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性貧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慢性腎性貧血,是由於各種器質性病變導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而引發的貧血。
  • 晚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患者中,98% 合併慢性腎性貧血。本病暫無準確的流行病學資料。
  • 慢性腎性貧血的主要病因,是由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動脈硬化性腎病、慢性腎盂腎炎、腎結核等腎臟疾病導致。本病危險因素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蛋白質攝入不足。
  • 本病無分期分型。
  • 慢性腎性貧血可見貧血的一般表現,如面色蒼白、乏力、心跳過快、胸悶、氣短等。部分患者有面板、黏膜出血或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的表現。
  •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為綜合治療。治療關鍵在於治療腎臟疾病,緩解慢性腎衰竭的症狀。治療難點為如何有效恢復腎臟功能。
  • 慢性腎性貧血會影響迴圈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多個系統,同時可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出現如記憶力下降、乏力等情況。
  • 本病暫無有效的預防手段,高危患者應積極監測,並及時治療腎臟疾病。康復效果與發病病因關聯密切,如能正確及時治療,恢復腎臟功能,則康復良好,無後遺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黏膜出血;
  • 便血、血尿;
  • 面色蒼白;
  • 乏力;
  • 心悸、胸悶、氣短。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
  • 心慌
  • 胸口疼痛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血液科
  • 腎臟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慢性腎性貧血?

當醫生慢性腎性貧血時,將通過外周血檢查、鐵代謝檢查、腎功能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外周血檢查:醫生可以通過外周血檢查判斷患者血細胞數量、形態及色素含量,從而確定患者貧血種類,判斷是否為慢性腎性貧血及有無其他可能。患者應根據醫生安排,於檢驗科抽取指定時段的靜脈血。
  • 鐵代謝檢查:醫生可以通過患者血液生化指標的檢查,判斷患者血清鐵含量及總鐵結合力,判斷患者貧血原因及貧血型別。患者應根據醫生安排,於檢驗科抽取指定時段的靜脈血。
  • 腎功能檢查:醫生可以通過患者腎功能檢查的指標,判斷患者是否患有腎臟疾病,從而判斷貧血的原因及型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慢性腎病史?
  • 是否存在面板、黏膜出血的情況?持續了多久?
  • 是否存在消化道泌尿道出血?持續了多久?
  • 是否有乏力的現象?
  • 是否曾心悸、胸悶、氣短?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治療花費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 該疾病治療效果怎麼樣?能否治癒?
  • 該疾病是否會遺傳?
  • 患者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 能否通過飲食來緩解症狀?
  • 症狀是否會惡化?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腎移植術後應注意引流管的通暢,避免擠壓。術後第 1 天引流量為 300 毫升以內,若過多,應及時告知醫生。術後為了快速康復,應遵醫囑及時下床行走。同時注意傷口清潔,如發現敷料浸溼,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更換。
  • 用藥注意事項:慢性腎性貧血的治療以治療腎臟疾病為主,應依據醫囑定時、定量、足療程的服藥治療腎臟疾病。並依據醫囑足療程服用治療貧血的藥物,不可隨意停藥。如服用抗排異藥物,可能會存在胃痛、便血等情況。不良反應出現後應及時諮詢醫生。
  • 複查:患者應每 3 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血生化等。
  • 飲食:患者日常應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雞肝等物。同時增加香菇等有助於補充維生素 D 的食物。
  • 運動:術後第 1 天患者應臥床休息,儘量避免下床走動。術後 3 天患者可適量在床邊活動。術後 1 周可恢復正常活動。日常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或鍛鍊,可選擇慢走等溫和的健身方式。
  • 戒菸、限酒:吸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應戒菸。每日飲酒不應超過 1~2 份標準量(1 份標準量為啤酒 285 毫升,紅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慢性腎性貧血的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可採用藥物治療結合腎移植或血液透析等。治療原則是重點治療腎臟疾病及慢性腎衰竭,恢復腎臟功能。

藥物治療

  • 紅細胞生成素:作用是促進患者紅細胞的生成,緩解貧血症狀,減輕迴圈系統負擔。
  • 鐵劑:如硫酸亞鐵片。作用是補充患者體內鐵離子。對於伴隨缺鐵的慢性腎性貧血患者有治療效果。

手術治療

腎移植:腎移植可恢復腎臟功能,腎性貧血的情況可隨之恢復。活體腎移植效果優於屍體腎移植。

其他治療方法

血液透析:可採用腹膜透析、間歇性血液透析等方法替代腎臟的廢物代謝功能,降低腎臟負荷。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貧血可能導致心肺負擔加重,同時影響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多系統,對生活質量產生一定影響,如記憶力下降、頻繁頭痛、乏力等,一般不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患者的康復效果與腎功能的恢復情況有關。若能恢復正常腎功能,則慢性腎性貧血的恢復良好,複發率低,可完全治癒。若腎功能未能完全恢復,則慢性腎性貧血的康復不良,可能加重,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乏力等。

慢性腎性貧血多由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動脈硬化性腎病、慢性腎盂腎炎、腎結核等腎臟疾病導致,是由於各種器質性腎臟疾病引發的慢性腎功能衰竭而導致的。

慢性腎性貧血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慢性腎功能衰竭:由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導致腎臟排水排鈉功能降低,導致血液稀釋,血細胞濃度下降。
  • 尿毒症導致溶血:由於尿毒症患者代謝產物的積聚導致紅細胞生存期降低,產生溶血,進而引發貧血。
  • 營養缺乏:腎臟疾病或治療過程中導致缺血、缺鐵後未能及時補充營養,導致產生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腎性貧血?

  • 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如患有慢性腎功能不全,則易發生慢性腎性貧血。
  • 患有尿毒症:如患有尿毒症,則在疾病發展或治療過程中可能引發慢性腎性貧血。
  • 飲食缺乏蛋白質:如因食慾不振或採用低蛋白飲食導致蛋白質攝入過低,則會增加患有慢性腎性貧血的風險。
  • 先天性腎臟損傷:如患有先天性腎病綜合徵等先天性腎臟疾病,則腎臟功能易受到損傷,從而引發慢性腎性貧血。

慢性腎性貧血可見貧血的一般表現,如面色蒼白、乏力、心悸、胸悶、氣短等。部分患者有面板、黏膜出血或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的表現。

慢性腎性貧血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慢性腎性貧血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色蒼白:是貧血最常見的表現,慢性腎性貧血所導致的口脣黏膜蒼白多為輕度。
  • 乏力:表現為沒有明顯誘因的四肢無力。
  • 心悸、胸悶、氣短:表現為沒有明顯誘因的呼吸困難、心慌、胸悶,休息後可稍緩解。
  • 面板、黏膜出血:是慢性腎性貧血區別於慢性病性貧血的表現,表現為面板、口腔或鼻腔黏膜在無外傷的情況下滲出血液。
  • 消化道、泌尿道出血:表現為排便為黑色或鮮紅色,尿液顏色為醬油色、橙紅色或洗肉水樣。

慢性腎性貧血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慢性腎性貧血可導致血液攜帶氧氣及排出代謝產物的能力降低,從而增加心肺負擔,導致併發症的產生。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貧血性心臟病:由於嚴重長期貧血導致的心臟功能和結構異常,出現影響日常生活的症狀。會出現發生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易疲勞等症狀。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及時治療各類腎臟疾病,避免對體內水及電解質平衡產生影響,避免慢性腎性貧血的發生。
  • 應採取合理的飲食結構,每日水果、蔬菜攝入應超過 500 克,注意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避免因蛋白質攝入不足而導致的慢性腎性貧血。
  • 及時治療先天性腎臟疾病:對於患有先天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應儘早治療,並每 3 個月檢測血常規及腎功能,避免出現慢性腎性貧血。如出現貧血應及時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