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某些感染禽類的甲型流感病毒亞型毒株,所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常,禽流感病毒不會從鳥類傳播給人,但自從中國香港1997年發現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收到來自亞洲、非洲和北美洲16個國家的病例報告,病死率為52.7%。自上海市2013年發現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來,全球報告病例的病死率約為40%。此外,2013年以來,我國還報告了h20N8、H5N6、H9N2、H7N7、H6N1、H7N4等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病死率均較高。由此可見,禽流感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種非常強悍的致死性病毒。

  • 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病或攜帶病毒的家禽和家豬,可通過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傳統的活禽交易攤位是感染、傳播禽流感病毒的溫床,因此控制活禽交易對於控制禽流感疫情極為關鍵[1]
  • 臨床常見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各類與家禽或禽類製品密切接觸的從業人員,以及習慣生食禽類或蛋類的人群[1][2]
  • 根據病毒亞型和患者病情不同,臨床症狀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部分可能僅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或眼部結膜炎。有的高危患者則病情嚴重,早期相似於普通流感,伴呼吸道症狀和發熱、咳嗽、頭痛、肌肉痠痛。隨後,大部分患者都會進展為肺炎,甚至重症肺炎[1]
  • 若病情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將快速形成全身性炎症反應,造成多臟器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重度感染性休克,病情凶險,致死風險非常高[1][2]
  • 如果患者近期接觸過活禽,並且出現較為嚴重的流感樣症狀,例如發熱、頭痛、鼻塞、流涕,應該儘快去醫院接受檢查[2]
  • 臨床醫生通過詢問患者病情,詳細體檢,並結合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測,可以得出診斷結果[1][2]
  • 禽流感患者入院後,醫生會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目前常規的治療藥物是各類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同時積極開展支援治療,儘可能維持生命體徵穩定。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採用中藥方案聯合治療[1][2]
  • 確診或疑似患者都必須隔離治療,同時對患者周邊的禽類或製品進行撲殺或銷燬[1]
  • 預防禽流感的關鍵是,避免接觸活禽和避免活禽交易市場暴露,禽、蛋類食品務必煮熟後食用[1][2]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如果患者近期接觸過活禽,並且出現發熱伴呼吸道症狀,例如頭痛、咳嗽、鼻塞、流涕,應該儘快去醫院接受檢查[2]
    • 上述症狀可能是禽流感也可能是普通流感,有必要先行鑑別、分析,查明病因;
    • 由於禽流感的高致死率,近期接觸過活禽的人員在出現臨床症狀後務必加以重視;
    • 通過各項檢查,醫生會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就診科室:

  • 發熱門診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禽流感?

  • 患者首先要告知醫生近期曾有過禽類接觸史。隨後,醫生會仔細詢問患者症狀,並瞭解病情進展過程[1][2]
  • 實驗室檢測[1][2]
    • 血常規、C-反應蛋白(CRP);
    • 採集咽拭子、痰等呼吸道標本送檢:檢查是否存在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是否存在病毒核酸。
  • 影像學檢查:評估是否出現重症肺炎[1][2]
    • X 光胸片;
    • CT 掃描。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接觸禽類是什麼時候?當時是什麼情況?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是持續進展還是維持穩定?
  • 能否描述目前症狀的嚴重程度?
  • 家裡是否還有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的症狀?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多久之後可以痊癒?
  • 是否會留有後遺症?對生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 今後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確診或疑似患者都必須隔離治療,同時對患者周邊的禽類或製品進行撲殺或銷燬[1]

  • 確診患者或疑似患者都必須住院,進行隔離治療,直至確定沒有傳染性方可解除隔離。
  • 患者住地或工作單位的其他家禽,政府部門會組織進行撲殺或銷燬。
  • 患者的親屬或同事需要進行隔離檢疫,密切監測。

禽流感患者入院後,醫生會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目前常規的治療藥物是各類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發病 48 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醫生同時會積極開展支援治療,儘可能維持生命體徵穩定。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採用中藥方案聯合治療[1][2]

人禽流感的預後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感染 H9N2、H7N7、H7N2、H7N3 者大多病情不重,而感染 H5N1 者病情較重。影響病情輕重的因素還與患者年齡、是否有基礎性疾病、是否併發合併症以及就醫、救治的及時性等有關。

如何治療禽流感?

  • 確診或疑似禽流感患者都必須隔離治療。

  • 藥物治療[1][2]
    • 禽流感患者入院後,醫生會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目前常規的治療藥物是各類神經氨酸酶抑制劑(發病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

      • 奧司他韋;
      • 帕拉米韋。
    • 醫生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分型和分期,採用中藥方案進行治療,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在於——
      • 改善高熱、咳喘、憋悶等症狀;
      • 改善免疫功能,控制肺纖維化。
  • 醫生同時會積極開展支援治療,儘可能維持生命體徵穩定[1]
    • 臥床休息;
    • 吸氧或機械通氣;
    •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 保護消化道黏膜;
    • 加強營養支援。

禽流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禽流感病毒屬於甲型流感病毒。大多數禽流感病毒不會傳染給人類,目前能夠導致人類患病的禽流感病毒亞型主要有 H5、H7、H9 和 h20。其中,H5N1、H7N9 和 h20N8 等亞型感染人體後會引起重症肺炎,因而稱之為高致病性禽流感[1]
  • 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和家豬[1]。在不具備衛生和沖洗條件的傳統露天市場,禽類擁擠在佈滿排洩物的籠子裡,正是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溫床,可能經由長途販運或購買的活禽,將病毒更為廣泛的傳播向附近多個社群[2]
  • 禽流感主要經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排洩物,或呼吸道吸入,或使用受到病毒汙染的物體或水源而發生感染。目前,尚未發現人與人之間發生傳播的確切證據[1]
  • 禽流感病毒對熱敏感,經 65℃ 加熱 30 分鐘或煮沸(100℃)2 分鐘以上可滅活。為了安全起見,家禽和蛋類應該在煮熟後食用,蛋類烹製過程中明需確保蛋白和蛋黃已經凝固[1][2]

臨床發生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研究發現,人群普遍對禽流感病毒易感,所以控制禽流感必須從源頭控制活禽交易。常見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1][2]

  • 從事家禽養殖業者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屬;
  • 運輸、銷售及宰殺家禽的工作人員;
  • 接觸禽類樣本或禽流感病毒的科研或檢疫人員;
  • 在家裡飼養禽類或在疫情暴發期間與禽類密切接觸的人員;
  • 習慣生食禽類或蛋類的人群。

禽流感有哪些臨床特徵?

  • 禽流感的臨床特徵主要包括[1]
    • 潛伏期多在 7 天以內,通常為 2~4 天,個別超過 10 天。
    • 根據病毒亞型和患者病情不同,症狀有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
      • 部分可能僅有輕微呼吸道症狀或眼部結膜炎;
      • 重症患者可呈現劇烈的全身性反應,有致命危險。
  • 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1]
    • 急性起病,早期與普通流感相似,主要表現為——
      • 發熱,體溫持續數天在 39℃ 以上;
      • 流涕、鼻塞、咳嗽、咽痛;
      • 全身症狀明顯,伴有頭痛、肌肉痠痛等;
      • 部分患者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 重症患者可出現高熱不退,病情迅速進展。
    • 幾乎所有患者都表現為明顯的肺炎,出現急性肺損傷,引發一系列嚴重併發症。

禽流感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若禽流感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病情將快速進展,可能出現下列併發症[1][2]

  •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 迴圈衰竭;
  • 腎臟功能衰竭;
  • 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徵;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重度感染性休克。

預防禽流感的關鍵是避免接觸活禽和避免活禽市場暴露,禽、蛋類食品務必煮熟後食用[1][2]

  • 避免接觸活禽,尤其是禽流感暴發時期,應遠離活禽或受到禽類排洩物汙染的區域。
  • 處理生鮮禽蛋類食品後,務必洗淨雙手,推薦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直接用酒精擦拭,必要時戴手套和口罩。
  • 不要在居民區內,尤其不要在自家室內飼養活禽。
  • 烹製禽類、蛋類食品,務必煮熟,切勿生食;因為除了禽流感病毒外,還可能有沙門氏菌的汙染。
    • 禽類應徹底煮透,看不到有明顯的血水;
    • 蛋類應確保蛋白和蛋黃均煮透、凝結。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