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大多數由柯薩奇 A 組病毒所引起。其傳染性強,容易在幼托機構爆發流行,應該注意及時隔離。

  • 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很強,全年均可發生,呈散發或流行。流行期多為夏秋季節,如每年 4~7 月為疾病高發時期,秋冬季也常常出現流行。
  • 此病的流行無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幼托機構、早教機構、社群等易感人群較為集中的場所,常常容易爆發流行,因此,一旦發現病例應及時隔離。
  • 起病急驟,臨床表現為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體檢可發現咽部充血,口腔黏膜上可見數個至十數個灰白色的皰疹,周圍有紅暈,1~2 日後破潰並融合形成小潰瘍,皰疹主要發生在口腔後部。
  • 以對症治療為主。如果沒有繼發細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 大部分病例的病情較輕,康復較快,大多 1~2 周自愈。
  • 家庭護理重點是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面板護理,並加強病情的觀察。
  • 多種措施可以預防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生或傳播,例如加強隔離、勤洗手、多通風、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場所、加強消毒和疫苗接種。

皰疹性咽峽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當出現發熱、咽痛、流口水等症狀,或是最近曾與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有過接觸,都應當立即就醫。醫生會詢問流行病學病史及症狀,並結合相關體檢、血常規、EV71 等病原學檢查等的結果做出診斷。

應何時就醫?

當出現疑似症狀時,需要立即就醫,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判斷是否患有皰疹性咽峽炎。此外,對症治療期間如果出現持續高熱不退、精神萎靡、嘔吐,也請及時諮詢醫生。

就診科室

  • 兒內科

醫生如何進行診斷?

  • 詢問流行病學病史:醫生會詢問周圍有無類似症狀的患兒,並結合疾病的流行季節作出判斷。
  • 臨床表現:皰疹性咽峽炎好發年齡是 1~7 歲,尤其是 4 歲以下。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咽痛、流涎、拒食、嘔吐、頭痛、肌痛、腹痛,甚至可引起抽搐等,無淋巴結腫大。
  • 體格檢查:診斷的重要依據,可以看到咽部充血,並散在灰白色皰疹,皰疹四周繞有紅暈,潰破後會形成黃色潰瘍。
  •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C 反應蛋白與前降鈣素原 (PCT)等炎症指標,以及 EV71 病毒等病原學檢查。對疾病診斷意義不大,但有助於評估病情及鑑別診斷。在沒有併發症的情況下,幾乎不需要確定是什麼具體的病毒,而皰疹性咽峽炎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很低,所以一般情況下,除了咽部體格檢查,不需要病毒病因檢查幫助診斷。但由於 EV71 病毒可併發嚴重的腦幹腦炎和神經血管性水腫,病情凶險,可危及生命,因此可能需要做血液 EV71 病原檢查。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在就診過程中,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一些問題。快速準確地回答這些問題有助於醫生快速做出診斷,醫生可能詢問的問題包括:

  • 有沒有發熱、咽痛、流口水、不肯吃飯等症狀?
  • 這些症狀最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最近是否接觸過有類似疾病的寶寶?
  • 吃過什麼藥物?
  • 有沒有嘔吐、頭痛、呼吸急促、驚厥等?

患者可能會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就診過程中,家長可能會諮詢醫生以下問題:

  • 寶寶的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有傳染性嗎?
  • 成年人會不會得皰疹性咽峽炎?
  • 疾病嚴重嗎,有沒有併發症?
  • 診斷皰疹性咽峽炎可能需要做什麼檢查?
  • 皰疹性咽峽炎都有哪些治療藥物或方式?
  • 需要用抗菌素治療嗎?
  • 這一疾病多久可以治癒?
  • 可以去上學嗎,什麼時候可以上學?
  • 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的家庭護理重點是應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做好口腔、面板護理,並加強病情的觀察,注意有無發熱、嘔吐、腹瀉等並予以相應處理。一旦發現新的症狀或是原有症狀惡化,需及時就診。

如何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

可以採取以下日常措施,以緩解疾病帶來的不適:

  • 如果覺得胃口不好,可以準備一些喜歡吃的食物,每天少食多餐。飲食以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
  • 補充維生素豐富的水果,一般認為,維生素 C 和維生素 B2 可有助於潰瘍的癒合,防止口腔疼痛。
  • 吃飯前用 2% 利多卡因噴塗區域性潰瘍處,或者皰疹潰瘍處塗抹魚肝油、錫類散等幫助緩解疼痛。
  • 發病最初的一週內,休息很重要,儘量限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並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每次餐後宜用溫涼開水或淡鹽開水漱口,也可以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臨床上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目前治療方面限於對症處理。

如何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腸道病毒感染,對於腸道病毒,目前缺乏有效特定的抗病毒藥物,一般採取對症治療即可。沒有繼發細菌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對於不能進食的患兒,可酌情給予營養支援治療。

具體措施包括:

  • 注意休息:有助於提高寶寶免疫力、恢復體力。同時居家隔離,至少 2 周後才能上學或與其他小朋友接觸。
  • 注意體溫變化,酌情使用退熱藥:發熱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高熱驚厥的發生率高於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因此,患兒應及時給予退熱藥物治療。當體溫在 38.5℃ 以上,或者伴有明顯發熱不適時,可以口服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 咽喉疼痛時,可酌情使用含 2% 利多卡因的氣霧劑等噴喉藥物,或者用冰硼散、錫類散等吹播到咽部,從而緩解咽部症狀。口腔潰瘍處還可以塗抹魚肝油等。
  • 飲食要柔軟、清淡,以流質、溫度不太高的食物為主,注意保證營養。
  • 補充足夠的液體,涼一些的食物比熱食對咽喉的刺激更小,可減少患兒咽部不適。如果孩子口腔疼痛拒絕進食,可以試著吃一些酸奶、冰淇淋等,有一定止痛作用,也可以補充足夠的能量。
  • 注意觀察患兒體徵的變化,如果出現尿少、脣乾、煩躁不安等脫水錶現,及呼吸急促,煩躁、神志不清等腦炎或者心肌炎等併發症的情況,應及時就醫採取進一步治療。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大多數由柯薩奇病毒所引起,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 71 型(EV71)也可導致此病。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什麼引起的?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水痘、猩紅熱等一樣,都是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它在全年均可發生,呈散發或流行,流行期多為夏秋季節,每年 4~7 月為疾病高發時期,秋冬季也常常出現流行。

腸道病毒是引起皰疹性咽峽炎的主要病原體,主要為柯薩奇病毒。因為大部分病例的病情較輕,且康復較快,因此一般很難引起大家的重視。

此病的流行一般沒有明顯的地區性差異,幼托機構、早教機構、社群等易感人群較為集中的場所,常常容易爆發流行,一旦發現病例應及時隔離。

哪類人群容易發生感染?

不同年齡組的人群都可感染該病,但常見於低年齡組兒童。以 1~7 歲多見,特別常見於 5 歲以下的兒童,因為這一年齡段兒童的固有免疫功能發育還不成熟。

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在感染後,都可獲得特異性的免疫力,會對同血清型的病毒產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間不能產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者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導致重複的感染髮病。

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源與傳播途徑

  • 傳染源:患病的寶寶和隱性感染者,都是該病的傳染源。其中,流行期輕症患兒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
  • 傳播途徑: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糞-口傳播。糞便帶病毒時間長、量多,傳染性更強。汙染的手也是傳播媒介,尤其是在兒童之間。人與人之間,可通過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皰疹液,或者被分泌物、皰疹液、糞便汙染的手和物品等傳播。

皰疹性咽峽炎的潛伏期多為 2~4 天,最初的症狀通常為發熱及咽痛,咽痛嚴重時可影響吞嚥。發熱大多數為低熱或中度發熱,也可高達 40 度以上,甚至出現驚厥。大多數患兒的發熱持續時間為 2~4 天。

皰疹性咽峽炎會出現哪些症狀?

  • 咽痛、流涎:小嬰兒主要表現哭鬧、流口水、不愛吃飯,大一點的寶寶會說喉嚨痛。檢查時可以看到咽部充血,並散在灰白色皰疹,皰疹四周繞有紅暈,潰破後會形成黃色潰瘍。
  • 發熱:可突起發熱,一般為低熱或者中度發熱,症狀嚴重的也可高達 40 度以上甚至出現驚厥。大多數發熱持續 2~4 天。
  • 頭疼,腹痛、嚴重者出現嘔吐。
  • 食慾不佳、肌肉疼痛、疲勞乏力。

皰疹性咽峽炎是如何進展的?

皰疹性咽峽炎的全身症狀和咽部體徵,一般 4~6 天就能自愈。絕大部分皰疹性咽峽炎恢復都較好,不會留下後遺症,偶爾會併發腮腺炎。

兒童的呼吸道黏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種刺激(寒冷、刺激性氣體等)而發生充血、腫脹甚至炎症反應,因此如果沒有及時診斷治療,有可能出現病情加重或者併發症(例如腦炎、心肌炎、肺炎等)。EV71 病毒感染的嚴重病例有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神經源性肺水腫,出現呼吸迴圈衰竭。

  • 加強隔離:皰疹性咽峽炎具有傳染性,應按照傳染病進行管理隔離,患兒應儘量待在家中,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要去上學。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後再隔離一週。
  • 注意手衛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後,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複感染或交叉感染。此外,家長在接觸患兒前後、給患兒更換尿布和處理大便後都應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 多通風:定期開啟門窗等,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室內溫度與溼度適宜,同一室內的人數不要太多,避免擁擠,儘量避免吸菸,避免患兒繼發感染。可以使用空氣淨化器等。
  • 疾病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場所,除了生病的患兒不要串門外,家長也儘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 加強消毒:腸道病毒不耐高溫。患兒玩過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徹底消毒。消毒方式有水煮沸、熱水浸泡、消毒劑消毒、紫外線燈消毒、漂白粉消毒等。
  • 疫苗接種:大範圍人群的免疫接種可建立起群體免疫,減少易感兒童的病原暴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