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食管痙攣: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瀰漫性食管痙攣是一種少見的食管運動障礙,可引起吞嚥困難和胸痛,與賁門失弛緩症和“胡桃夾”食管等被認為是“食源性胸痛”的病因之一。其特徵是食管中下段出現同步、非推進性、不協調的持續性強烈收縮,致使食管呈螺旋狀或念珠狀,故又稱“螺旋狀食管”或“念珠狀食管”。
  • 該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為多見,並有隨年齡增長而發病增加的趨勢,有時稱為“老年人食管”,但年輕人也可能發病。
  • 該病病因不明確。可能與神經病變、精神心理因素、某些藥物(如多潘立酮)及原發病(如賁門失弛緩症、胃食管反流、食管腐蝕性損害)有關。神經病變(迷走神經食管支的變性或纖維斷裂,而神經節無變性)、精神創傷史、某些原發病(賁門失弛緩症、胃食管反流、食管腐蝕性損害)、服用多潘立酮等藥物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本病無分型分期。
  • 疼痛和吞嚥困難是瀰漫性食管痙攣最常見的症狀。
  • 本病可選用藥物治療、非手術治療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瀰漫性食管痙攣較少。本病需要在緩解症狀的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治療的難點在於病因的尋找及去除。
  • 本病可出現反食、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併發症。
  • 患者在進食時應避免情緒激動、避免吃過冷、過熱或黏稠的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及早就醫行干預治療是預防該病引起嚴重併發症的有效措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胸痛
  • 吞嚥困難
  • 反食(反流物為未消化的食物)
  • 咳嗽
  • 心慌、胸悶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胸痛
  • 暈厥
  • 強烈嗆咳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瀰漫性食管痙攣?

當醫生懷疑是瀰漫性食管痙攣時,將通過影像學檢查和食管測壓檢查等確診疾病。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食管鋇餐造影:此項檢查為常規檢查專案,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可通過此檢查除外食管的器質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等)引起的痙攣。食管鋇餐造影檢查的典型表現為食管呈節段性收縮。
  • CT 掃描:可明確食管及食管周圍組織的具體情況,協助本疾病的診斷。
  • 食管測壓檢查:本病的診斷首選食管測壓檢查,此檢查可協助醫生確診疾病。典型的特徵是食管中下段非推進性和反覆發作的高振幅、長時間收縮波型。若檢查時發現此特徵,可明確本病的診斷。
  • 24 小時食管酸值監測(即酸鹼度測定):根據檢測的酸鹼度值的大小,明確食管痙攣與胸痛是不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有利於鑑別胸痛等症狀出現的原因。
  • 食管內鏡檢查:食管內鏡檢查主要用於排除食管器質性病變。
  • 酸灌注試驗:能誘發食管痙攣和胸痛,臨床用於測定食管對酸的敏感性,以鑑別食管源性胸痛和心絞痛。
  • 心電圖檢查:明確患者心律失常的原因,排除患者患有心臟疾病的可能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前吃什麼東西了嗎?
  • 以前發生過這種症狀嗎?這種症狀持續了多長時間?是怎麼緩解的?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治療了嗎?療效如何?
  • 以前做過胃鏡沒有?
  • 最近吃什麼藥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這種病需要怎麼治療?
  • 治療效果好嗎?
  • 治療費用高嗎?
  • 會復發嗎?
  • 以後需要注意什麼?
  • 需要複查嗎?多長時間複查一次?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飲食:瀰漫性食管痙攣的患者需儘量避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避免吃黏稠的食物,如湯圓、餈耙等。若為手術治療患者,進食時間需聽從醫生的安排,一般情況下,需禁食 5~7 天。先流質飲食,如小米粥等,後可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如稀飯、爛麵條等。一般術後 2 個月可恢復正常飲食。
  • 用藥注意事項:不要私自停藥,也不要私自購買其他藥物服用,用藥期間若出現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如嗜睡、頭暈、乏力等)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患者應根據醫生的醫囑按時到醫院複查,可行食管測壓檢查及食管鋇餐造影等檢查。
  • 術後應堅持咳嗽、排痰、吹氣球,防止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術後併發症發生。
  • 運動:要堅持早期活動,有利於術後恢復。一般術後第 2 天可在床上活動肢體,第 3~4 天如無異常,可適當下床活動。

本病的治療首先是需要您充分了解這是一個良性病變,不要有多餘的思想顧慮。其次本病可選擇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瀰漫性食管痙攣比較罕見。

藥物治療

  • 鎮靜藥:該類藥物有鎮靜和催眠作用,可改善患者焦慮和抑鬱等症狀。常用的有地西泮、阿普唑侖等藥物。當緊張因素佔優勢時,可以應用該藥,特別是在飯前應用,可以使心情放鬆。服用該藥物後部分患者可有嗜睡、頭暈、乏力等副作用。
  • 硝酸甘油:可使血管和食管平滑肌舒張,特別是在急性胸痛發作時可明顯緩解症狀。
  • 抗膽鹼能藥物:靜脈注射抗膽鹼能藥物可緩解痙攣症狀,但口服幾乎毫無療效。常用的藥物有阿托品、東莨菪鹼、山莨菪鹼等。

手術治療

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可選用外科手術治療,但罕有施行。

食管肌層切開術:通過將食管肌層切開避免食管痙攣發作。適用於內科保守治療無效的瀰漫性食管痙攣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該病部分患者常有心理障礙,應接受治療。要充分認識疾病的良性性質,解除心理包袱,保持良好心態,避免進食時情緒激動等。
  • 食管擴張療法:擴張治療可以改善食管的通過功能、緩解吞嚥困難症狀而減輕食管源性胸痛,少數病人可以恢復正常食管蠕動。適用於症狀嚴重而頑固,且有括約肌功能異常的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有體重減輕等症狀並伴隨患者生存質量下降。因此,出現本病時需及時去醫院就診並接受相應治療。
  • 若接受正規治療,瀰漫性食管痙攣的預後良好,部分患者會出現復發。

病因尚不明確。

瀰漫性食管痙攣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神經病變:即所謂“神經肌源學說”,認為食管運動功能的障礙源於迷走神經食管支的變性或纖維斷裂,而神經節無變性。
  • 賁門失弛緩症形成過程的一個過渡期。
  • 胃食管反流、食管腐蝕性損害、冷飲冷食等刺激食管黏膜及對促胃液素敏感等誘發食管痙攣。
  • 某些藥物,如多潘立酮誘發瀰漫性食管痙攣。
  • 精神心理因素:瀰漫性食管痙攣的患者常有精神創傷史,且常於情緒激動後發病。

哪些人容易患瀰漫性食管痙攣?

  • 迷走神經食管支變性或纖維斷裂而神經節無變性的人群。
  • 年齡:雖然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但本病以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為多見,並有隨年齡增長而發病增加的趨勢。
  • 有賁門失弛緩症危險因素的人群,如感染或免疫因素。
  • 有胃食管反流或食管腐蝕性損害的患者。
  • 喜歡吃冷飲、冷食的人群。
  • 服用多潘立酮等容易誘發食管痙攣的藥物的患者。

疼痛和吞嚥困難是瀰漫性食管痙攣最常見的症狀。

瀰漫性食管痙攣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瀰漫性食管痙攣常見症狀包括:

  • 疼痛:是瀰漫性食管痙攣最具有特徵性的症狀之一。疼痛位於胸骨後並向背及肩胛骨區域放射。疼痛可相當劇烈而且不一定與吞嚥動作有關,有時可為進食過熱或過冷液體所誘發。疼痛發作時,患者往往不願經口進食任何食品或藥物。
  • 吞嚥困難:呈發作性,吞嚥困難的程度一般不會變化,不一定伴有胸痛。吞嚥固體食物或液體食物均可感到困難,過冷或過熱飲食更容易誘發。有時候,成團的食物停留在食管的“痙攣”段,患者要吐出後才能緩解。

瀰漫性食管痙攣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瀰漫性食管痙攣可導致反食、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反食:食管內滯留的大量食物和唾液反流至口中,但不呈酸性。
  • 吸入性肺炎。
  • 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或交界性心律等,由於食管與心臟有共同的神經支配,所以食管運動失調可引起心臟的改變。
  • 暈厥:可能與迷走神經反射有關。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如有賁門失弛緩症、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腐蝕性損害,應積極治療。
  • 如有精神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治療。
  • 避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避免吃黏稠的食物,如湯圓、餈耙等。
  • 6 個月到 1 年左右常規進行 1 次食管鋇餐造影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