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流感嗜血桿菌肺炎是由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肺部炎症。本病有兩個高發年齡組,即6個月~5歲的嬰幼兒組和有基礎疾病的成人組。秋冬季為發病高峰季節,常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某些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促進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的發生,尤其在流行性感冒流行之際,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的發病率增加且病情嚴重。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增高;血清腺苷脫氨酶增高。

2.病原學檢查

痰液革蘭染色示大量小的革蘭陰性桿菌。

3.X線檢查

常為肺段及肺葉實變。呈支氣管肺炎影像,表現為斑片狀或多葉性浸潤,很少形成肺膿腫,約20%發生膿胸。

診斷

凡易感或具危險因素者患社群獲得性肺炎,以及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患者發生早發性呼吸機相關肺炎者都應警惕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痰液塗片革蘭染色鏡檢見到短桿狀或細小的多形性革蘭陰性桿菌有提示診斷意義,並有利於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的鑑別。痰培養有流感嗜血桿菌生長在兒童患者中可能具一定意義,在成人患者中其意義需結合臨床考慮。直接自下呼吸道取樣進行細菌培養,陽性結果雖不能確診,但臨床意義較大。胸腔積液或血液培養的陽性結果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併發菌血症或敗血症、胸膜炎等具診斷價值。上述培養結果行莢膜腫脹試驗或免疫熒光試驗可確診,行細菌分型更具參考價值。

治療應選擇氨苄青黴素肌注或靜注或加用氯黴素。當細菌對氨苄青黴素耐藥時可改用頭孢菌素。

由於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菌株不斷出現,其中部分能產生β內醯胺酶,對氨苄西林耐藥。兒童患者及慢阻肺併發本病者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耐藥菌株尤為多見。一般可酌情選用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阿奇黴素、克拉黴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和氨苄西林。第2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克洛、頭孢呋辛對本菌有較強抗菌活性,輕中度感染被提倡使用;第3代頭孢菌素頭孢曲松和頭孢噻肟以及喹諾酮類對中重度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療效更為確切。極重症患者可應用第4代頭孢菌素或碳青黴烯類。

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作為革蘭陰性小桿菌,約1.5μm×0.3μm大小,呈桿狀、絲狀等多形性。在急性感染標本中多以短小球杆菌形態出現。本組細菌不形成芽胞,無鞭毛,不能運動,部分菌株具有多糖莢膜。流感嗜血桿菌的主要致病物質有:①內毒素 為脂寡糖,其致病作用尚未明確;②菌毛 使細菌黏附;③莢膜 有抗吞噬作用,是主要的毒力因子;④IgA蛋白酶 有利於細菌突破機體的免疫機制。

臨床表現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現為發熱、咳嗽、咳膿性痰、呼吸急促、發紺。與一般肺炎相似,呼吸音低,聞及溼囉音,少數併發膿胸,時有胸腔積液體徵。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