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盂脣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髖關節盂脣是附著於髖臼上的軟骨,像膝關節半月板一樣,主要起緩衝外力、減少摩擦和增加髖關節穩定的作用。外傷或劇烈運動過程中,盂脣受到撞擊或擠壓易出現損傷,導致髖臼盂脣的撕裂,即盂脣損傷(Acetabular labral lesion 或Hip labral lesion)。

  • 髖臼盂脣的撕裂,有74% 發生於髖臼盂脣的前上方,是導致髖關節退行性變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也有可能導致難復性及複發性髖關節脫位[1][2]
  • 髖關節盂脣撕裂在髖關節疼痛患者中佔 22%~55%[6][7][8],髖臼盂脣損傷的患者多數在 20~50 歲, 女性多於男性,可能的原因是女性更易患髖臼發育不良。
  • 對於年輕患者,髖臼盂脣損傷常由創傷因素引起,如髖關節脫位。 對於中年患者,髖臼盂脣損傷常由 FAI(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徵)引起。 對於老年人來說,合併髖關節退行性疾病的退變性撕裂更為常見。
  • 外傷是髖臼盂脣損傷的常見原因,常由於髖關節過度伸展時伴有強力的旋轉導致。
  • 髖臼盂脣損傷的症狀主要以髖關節活受限,以屈曲和內旋受限為主。
  • 髖臼盂脣的血管分佈相對匱乏,一旦損傷後,自行癒合能力有限,儘早進行修復手術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髖關節鏡下的盂脣損傷修復術損傷小,恢復快,重返運動的機率大,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3][4][5]。

  • 髖臼盂脣損傷是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常見原因。如果延誤治療,可能引起髖關節軟骨磨損,影響髖關節活動。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髖關節交鎖或彈響;
  • 出現難以忍受的髖關節疼痛;
  • 影響正常生活。

建議就診科室

  • 運動醫學科
  • 關節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

  • 體格檢查:醫生會讓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動作,來檢查關節功能情況。髖關節衝擊試驗可誘發典型此病的疼痛,是最常用的體格檢查方法。其中又包括兩種:屈曲-內收-內旋試驗(FADIR)和屈曲-外展-外旋試驗(FABER)。檢查方法:
    • 仰臥位,將疼痛側的髖關節屈曲至 90 度,然後內收內旋髖關節(FADIR);或將患側髖關節屈曲至 90 度,然後外展外旋髖關節(FABER)。
    • 當出現髖關節或腹股溝區疼痛或卡壓症狀,FADIR 試驗提示前上盂脣損傷;FABER 試驗提示盂脣後部損傷。
    • 屈曲內收內旋(FADIR)通常髖部運動在屈曲向內旋轉時範圍受限。
    • 通常表現為髖關節活動受限特別是屈曲內收內旋及外展外旋。
  • 影像學檢查:目前首選檢查是高解析度核磁共振(3.0T)檢查,該檢查較為敏感,且無痛無創、無輻射,可以觀察到盂脣的連續性及形狀。更為精準的是核磁關節造影檢查,這種方法更為直觀和精確,但需要向關節內注射對照劑,相對來說,高解析度磁共振更適合大部分人群。
  • 關節鏡檢查:關節鏡可藉助鏡頭進行直視觀察,準確率更高,而且在檢查的同時可以直接進行相應的治療,但屬於有創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問題?

  • 哪裡疼?疼了多久?
  • 有沒有關節交鎖情況,也就是,走著走著突然感覺大腿卡住了?持續多久?
  • 以前有沒有做過保守治療?
  • 有沒有誘因導致疼痛加重或緩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能不能不做手術?
  •  那種手術治療方式好?怎麼選?
  •  能不能根治?
  • 有沒有後遺症?

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 儘量避免重複的髖關節活動,以及超過生理角度的髖關節活動,例如柔道、瑜伽、曲棍球、高難度舞蹈等;還有足球、高爾夫、田徑、跨欄、冰球、瑜伽、跆拳道。
  • 適當的配合康復理療治療;區域性使用藥膏(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等)。出現疼痛時儘量增加臥床休息的時間;康復治療的話一般需要機器的配合,需要到醫院康復科進行。
  • 通過保守治療(如服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制動休息)無法減輕的髖關節疼痛;出現髖關節交鎖請及早至醫院相關科室就診。

治療原則 

理療與藥物可用於緩解疼痛。但髖臼盂脣與半月板類似,血管分佈較少,自愈能力有限,如延誤治療還會引起髖關節軟骨磨損,因此應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

非手術治療

  • 藥物治療方面,常應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例如西樂葆、安康信,來減輕關節炎性刺激。
  • 平時應注意休息,並加強髖關節的周圍肌肉非負重鍛鍊和平衡性鍛鍊(主要以臀大肌、臀中臀小肌為主),可以通過彈力帶的方式鍛鍊,練習髖關節的前屈、後伸、外展、內收。必要時輔助理療,包括區域性的熱療、中、低頻脈衝電刺激、超聲波治療等等。
  • 非手術治療一般以 3 個月為一個週期,若治療效果不明顯,則應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可以緩解疼痛,但無法去除病因,建議及早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目前,髖臼盂脣損傷的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髖臼盂脣切除、髖臼盂脣縫合修補和髖臼盂脣重建。以解除關節交鎖,恢復關節解剖結構的完整性。

  • 髖臼盂脣切除:適用於較小的周緣或瓣狀撕裂患者,以解除關節疼痛或交鎖症狀。但髖關節不穩的患者禁止使用該術式。
  • 髖臼盂脣縫合修補:適用於盂脣損傷較輕、組織質地仍然完好者,通過帶線錨定縫合修補後,可以恢復髖臼盂脣的解剖結構完整性,繼續起到“密封圈”的作用。目前來看,更多的學者傾向於行該術式,研究證明人的髖臼盂脣經手術修補後能夠癒合[9]
  • 髖臼盂脣重建:是近幾年才開展的新興手術,目的是利用自體或異體組織重建髖臼盂脣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功能。

就臨床報道的資料而言,髖關節鏡下的盂脣損傷修復術損傷小,恢復快,重返運動的機率大,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3][4][5]

康復鍛鍊 

對於盂脣修補後的患者,一般患肢禁止負重 2 周。

  • 術後 2 周以內於病床上進行無負重的鍛鍊,如股四頭肌收縮鍛鍊、直腿抬高鍛鍊、踝泵等。
  • 術後 2 周開始患肢部分負重(即藉助柺杖或助行器,患肢腳尖碰地行走)。
  • 術後 1 月可完全負重行走。

疾病發展與轉歸   

研究表明,86% 接受髖關節鏡下盂脣修補術的患者,術後 2~4 年隨訪對於手術效果表示滿意[10]。復發的可能是有的,但具體的複發率沒有準確的統計。手術後遺症也是有機會出現的,但總體來說手術後的患者滿意度較高。 

髖臼盂脣的作用在於,使髖臼的接觸面積和容積增加,加深了髖臼對股骨頭的包容,從而維持了髖關節在過度運動中的穩定性。髖臼盂脣還可以像“密封圈”一樣,調節關節腔內關節滑液平衡,使關節液均勻分佈在股骨頭和髖臼接觸面上,讓相互接觸的關節面承受的壓力均勻分佈。髖臼盂脣組織存在豐富的遊離神經末梢和本體感覺器,後者在痛覺和深感覺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認為,導致髖臼盂脣損傷因素主要有:

  • 急性損傷:通常是由一些需要快速轉身、旋轉或下落的運動導致。在運動員中,常見的受傷原因是當髖關節過度伸展時伴有強力的旋轉,例如舞蹈、柔道、瑜伽、曲棍球等運動最容易造成盂脣損傷。
  • 髖關節脫位:髖關節脫位較常見,後脫位時股骨頭對髖臼緣的撞擊極易造成髖臼骨性骨折及盂脣撕裂,且損傷後早期不易發現,多為因復位後反覆關節疼痛而再次就診時發現。
  • 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徵:股骨髖臼撞擊綜合徵可以導致髖臼盂脣損傷,長期的股骨髖臼撞擊會加速盂脣的磨損。
  •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因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畸形導致髖臼對股骨頭的包容不足,關節活動不協調,接觸面積減小,增加盂脣區域性壓力。

哪些人容易造成髖臼盂脣損傷?

  • 高危人群為運動愛好者。
  • 需要髖關節大幅度、重複運動的專案如足球、高爾夫、田徑、跨欄、冰球、瑜伽、跆拳道等。

典型表現

髖臼盂脣損傷的主要症狀有髖關節或腹股溝區疼痛,並可向大腿前方、臀部、股骨大轉子及膝內側放射;髖關節盂脣損傷後的患者,在髖關節內外旋的時候最容易誘發疼痛。

  • 出現髖關節彈響或交鎖,即患者行走過程中聽到髖關節有“咔噠”聲,或突然出現髖關節屈伸不能,影響繼續走路;有時還會出現關節僵硬、關節運動範圍受限或打軟腿(即小腿軟軟的,用不上勁,走路一跛一跛的)等。
  • 自覺髖關節僵硬或活動受限,以屈曲和內旋受限為主。

併發症

髖臼盂脣的撕裂在髖關節疼痛患者中佔 22%~55%,74% 發生於髖臼盂脣的前上方,是導致髖關節退行性變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也有可能導致難復性及複發性髖關節脫位[1][2]

停止進行原有的運動,增加臥床休息時間。

感謝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脊柱外科 陳迪熙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