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後神經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脛後神經損傷,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脛後神經出現損傷,其支配的小腿後面、足底的肌肉及足底的感覺出現障礙。
  • 本病無流行病學資料。
  •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股骨髁上骨折、膝關節脫位、肌腱壓迫等造成的挫傷或貫通傷。長時間站立、過度運動、先天性下肢骨骼發育異常等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期分型。
  • 本病可導致運動障礙使腳呈鉤狀、腳趾呈爪狀;小腿至腳面板感覺障礙;足底面板潰瘍。
  • 挫傷應觀察 2~3 月後再視情況手術,貫通傷應立即手術。手術時機的把握是關鍵。術後的康復鍛鍊是術後恢復的難點。
  •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小腿至足底包括運動、感覺在內的功能障礙及足底面板潰瘍。
  • 避免過度運動、避免外傷、注意先天性骨骼畸形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為本病的預防要點。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鉤狀足
  • 爪狀趾
  • 拖鞋式麻痺
  • 足底潰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該並不涉及生命危險,暫無需要立即就醫的情況。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科
  • 骨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脛後神經損傷?

當醫生懷疑是脛後神經損傷時,將通常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MRI 檢查,待 MRI 檢查結果回報後,可能進一步通過神經傳導檢查和針極肌電圖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病史詢問:瞭解患者有無脛後神經損傷的危險因素,尋找可能的病因,處理病因及避免再次損傷脛後神經。
  • MRI 檢查:本項檢查是運用物理技術對患者小腿及足部進行掃描後,重建出小腿及足部的影象。醫生根據影象能夠了解該部位周圍解剖結構(包括骨、關節、韌帶、肌肉和軟組織等)以及具體損傷位置和損傷程度。
  • 神經傳導檢查:本項檢查是通過刺激神經來觀察神經是否傳導到各個部位,明確神經是否受損傷及損傷的位置、嚴重程度。
  • 針極肌電圖:本項檢查通過觀察肌肉的電生理變化,明確是否是由肌肉損傷導致的運動障礙。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這些症狀多久了?
  • 是否在外力打擊、過度運動後出現這些症狀?
  • 做什麼工作的?是否需長時間站立或小腿發力?
  • 只有一側下肢出現這些症狀還是兩側下肢都有?
  • 有沒有感覺下肢越來越沒力氣,走路要拖行,足跟不能離地?
  • 有沒有感覺小腿到腳的感覺越來越不靈敏?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需要手術嗎?
  • 治療後會影響走路嗎?能完全恢復正常嗎?
  • 有什麼不能做的活動或者姿勢?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若為挫傷行保守治療觀察的患者,避免劇烈運動,例如跑步、踢足球、跳繩等。
  • 運用神經營養藥物的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注射部位區域性疼痛、蕁麻疹、頭暈、失眠等症狀,不用過於焦慮。若出現嚴重蕁麻疹或其他藥物過敏反應需及時就醫。
  • 如果患者做了神經鬆解術,術後注意保持敷料乾淨防止感染。手術傷口癒合一般需要 7~10 天。傷口癒合後可輕度活動促進小腿跟腳功能的恢復,防止周圍組織的黏連。術後恢復期為 3~6 月。
  • 如果患者做了神經縫合術,術後應用石膏固定保持關節的功能位(關節自然狀態下的位置),4~6 周後去除石膏,逐漸開始練習活動。定期行神經傳導檢查評估神經恢復情況。
  • 保持腳衛生,洗小腿或腳時試水溫,40 攝氏度左右的水溫最佳,避免燙傷及凍傷。洗後即及時擦乾腳。保護小腿及腳,防止外傷。
  • 換用比較軟的鞋子,儘量減少腳的摩擦。
  • 若已有潰瘍,及時就醫評估潰瘍情況。必要時進行潰瘍清創及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挫傷所致的脛後神經損傷可觀察 2~3 月後視情況進行手術探查;若為貫通傷所致,需立即手術。

藥物治療

  • 鼠神經生長因子:起到營養神經,促進神經修復和傷口快速癒合的作用。常見的不良反應有注射藥物的部位區域性疼痛、蕁麻疹、頭暈、失眠等。一般不需要處理。孕婦及處於哺乳期的婦女謹慎使用本藥。
  • 維生素 B1、B12:起到營養神經的作用。

手術治療

  • 神經鬆解術:將神經從周圍的瘢痕組織中鬆解出來,使得神經免受周圍組織的壓迫。神經鬆解術能夠改善受損神經的血供,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即使只能部分恢復小腿及腳的感覺,也能改進小腿至腳的功能及防治潰瘍。脛後神經受壓迫時可採用此手術方式。
  • 神經縫合術:為了接合離斷的神經。適用於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原則上越早越好。

其他治療方法

  • 物理治療:比如鍼灸、熱敷、按摩,能夠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增加對神經的營養,促進神經的恢復,以及緩解小腿和足部的不適。
  • 康復鍛鍊:在恢復期逐漸增加小腿和足部的活動,進行抬起腳跟走路、仰趾訓練,適當地進行騎自行車、打羽毛球等綜合活動的鍛鍊,輔助改善小腿及足部的功能。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或由貫通傷導致的脛後神經損傷,愈後較差,可發展為小腿及腳功能完全喪失、足底潰瘍。
  • 經過正規治療後,挫傷導致的脛後神經損傷恢復尚可,生活質量基本不受影響。

脛後神經損傷主要病因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膝關節脫位、肌腱壓迫等造成的挫傷或貫通傷。

脛後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挫傷:由於外力打擊或者撞擊導致損傷,但是受傷處表面未破裂。挫傷是脛後神經損傷最常見的病因。挫傷包括以下幾種情況:股骨髁上骨折,即發生在股骨遠端(遠離身體軀幹即胸腹部)關節外的粉碎性骨折,但也常常波及關節內,導致膝關節脫位,肌腱壓迫。
  • 貫通傷:外物刺傷人體又穿出受傷部位導致的損傷。常傷及內踝與跟腱之間的脛後神經。

哪些人容易患脛後神經損傷?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發生交通事故。
  • 需長時間站立、小腿發力的工作,如:建築工地工人,流水線作業的工人。
  • 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薄弱。
  • 過度運動或者運動員。
  • 參與暴力活動或能接觸到槍支子彈刀具等。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先天性下肢骨骼發育異常。
  • 先天性膝關節發育異常。

足背屈外翻呈鉤狀、腳趾呈爪狀、小腿至腳面板感覺障礙等症狀是脛後神經損傷最典型的症狀。

脛後神經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脛後神經損傷的常見症狀包括

  • 鉤狀足:小腿後部肌肉收縮障礙導致腳不能跖屈(弓起)和內翻,腳背屈外翻呈鉤狀。走路時不能以足尖著地,足跟難離地,不能快步走。這是脛後神經損傷最常見的症狀。
  • 爪狀趾:足內肌肌肉收縮障礙導致腳趾只能勾起,形態像雞爪一樣。
  • 感覺障礙:小腿後外側、足跟外側、足背外側、足底及各個腳趾感覺障礙。因為足部感覺障礙的區域與穿拖鞋時接觸的部位大致相同,也稱拖鞋式麻痺。
  • 面板潰瘍:區域性面板缺損形成的創面,可以深達真皮層,它的底部常常有壞死的組織附著,邊緣可凸起於面板表面。因為損傷較深,所以癒合較慢且留有瘢痕。

脛後神經損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足底潰瘍。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行車安全,避免車禍損傷。
  • 在建築工地的工人注意做好自我保護的措施如護膝、護踝等。
  • 避免過度運動,不要長時間進行運動。
  • 運動後或者小腿肌肉痠痛時及時放鬆小腿肌肉。
  • 避免暴力等外力因素。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如有必要,手術矯正骨及關節發育畸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