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前置胎盤是指妊娠 28 周後,胎盤仍附著於子宮下段,其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國外報告的發病率為 0.5%,國內報告為 0.24%~1.57%[1]

  • 前置胎盤的具體病因和機制尚未明確。可能的誘因包括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胎盤的面積和形態異常、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1]
  • 相關風險因素包括年齡不低於 35 歲、多次孕產史或流產史、產褥期感染史、子宮手術史或結構/功能異常、輔助生殖技術受孕、雙胎或多胎妊娠、長期吸菸/吸毒、妊娠 28 周前超聲檢查提示胎盤前置狀態[1][2]
  • 前置胎盤的典型症狀是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陰道出血。隨著孕周增加,出血可反覆發生,出血量也會越來越多。若累計出血量較大,患者可呈現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表現[1]
  • 如果前置胎盤未能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可能造成分娩過程或產後大出血、產褥期感染、懷孕過程中胎兒缺氧甚至死亡[1]
  • 治療原則為止血、糾正貧血、預防感染、適時終止妊娠,儘可能確保胎兒存活。醫生會根據前置胎盤型別、出血程度、妊娠週數、胎兒宮內狀況、是否臨產等進行綜合評估,施行相應的治療措施。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醫生會推薦前往具備搶救條件的綜合性醫院進行分娩或接受治療[2]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孕婦應接受規範的孕期檢查,如果發現胎盤異常可及早進行密切監測[2]

  • 孕婦和家屬在此過程中可大致瞭解疾病背景,知曉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 醫生可以全程跟蹤病情的進展過程,更好的進行疾病管理。

如果未經規範的孕期檢查,孕婦在懷孕晚期突發陰道出血,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診治[2]

  • 由於存在多種可能性,首先要接受檢查,明確出血的具體病因;
  • 醫生根據確診結果,才能制定相應的救治方案。

就診科室

  • 產科

醫生如何診斷前置胎盤?

臨床醫生基於孕婦的病史、體徵,以及婦科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可得出診斷結論,初步判斷前置胎盤的嚴重程度[2]

  • 首先醫生需要仔細詢問產婦的病史、症狀,並進行全面體檢[2]
    • 腹部觸診
    • 婦科檢查
  • 影像學檢查:觀察具體狀況,確定前置胎盤型別[2]
    • 超聲檢查——經陰道超聲的準確性高於腹部超聲
    • 磁共振成像(MRI)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血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是持續出血還是間歇性出血?
  • 每次出血的量有多少?
  • 除了陰道出血之外,還有什麼不適症狀?
  • 是否伴有慢性基礎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或凝血障礙?
  • 以前是否接受過子宮手術或其他生殖系統的手術治療?
  • 以前有過幾次生產或流產?
  • 妊娠期間是否接受規範的孕期檢查?是否發現什麼異常情況?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前置胎盤?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是否會自行好轉?還是會越來越嚴重?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何時需要分娩?分娩方式怎麼選擇?
  • 胎兒是否可以保住?
  • 是否會影響生育功能?
  • 今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孕婦出院後應臥床休養,補充足夠的營養,及時開展康復訓練,並定期複診[1][2][3]

  • 患者康復期間應充分休息,避免勞累,避免性行為。
  • 補充足夠的營養和熱量,以滿足身體所需。
  • 遵醫囑服用鐵劑,改善貧血狀況,不要隨意服用營養品和保健品。
  • 按照醫生的指導,定期複診,評估病情恢復情況。
  • 儘早下床走動,開展康復訓練,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狀態。

前置胎盤的治療原則為止血、糾正貧血、預防感染、適時終止妊娠,儘可能確保胎兒存活。醫生會根據前置胎盤型別、出血程度、妊娠週數、胎兒宮內狀況、是否臨產等進行綜合評估,施行相應的治療措施。

有哪些方案可用於前置胎盤的臨床治療?

期待治療:目的是在母嬰安全的前提下,延長妊娠時間,提高胎兒存活率[1][2]。適用於懷孕未滿 36 周,一般情況良好,陰道流血不多,無需緊急分娩的孕婦。

有陰道流血的患者,應住院治療,以便於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及陰道流血情況[1][2]

  • 陰道流血期間絕對臥床,建議側臥位。血止後可適當活動。
  • 糾正貧血:補充鐵劑或輸血治療。
  • 氧療:每天間斷性吸氧。

常用藥物治療方案包括[1][2]

  • 宮縮抑制劑——儘可能延長孕周,提高胎兒存活率。
  • 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
  • 糖皮質激素——促胎肺成熟。

終止妊娠的臨床方案[1][2]

  • 緊急剖宮產
    • 出現大出血甚至休克,為挽救孕婦生命,應果斷終止妊娠。
    • 期待治療過程中,若出現胎兒窘迫等產科指徵,胎兒已可存活,可行急診手術。
  • 擇期剖宮產是目前處理前置胎盤的首選方案。
    • 無症狀的前置胎盤合併胎盤植入者,妊娠 36 周後終止妊娠。
    • 無症狀的完全性前置胎盤者,妊娠 37 周可考慮終止妊娠。
    • 邊緣性前置胎盤者,妊娠 38 周可考慮終止妊娠。
    • 部分性前置胎盤應根據胎盤遮蓋宮頸內口情況適時終止妊娠。

陰道分娩——對於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者,若情況允許,醫生會徵求孕婦及其家屬的意願,進行陰道分娩。

對於症狀嚴重者,醫生會推薦前往具備搶救條件的綜合性醫院進行分娩或接受治療[2]

前置胎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正常的胎盤附著於子宮體部的前壁、後壁或側壁,遠離宮頸內口。懷孕晚期或臨產時,胎盤接近或覆蓋宮頸口,稱為前置胎盤。發生的具體病因和機制尚未完全明確[1]

可能與前置胎盤有關的臨床因素包括[1]

  • 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
    • 受孕時子宮內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盤血供不足,胎盤增大面積以利於攝取更多的營養,從而延伸至子宮下段。
    • 既往子宮創傷的瘢痕可妨礙胎盤在妊娠晚期向上遷移。
    • 體內性激素水平異常,使子宮內膜與胚胎髮育不同步。
  • 胎盤異常:胎盤的面積和形態異常。
  • 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受精卵到達子宮後,滋養層尚未發育完全,受精卵繼續下移,著床於子宮下段。

按胎盤邊緣與宮頸內口的關係,將前置胎盤分為 4 種類型[2]

  • 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
  • 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部分覆蓋宮頸內口。
  • 邊緣性前置胎盤——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邊緣達到宮頸內口,但未超越宮頸內口。
  • 低置胎盤——胎盤附著於子宮下段,邊緣距宮頸內口的距離小於 20 毫米。

前置胎盤的程度可隨妊娠及產程的進展而發生變化。診斷時期不同,分類也不同。臨床醫生會根據最近 1 次的檢查來確定其分類[1]

前置胎盤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臨床與前置胎盤具有相關性的風險因素包括[1][2]

  • 高齡產婦:年齡超過 35 歲;
  • 多次孕產史或流產史;
  • 產褥期感染史;
  • 宮腔操作或手術史;
  • 子宮結構或功能異常;
  • 輔助生殖技術受孕;
  • 雙胎或多胎妊娠;
  • 長期吸菸/吸毒;
  • 妊娠 28 周前超聲檢查提示胎盤前置狀態。

前置胎盤有哪些臨床特徵?

發生前置胎盤的孕婦主要臨床特徵包括[1]

  •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發生無誘因、無痛性反覆陰道出血;
  • 初次出血量一般不多,隨著孕周增加,出血可反覆發生,出血量也會越來越多;
  • 少數初次即發生致命性大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
  • 陰道出血的孕周遲早、出血頻率、出血量與前置胎盤的型別有關:
    • 完全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多在妊娠 28 周左右,稱為“警戒性出血”;
    • 邊緣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多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後,出血量較少;
    • 部分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出血量、出血頻次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 如果累計出血量較大,患者可呈現面色蒼白、脈搏微弱、血壓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現[1]

前置胎盤可導致哪些併發症?

如果前置胎盤未能及時發現,有效處置,可能進展為嚴重的併發症[1]

  • 分娩過程或產後大出血,且病情凶險,難以控制;
  • 合併植入性胎盤,導致出血風險更高;
  • 產褥期感染;
  • 出血量多可造成胎兒缺氧,甚至死亡。

前置胎盤的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無法有效預防。加強孕期管理,規範檢查,及時處置,有助於減少大出血風險[1]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