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聾: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老年性聾(Presbycusis),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發生的雙側對稱性、進行性聽力減退,重者可致全聾的老年性疾病,好發於 60 歲以上人群。

  • 2017 年柳葉刀雜誌公佈的,影響國人生活質量的常見非致死疾病中,聽力損失位列第二位;2018 年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約 1/3 的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存在中度及以上聽力損失;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報告顯示:聽力殘疾(含多重殘疾)以 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為主,佔 73.58%,而老年性聾是主要致殘因素。
  • 老年性聾發病為多種因素累加,共同作用所致。最主要病因為聽覺系統衰老退變所致(同機體衰老),此外遺傳因素、噪音損傷、感染(如中耳炎病史)、酒精、耳毒性藥物或化學試劑損傷等,也為其常見病因。老年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被視為其發病的危險因素。
  • 可分為單純性老年性聾及複合性老年性聾。單純性老年性聾按顳骨組織學改變,可分為感音型、神經型、代謝型、機械型(Schuknecht 分型 1964),後 Welsh 建議將中樞性老年性聾作為第五種型別。複合性老年性聾主要指曾有其他耳聾病史的老年性聾(如中耳炎、突發性聾、使用耳毒性藥物、噪音損傷史等)。
  • 老年性聾的主要表現為耳鳴、耳聾、言語識別率下降等。
  • 目前治療主要為藥物治療及使用聽力輔助裝置。但因為該病發病隱匿,患者及家屬並不能及時察覺,且廣大老年人對老年性聾的認識尚不足,很多患者“ 不以為病”,不能及時就醫,醫療機構需要加強面向大眾的健康科普教育。同時,老年人也應定期進行聽力檢查,以期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關於治療,目前藥物治療效果有限,助聽器、人工耳蝸等聽覺康復手段的適應證,需要醫學專業人員進行指導。
  • 老年性聾不僅引起患者的聽力減退,還會導致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疾病晚期,由於聽力減退、言語情感交流障礙、社會參與度低、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會受影響,後期甚至出現孤獨、抑鬱、反應遲鈍等變化。
  • 加強聽力健康宣傳教育工作,為有老年性聾家族史的患者進行遺傳諮詢;控制血糖、血脂、血壓,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戒菸戒酒;避免接觸噪音環境,保持健康的飲食及作息可預防發病。

老年性聾起病隱匿,容易被忽視,因此具備家族史或危險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聽力狀況,定期體檢,積極治療全身疾病。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一旦發覺相關症狀,如日常生活需要比原來更大的音量、“ 能聽見,聽不清”、耳鳴等,應記錄首次出現症狀的時間,並儘快前往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就醫,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建議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
  • 頭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老年性聾?

一般依據病史、查體及聽力言語評估檢查,並排除梅尼埃病、突發性聾、聽神經瘤等其他病因後,即可診斷老年性聾。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查體:包括鼻、鼻咽、咽部、雙耳檢查,對合並眩暈的患者還可進行眼震及前庭功能檢查,以排除老年性聾之外的病因。
  • 聽力學言語評估:
    • 純音測聽:可初步判斷患者聽力損失的型別及嚴重程度。
    • 言語測聽:包括言語聽閾、言語識別率及噪聲下言語測試,可評估患者的言語能力。
    • 閾上功能試驗,包括重振試驗及短增量敏感指數試驗。
  • 對於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可完善顳骨 CT 檢查,對於雙側聽力下降程度明顯不對稱,或近期突發聽力減退或耳鳴者,可完善頭顱 MRI 檢查,評估有無中樞病變。
  • 認知功能評估。主要包括:
    • 反映總體認知的量表:簡明精神狀態量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
    • 反映單個認知域:聽覺詞語學習測驗、言語流暢性測驗、Boston 命名測驗等,由相關專業人員完成;
    • 部分聽力損失較重患者可矯正聽力後再行評估,或換用主要依靠視覺完成的評估工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單側還是雙側的聽力不好?大概有多長時間了?
  • 在安靜環境和嘈雜環境中聽力有沒有變化?
  • 有沒有合併耳鳴、眩暈、耳痛、耳流水等症狀?
  • 以前有沒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病史?有沒有長期接觸噪音環境?直系親屬有沒有類似的聽力問題?
  • 以前有接受過什麼治療嗎?效果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耳聾或耳鳴能好轉麼?
  • 我需要做什麼檢查?
  • 我想改善聽力,有哪些治療方法呢?需要配助聽器麼?
  • 日常生活中我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家人要關注老年人的聽力變化情況,如發現有聽力減退徵象應及時就醫;
  • 注意避免接觸噪音環境,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乙醯水楊酸、吲哚美辛等解熱鎮痛藥;呋塞米、利尿酸等利尿劑等);
  • 合理膳食,適當運動。膳食裡的多酚為抗氧化劑,可防止各種老化相關的氧化應激反應,還可減少耳蝸細胞的 DNA 氧化損傷;定期規律的運動可以減少與炎症相關的毛細血管的年齡相關性丟失,從而延遲老年性聾的惡化;
  • 重視對全身疾病的控制,檢測並控制血壓、血糖、血脂。

老年性聾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聽覺輔助治療。由於聽覺系統退行性變具有不可逆性,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延緩老年性聾的進展。

改善聽力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使用聽覺輔助裝置,如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但亦要把握適應證。

藥物治療

  • 改善微迴圈、擴血管藥物,如銀杏葉製劑;
  • 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
  • 有研究發現輔酶 Q10 及維生素E可預防大鼠內耳組織線粒體 DNA 缺失突變,從而為預防和治療老年性聾提供了實驗依據。
  • 中藥治療,可聯合西藥及鍼灸。

聽覺輔助裝置治療

助聽器

是應用最為普遍的聽覺輔助裝置。對於病情穩定(病程超過 3 個月)的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使用助聽器可改善其聽力。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效果較差,但若暫不適宜手術,亦可佩帶大功率助聽器。

助聽器分類:

  • 氣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
  • 骨導助聽器(眼鏡式、軟帶式、骨錨式)。

注意事項:

  • 配帶助聽器前需專科就診,完善病史、查體及聽力言語相關等檢查,建議於正規醫療機構或專業的助聽器驗配中心驗配;
  • 當感覺助聽器效果欠佳時,需及時到驗配機構進行除錯;
  • 未經充分醫學和聽力學評估的情況下,應避免不恰當使用助聽器;
  • 因助聽器不能改善因聽覺中樞退行性變和認知困難所致的言語分辨能力障礙,且在嘈雜環境中,助聽器的使用會因重振現象受到較多限制,故而需要把握適應證,並使患者有適當的期望值。

人工耳蝸

適用於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助聽器無效或效果很差(尤其平均聽閾 ≥80 分貝(dB)者,助聽器一般很難補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主觀能動性,對人工耳蝸有正確認識和適當期望值。

在國外,人工耳蝸已成為老年性聾常規的治療方法。國內近年來也已有為 ≥60 歲的老年性聾患者,成功植入耳蝸的報道。無論從安全性還是言語康復效果來看,老年性聾植入人工耳蝸都有著較好的前景,但此為全麻有創手術,患者可能對手術存在顧慮,且花費相對較大,在國內老年性聾人群中應用受到較大的限制。

其他治療方法

  • 聽覺康復訓練:包括認知訓練和聽力訓練,應建立以家庭為中心,康復機構及醫生、聽力師、心理諮詢師等多學科人員參與的康復訓練體系。常用認知訓練包括記憶訓練、處理速度訓練等;聽力訓練從聽覺察知、識別、辨別、理解逐步進行。有利於加速對助聽器等聽覺輔助裝置的適應,促進提高言語分辨和交流能力,還可激發記憶力、注意力等認知能力。
  • 近年來關於毛細胞再生(新生毛細胞不斷形成、成熟,代替已衰老死亡的細胞的自發性再生現象),及幹細胞植入的細胞和基因治療有較大發展前景,是有望根治老年性聾的治療手段,目前仍在理論及動物實驗研究階段中。
  • 心理治療:老年性聾是造成老年患者悲觀、抑鬱、軀體化障礙和孤獨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故而應加強對患者的理解和關愛,提高其社會參與感。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讓老年患者擺脫不良的心理狀態。
  • 高壓氧治療。高壓氧療法對病程較短的缺血缺氧相關的耳聾有一定治療作用(藥物性聾、噪聲性聾、突發性聾等),單獨用於老年性聾治療較少,且高壓氧對一些老年常見病,如高血壓、肺氣腫嚴重者為禁忌,目前臨床上只作為輔助治療方法,不作推薦。

疾病發展和轉歸

老年性聾發病隱匿,早期相關症狀易被人忽視,病程往往漸進性加重且不可逆轉。若不及時干預,最終會導致患者喪失實用聽力,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影響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

老年性聾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常見發病因素有:機體衰老、遺傳、噪音損傷、感染(如中耳炎病史)、酒精、使用耳毒性藥物或化學試劑損傷等。老年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被視為其發病的危險因素。

老年性聾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機體衰老:隨著機體衰老,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及聽覺中樞都會隨之老化。外耳一般影響不大,中耳由於鼓膜、鼓室內韌帶和聽小骨關節韌帶彈性減退,可出現傳導性聾;內耳血管硬化、萎縮、毛細胞減少,聽覺中樞神經系統可出現神經細胞萎縮、凋亡等。
  • 遺傳因素:約 35%~55% 的老年性聾患者與基因異常有關。衰老基因在生命早期未表達,在後期才開始活化;線粒體損害及功能障礙被認為是老年性聾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發現 mtDNA4997(線粒體 DNA4997)缺失與之有關。
  • 全身疾病: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引起內耳迷路淋巴液的滲透壓變化,造成耳蝸結構和功能反覆損害。可導致血液黏度增高以及形成微小栓子,造成內耳及大腦中樞低氧,從而影響整個聽覺通路的神經衝動傳導。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性聾?

  •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
  • 既往有長期噪音接觸史、中耳炎病史、耳毒性藥物使用史等。
  • 有長期吸菸、飲酒史。

老年性聾常見症狀包括耳聾、言語解析度下降、耳鳴、重振現象等,可導致聽力進行性損害,若任其進展,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導致認知能力降低,甚至引發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

老年性聾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言語識別率下降:多為患者或家人注意的第一症狀(“能聽到,聽不清”)。初始時可表現為嘈雜環境中或參加會議時感到聽話困難,後可表現為說話“打岔”。
  • 耳聾:不明原因雙側感音神經性聾,起病隱匿,耳聾進行性加重,程序多緩慢。日常對話、接打電話、收看電視時音量不自覺增大、不自覺側耳,對鳥鳴、電話鈴等高頻音不敏感,“不愛搭理人”、聲源定位困難等。
  • 耳鳴:開始為夜深人靜時出現,後可持續性,多為高調蟬鳴、哨聲等;高頻耳鳴也常為就診原因之一。
  • 重振現象:常見於耳蝸病變的老年性聾患者。表現為一點音量的提高會感覺響度顯著提高,患者會抱怨小聲聽不見,大聲卻又嫌吵,選配助聽器時也會因對音量提高的耐受能力有限而需要反覆調整。

老年性聾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言語交流能力下降。老年性聾患者主要表現為言語識別率下降,尤其噪音環境下交流更為困難,聽力損失累及中低頻率時日常交流也會出現障礙;
  • 避險能力減退。因聲源定位困難,例如不能識別別人提醒,或不能判斷身後車輛的行駛方向,日常出行安全可能受到威脅;
  • 未經治療的聽力障礙可能會導致老年人情感和社會交流障礙,會導致抑鬱、社會孤立和自尊的喪失,容易導致認知障礙,甚至導致老年痴呆。

老年性聾作為一種機體老化相關的疾病,病程隱匿不易被察覺,一旦發現多不可逆轉,但在發病初期可以通過一些途徑早發現,早干預,以延緩其惡化。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對有耳聾家族史的患者應建議其行基因檢測,提供遺傳諮詢,對於高危患者加強聽力追蹤,較早發現老年性聾並進行干預。
  • 加強聽力保健相關健康宣教工作;對高齡人群可定期進行聽力障礙問卷及聽力篩查,呼籲社群及基層醫院,將老年性聾聽力篩查設為每年常規體檢專案。
  • 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避免接觸噪音,減少或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 加強鍛鍊,合理膳食,戒菸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