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結腸和直腸組成了人體的大腸。其中,結腸根據在身體中所處的位置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4 部分。

食物經過小腸吸收後到達結腸,結腸會從剩餘的食物中吸收水分和鹽分。之後儲存在直腸中,直至通過肛門作為糞便排出。

發生於結腸和直腸的癌症統稱為結直腸癌,俗稱為大腸癌。

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腫瘤之一,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資料,2018 年預估的新發病例為 37.63 萬例,死亡 19.10 萬例。

大多數結直腸癌是由結直腸息肉發展而來的。腸息肉指的是腸黏膜表面向腸腔凸起的異常組織。腸息肉有不同型別,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的可能性較大,超過 1 釐米的息肉或是多發息肉,癌變的可能性也更大。

結直腸癌細胞不止會侵犯腸壁,還可能通過血管和淋巴管,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有的結直腸癌沒有任何症狀,隨著疾病進展,有的患者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黑便、虛弱等症狀。

醫生主要根據活檢病理明確結直腸癌診斷。為了明確腫瘤的分期和分型,醫生還可能讓患者進行 CT 等影像學檢查和基因檢測。

結直腸癌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型別。可用的治療手段包括區域性治療(手術、放療、消融介入)和系統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目前還沒有確定的方法能夠有效預防結直腸癌,但篩查能夠發現息肉並及時摘出,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也很重要。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患者如出現上腹部不適、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黑便的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患者,可以到醫院進行篩查。篩查的專案包括糞便隱血檢查、腸鏡。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普外科
  • 胃腸外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

醫生會詢問病史,併為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以下檢查:

  • 血液檢查:該檢查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有無貧血,以及腫瘤標誌物是否升高。
  •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醫生會通過一根細軟管把微型攝像頭自肛門放入,檢視結腸內是否有異常。
  • 直腸鏡:直腸鏡也是從肛門進入,能夠幫助醫生仔細觀察直腸的內壁。
  • 活檢病理:如果腸鏡檢查中看到異常,醫生會從腸道里取出一小塊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癌細胞,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病理檢查。醫生要真正確診結直腸癌,還是得靠病理檢查。
  • 基因檢查及 MSI/MMR 測試:如果明確了患者的確是結直腸癌,醫生可能會讓患者進行基因檢測,瞭解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變,例如 KRAS、NRAS 和 BRAF 等。同時,醫生還可能讓患者檢查 MSI/MMR 情況,瞭解患者適合哪類藥物治療。
  • CT 掃描:這類檢查能顯示腹腔內腸的形態及周圍結構情況,還能幫助醫生了解腫瘤是否轉移。
  • 其他檢查:如果醫生懷疑有轉移,可能會進行更多影像學檢查,包括磁共振(MRI)、骨 ECT、PET-CT、B 超等。

醫生可能詢問哪些問題?

  • 有哪些症狀,出現多久了,能否自行緩解?
  • 是否治療過,效果如何?
  • 年齡多大?
  • 飲食狀況如何?是否愛吃紅肉、加工肉?
  • 是否吸菸、喝酒?
  • 以前有沒有腸息肉或是炎症性腸病?
  • 家人中有沒有患結直腸癌?
  • 有糖尿病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能活多久?
  • 會不會遺傳?
  • 有什麼治療方法嗎?該選哪種?
  • 是否需要手術,是否需要化療?
  • 手術有什麼風險?
  • 能保留肛門嗎?
  • 不能手術怎麼辦?
  • 會不會復發?
  • 現在有新藥可用嗎?
  • 能參加臨床試驗嗎?
  • 飲食上需注意哪些事項?
  • 會影響生育嗎?

結直腸癌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規律隨訪

治療後的隨訪非常重要。隨訪不僅能幫助醫生了解療效,還能及時發現復發。因此,患者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規律進行隨訪複查。

隨訪的檢查包括:

  • 結腸鏡檢查:術後的第 1 年,患者需要在一年內複查一次結腸鏡,如果結果正常,則只需 3 年內再重查。複查結果如果還是正常,則可將複查期限延長至 5 年。
  • 直腸鏡檢查:直腸癌患者術後的頭幾年,可能需要每 3~6 個月複查一次。如果結果正常,可以延長複查時間間隔。
  • 影像學檢查:是否需要影像學檢查取決於患者具體的癌症分期。部分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每 6 個月或每年需要進行一次 CT 檢查。
  • 抽血檢查:癌胚抗原(CEA)是一種腫瘤標誌物,結直腸癌復發時,血液中 CEA 的水平會升高。為了及時發現疾病復發,醫生也可能讓患者在隨訪期間抽血檢查。

保持健康體重

超重或肥胖會明顯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對於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通過減重使體重維持在正常水平很重要。

健康飲食

少吃紅肉、加工肉,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堅果,能幫助患者降低結直腸癌的復發。

避免久坐,適量運動

久坐能明顯增加結直腸癌發生風險,而定期進行適量運動,能幫助結直腸癌患者降低復發風險。

戒菸戒酒

通過戒菸戒酒,不止能降低結直腸癌的復發,還能減少其他腫瘤的發生風險。

性生活

結直腸癌患者,尤其是直腸癌患者,在康復後,日常性生活可能受影響。這部分患者可以到專業門診進行諮詢,尋求幫助。

結直腸癌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癌症的分期和型別。可用的治療手段包括區域性治療(手術、放療、消融介入)和系統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手術

結腸癌

  • 早期結腸癌最主要的治療為手術切除。手術方法與癌症的發展階段、所處位置都有關係。
  • 可選擇的手術方式包括結腸鏡和開腹手術。結腸鏡摘除腫瘤創傷小,恢復快。通過開腹行結腸切除術不止會切除腫瘤及部分結腸,還會對附近的淋巴結進行清掃。
  • 結腸癌可能造成腸道阻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腸穿孔。這類情況需要及時進行手術。如果只有阻塞,患者身體情況不允許手術,也可以通過放置支架緩解阻塞。
  • 晚期結腸癌如果轉移到肺或肝,造成比較嚴重的症狀時,醫生可能會進行手術治療。此時的手術不必切除結直腸裡的癌症病灶,但可以切除肺或肝內的轉移灶,緩解症狀。

直腸癌

  • 手術是直腸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手術的方式包括結腸鏡切除、經肛局切術、經肛門內鏡顯微手術(TEM)、直腸低位前切術(LAR)、直腸切除後行結腸肛管吻合術等。
  • 醫生可能在術後進行放療或化療,加強療效。

消融、介入

這類治療主要適用於結直腸癌肝轉移或肺轉移。通過射頻消融、冷凍治療、動脈栓塞(屬於介入療法)等,可以把轉移到肺或肝臟的癌細胞“燙死”或“凍死”。

放療

放療是通過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在直腸癌中的應用較多。

結腸癌

結腸癌的放療可以用在手術前、手術中或手術後。

  • 對於不能手術的結腸癌患者,也可通過化療聯合放療進行治療。
  • 對於有腦轉移的結腸癌患者,可以通過放療治療腦轉移灶。

直腸癌

放療在直腸癌的治療中,應用很普遍。

  • 醫生通常會在手術前或術後進行放療。在術前放療,能加大手術的成功率,切得更乾淨;而術後放療,則能有效地減少直腸癌的復發。
  • 目前在直腸癌手術中也可以進行放療,這類放療能夠直達腫瘤內部,效果很好,叫做術中放療(IORT)。
  • 對於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放療還可以與化療聯合,加強療效。

直腸癌的放療方式主要包括:

  • 外照射(EBRT):直腸癌最常用的放療方法。
  • 內照射(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包括腔內放療和同位素間質內放射治療兩種方式。

化療

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化療藥物可以口服或者通過靜脈使用。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化療主要用於下列 3 種情況:

  • 術前新輔助治療:術前化療能夠縮小腫瘤,使之前無法手術的患者獲得手術機會,並能提高手術成功率。
  • 術後輔助治療:術後化療能夠有效減少癌症的復發。
  • 晚期結直腸癌的治療:對於已經發生轉移的晚期治療,化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選擇之一。

目前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卡培他濱(希羅達)、伊立替康(Camptosar)、奧沙利鉑(Eloxatin)等。

靶向治療

靶向藥物能夠針對致癌突變進行治療。在結直腸癌治療中,靶向藥可以單用,也可以與化療聯合使用。

目前結直腸癌常用的靶向藥主要是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包括貝伐珠單抗(Avastin)、雷莫蘆單抗(Cyramza)等。

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殺傷癌細胞。

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 單抗和 CTLA-4 單抗,被證實對於特定的患者有效,這類患者通常檢查可發現 PD-L1 表達陽性或存在 MSI-H(高衛星不穩定性)/dMMR(錯配修復缺陷)。

結直腸癌的病因是什麼?

結直腸癌的具體病因並未完全明確。不過癌症的發生與基因突變相關,結直腸癌也不例外。

目前已發現一些基因通道的開啟或關閉,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相關。這些基因有的是可遺傳的,有些則是後天導致的體細胞突變。

與結直腸癌發生相關的遺傳性基因

  • APC 基因:這是一種抑癌基因,一旦出現異常,可導致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加德納綜合徵(Gardner syndrome)等,最終導致結直腸癌發生。
  • 與 DNA 修復有關的基因(如 MLh2、MSH2、MLH3、MSH6、PMS1 和 PMS2):這類基因一旦突變,會導致林奇綜合徵,一種遺傳性腸癌。
  • STK11(LKB1)基因:這也是一種抑癌基因,突變後會導致 Peutz-Jeghers 綜合徵,一種遺傳性腸癌。
  • MYH 基因:這類基因能夠“校對”細胞分裂時的錯誤,一旦突變,就可能導致與 MYH 相關的息肉病,引起結直腸癌發生。

與結直腸癌發生相關的非遺傳性基因

絕大多數與結直腸癌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都是後天獲得的,不會遺傳,包括 KRAS、SMAD4、PTEN、BRAF 等。

哪些人容易得結直腸癌?

儘管結直腸癌的病因尚未明確,但已明確一些因素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這些風險因素,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結直腸癌,不必過於恐慌。

目前已明確的風險較高的人群包括:

  •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人群更易發生結直腸癌,尤其是男性,風險升高更為明顯。
  • 久坐:久坐人群的結直腸癌風險會成倍增加。
  • 紅肉、加工肉:這類食物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 抽菸、酗酒:長期吸菸的人不僅更易髮結直腸癌,且死亡率更高。男性每日飲酒超過 570 毫升,女性每日飲酒超過 285 毫升,結直腸癌的發生風險會明顯升高。
  • 老年:超過 50 歲的人群,結直腸癌風險也會上升。
  • 有腸息肉或炎症性腸病病史:這些疾病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更高。
  • 有家族史:有 1/3 的結直腸癌患者有家族史,一方面是由於遺傳因素,另一方面是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導致發病風險升高。
  • 2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即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更高。
  • 種族:猶太人是目前公認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最高的種族。

結直腸癌有哪些症狀?

有的結直腸癌沒有任何症狀,但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現下列症狀: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腹瀉、便祕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糞便外觀發生明顯改變,持續數天。
  • 裡急後重:這種感覺指的是剛剛便完又出現要排便的感覺,但實際上不能排便。
  • 便血:大便中有鮮紅色的血。
  • 黑便:大便看起來發黑,像柏油一樣。
  • 腹痛。
  • 虛弱和疲勞。
  • 突然消瘦:這是指在沒有明確原因的體重下降,在 6~12 個月期間,體重減輕超過 5%。
  • 貧血:結直腸癌通常會導致腸道出血,時間長了可能導致貧血。

需要注意的是,結直腸癌的不少症狀與痔瘡、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症狀相似。僅憑症狀,無法完全確定是否是結直腸癌。

目前,沒有任何方法能確實預防結直腸癌。但某些措施是可以降低結直腸癌發生風險的,包括:

  • 篩查:結直腸癌主要是由息肉發展而來,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0~15年。定期篩查,及早摘出腸道息肉,能夠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超過45歲、有家族史的人群,也應該進行篩查。
  • 維持健康體重、適度運動、健康飲食。
  • 戒菸戒酒。
  • 非甾體類抗炎藥: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較低,但這類藥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能為了預防作用擅自服藥,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 激素替代治療:使用激素替代治療的絕經後女性結直腸癌發生風險也更低,但這類治療也會增加心臟病、乳腺癌等的風險,是否需要服用,需要聽從醫生建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