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撞擊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是由於股骨近端和髖臼盂緣間解剖的異常,或長期不正常外力作用於髖關節,導致股骨近端和髖臼盂緣長期不正常接觸、碰撞,引起髖關節慢性疼痛,以及髖關節屈曲和內旋受限。多發於喜歡運動的青壯年。

檢查

1.體格檢查

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屈曲、內收、內旋受限最為明顯,早期或病情較輕的步態多為正常,但是病情一旦加重,行走時通常會伴有軀幹向患側彎曲。前後撞擊試驗、屈髖外展外旋試驗、Drehmann實驗陽性,可以幫助瞭解髖關節受損情況。

2.影像檢查

(1)X線檢查

通過前後位、側位平片,可以發現股骨頭“手槍柄樣”畸形、髖臼後傾畸形等。

(2)MRI檢查

單髖MRI檢查能更加細緻地評估髖關節盂脣、軟骨及軟組織損傷情況,對盂脣的不同程度損傷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3)CT檢查

可以評估骨性異常,目前也作為常規檢查專案。

診斷

根據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結合影像學檢查可確診。

鑑別診斷

原發性髖關節脫位、半脫位、髖關節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疾病與髖關節撞擊綜合徵,都會有腹股溝區域疼痛、活動受限的症狀,可以通過影像檢查鑑別診斷。

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早期患者,可以採用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者,可以採用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1)加強休息

限制髖關節活動,改變髖關節的運動方式,停止所有導致疼痛的活動。

(2)藥物治療

疼痛時可以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洛索洛芬鈉、雙氯芬酸、布洛芬等,疼痛嚴重的可以採用強的鬆龍加利多卡因等藥物,進行封閉治療。

(3)物理治療

超短波理療、磁療等也有助於控制炎症反應。

2.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只能緩解疼痛,不能阻止關節病變,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解除髖關節的異常解剖結構,恢復關節活動度,消除股骨近端與髖臼的碰撞,修復受損的軟組織,延緩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目前常用的是關節鏡手術,如股骨頭頸成形術、盂脣成形或縫合術,可以修復受損的關節。髖關節撞擊綜合徵晚期如果發生了髖關節骨關節炎,可以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

早期及時治療,修復受損的軟骨,大多數患者恢復比較好。但是對於損傷嚴重,治療不及時的患者,關節功能會受到影響。

先天性髖臼和股骨近端發育異常,以及髖關節反覆慢性撞擊或摩擦等是髖關節撞擊綜合徵發生的主要原因。由於髖關節發育異常,髖臼緣破損或股骨頭髮生過度磨損,長出多餘骨質,損傷了髖關節內部結構,引起髖關節撞擊綜合徵。另外,髖關節撞擊綜合徵還與急、慢性關節損傷有關。

臨床表現

早期多數步態正常,部分患者出現腹股溝處、臀後區、大轉子區疼痛,通常為深部間歇性疼痛和酸脹。在反覆深蹲、久坐站起、重體力勞動、夜間臥床轉身以及長距離行走後,疼痛明顯加重,休息後緩解。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還會出現腰背部、骶髂關節、臀部等部位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膝關節。疼痛嚴重時,不能側臥,甚至無法行走,出現間歇性跛行。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關節僵硬、乏力、活動度下降,改變體位時關節會有“卡住”的感覺,稍微活動後減輕,有時還能聽到骨擦音。

併發症

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或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隨著病情發展,可能會引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疾病。

1.合理鍛鍊

循序漸進地進行體育鍛煉,運動前要充分熱身,疼痛時暫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2.飲食調養

多吃乳製品、豆製品、白菜、花椰菜等含鈣量高的食物,忌菸酒、咖啡、碳酸飲料。

3.選擇合適的鞋

選擇減震效果好的鞋。

4.保護髖關節

避免深蹲等加重髖關節負擔的活動,也要防止跌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