物有潑尼鬆、甲潑尼龍等激素類抗炎藥物等,針對一般解熱鎮痛藥物緩解症狀不明顯時,可遵醫囑適當應用激素類藥物控制炎症。但需注意遵醫囑應用,切忌突然停藥。

手術治療

穿刺引流:對於合併膽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特別是伴梗阻或膽管炎者,可選擇經鼻膽管引流、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或膽囊切開穿刺引流以緩解病情。伴發胰腺癌的患者,待急性期過後,可考慮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根據病情可給予化療

其他治療方法

鍼灸、理療:同樣具有止痛、解痙和改善關節功能的對症療法。

疾病發展和轉歸

  • 經過正規治療後,伴發胰腺炎的患者預後較好,但有復發可能;伴發胰腺癌的患者預後不良,即使積極治療,大部分也會因病情逐漸惡化而死亡。面板型較系統型患者預後良好。
  • 如果不經過正規治療,輕型急性胰腺炎可進展為重型,重者可有多種併發症:繼發感染、腹膜炎、休克等,病死率高。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是胰腺脂肪酶作用於皮下中性脂肪組織,造成脂肪壞死導致的。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胰腺炎、胰腺癌導致血清脂肪酶升高。
  • 與脂肪代謝過程中某些酶異常有關:如血清脂酶有輕度增加,抗胰蛋白酶缺乏。
  • 感染:最多的是感冒,其次是皰疹、肝炎、結核病等,都會激發人體免疫,誘發免疫反應異常而發病。
  • 外傷:如骨折、燒燙傷、凍傷、蟲獸咬傷等會誘發機體免疫反應異常而發病。
  • 藥物過敏:藥物導致的過敏反應激發人體免疫應答,誘發免疫反應異常而發病。
  • 化學或物理因素:導致免疫反應異常而發病,可與風溼熱、紅斑狼瘡、硬皮病、皮肌炎和結節性多動脈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存在。

哪些人容易患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

  •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 肥胖及高脂飲食者
  • 嗜酒者
  • 暴飲暴食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

  • 中青年男性
  • 慢性胰腺炎患者
  • 胰腺癌患者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主要以面板損害為主要表現,常伴發胰腺炎及胰腺癌,全身症狀表現為發熱、乏力及多關節痛;極少數不累及面板,表現為全身多系統損害,可伴有呼吸、迴圈、消化、血液系統臟器損害及實驗室指標異常。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皮損:輕者侷限於雙側小腿,結節小、數目少、不破潰,2~3 周後可殘留輕度凹陷的色素沉著痕跡;重者累及全身面板,結節大、數目多、可融合,可自行破潰,滲出一種白色的乳酪樣或油狀黏稠物質。
  • 腹痛:中上腹部鈍痛,向腰背部放射。
  • 噁心、嘔吐:嘔吐胃內容物,甚至嘔吐膽汁,吐後並不緩解。
  • 發熱:中度發熱,體溫一般不超過 39 攝氏度,一般持續 3~5 天。
  • 乏力。
  • 多關節痛:表現為膝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疼痛不適,但並不影響日常活動。
  • 多系統損害:表現為咳嗽、咳痰、胸悶、呼吸不暢、腹脹、腹瀉、貧血、頭暈等。

結節性液化性脂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對於合併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進展為急性重症性胰腺炎,危及生命;對於合併胰腺癌的患者即使積極治療,預後一般不良,可很快惡化而死亡。

常見併發症包括:

  • 急性重症性胰腺炎
  • 胰腺癌加速進展
  • 多關節炎
  • 多器官功能衰竭

本病與胰腺疾病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易誘發胰腺炎的因素,避免暴飲暴食,規律飲食,戒菸戒酒是非常重要的。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戒菸戒酒。
  • 調控情緒:避免生氣、發怒等不良情緒,多參加社群活動,保持心情積極舒暢。
  • 控制體重:肥胖者建議多參加有氧活動,如慢跑、跳健身操、游泳、登山、跳繩等,多吃蔬菜水果。
  • 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
  • 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加強體育鍛煉,可堅持晨跑、飯後散步、練太極拳等。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對於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者,應注意每月門診複查澱粉酶等指標。
  • 男性患者為高發人群,尤其注意戒菸戒酒,避免暴飲暴食。
  • 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群避免到人群擁擠的地方,平日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