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褥瘡主要是由於區域性面板長期受壓,造成面板和皮下組織因缺血、營養不良而出現損傷、潰爛,甚至壞死。最常見於骨骼突出部位的面板,例如肩部、肘部、足跟、腳踝、臀部和尾骨等處。

好發於因病或術後無法行動或長期臥床、使用輪椅的人群。

  • 患者因病或術後臥床,身體無法活動,區域性面板長期受壓、潮溼、褶皺,可導致褥瘡。高齡、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患其他疾病,可增加褥瘡風險。
  • 褥瘡嚴重程度逐漸進展,早期表現為紅斑,隨後進展為潰瘍,可深達皮下組織和骨骼,引起嚴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褥瘡專用敷料和傷口清創術可有助於褥瘡早日癒合,嚴重的可能需手術縫合和皮瓣修復。
  • 無法活動的患者,需定時幫助翻身,採用避免受壓的特製床墊和防護墊。飲食需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並攝入足量液體。同時應做好面板護理,有效降低褥瘡風險。

無論是住院治療還是靜養康復期間,患者或照護者一旦發現褥瘡症狀,就必須儘快就醫處置,避免症狀惡化或發生感染。醫生在詢問症狀、病史、查體後,可能通過細菌培養、面板活檢、驗血等檢查方法診斷褥瘡,查明病因和嚴重程度。

什麼情況應立即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提示已發生嚴重感染,需立即治療:

  • 患處面板紅腫、傷口流膿。
  • 痛感加劇。
  • 發熱(38℃ 以上)。

醫生如何診斷褥瘡?

醫生會詢問患者的症狀、病史,併為患者查體。還可能會通過以下檢查來診斷褥瘡:

  • 血液檢查。可檢查是否發生感染。
  • 細菌培養。醫生會從傷口處取下一點面板組織,放入培養液中培養,檢查是否有細菌生長,以鑑別可能感染的細菌。
  • 面板組織活檢。醫生會從傷口處取下一點面板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判斷病因。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患者家屬哪些問題?

  • 臥床不動/坐輪椅有多久了?褥瘡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 一般以什麼姿勢臥床?多久換一次姿勢?
  • 疼痛嚴重嗎?
  • 有糖尿病、腎病、心臟病嗎?
  • 以前出現過相似症狀嗎?怎麼處理的?
  • 平時是怎麼護理的?
  • 飲食習慣是什麼?

患者/患者家屬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褥瘡是怎麼形成的?
  • 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最適合我?
  • 要做哪些檢查?
  • 吃哪些藥?醫保報銷嗎?
  • 能治好嗎?會復發嗎?
  • 哪些情況造成傷口不易癒合?
  • 應該如何選擇床墊?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什麼?
  • 應該多長時間換個姿勢躺著?哪種姿勢更好?

褥瘡患者和照護者平時要注意定時翻身、更換姿勢,選用合適的輪椅和床墊等,做好面板護理。健康飲食、保證營養,也有助於傷口癒合。

得了褥瘡,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定時換姿勢

每隔一段時間,換一種坐臥姿勢,有助於緩解面板受壓,幫助預防病情進展。醫生會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翻身時間,比如 15 分鐘一次或 2 小時一次。無法自行翻身的患者,醫務人員或家屬需提供幫助。關於如何調整坐臥姿勢、如何使用可能需要的輔助裝置,可諮詢醫生。以下是相關提示:

  • 遵醫囑定時換姿勢。如每 15 分鐘換一次坐姿,如果需要,可請醫務人員或家屬幫忙。
  • 簡單活動。如果可以,可練習雙手扶著輪椅扶手,慢慢抬起身體。
  • 選用合適的輪椅或床墊。有些輪椅可以傾斜,緩解長期區域性受壓。特製的充氣床墊有助於變換身體著床的部位,也可以選用泡沫防護墊或壓力調節墊。可諮詢醫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的輪椅或床墊。

均衡飲食

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可幫助促進傷口癒合。多喝水,防止脫水,脫水會延緩癒合。

面板護理

  • 保持面板清潔、滋潤。用溫和的沐浴液和溫水清洗,不要用力擦洗。洗澡後使用保溼霜或乳液,防止面板脫水。
  • 及時清理大小便。如果有大小便失禁,應及時清理,並塗抹護膚霜,減少刺激。
  • 每天檢查面板。要特別注意骨骼突出和面板褶皺的部位。有些部位自己無法看到,可請人幫忙檢查。

褥瘡治療主要包括定時翻身、選用合適的床墊和防護墊、使用可促進癒合的敷料,確保飲食富含蛋白質;必要時可服用抗生素或進行清創術。外科手術閉合傷口有一定的風險。通常不推薦直接外用抗生素藥膏。

哪些藥物可以治療褥瘡?

  • 外用敷料。以海藻、凝膠、薄膜等材質製成,含有維生素、鈉、鈣等成分,可幫助褥瘡癒合,促進新生面板細胞生長,保持周圍面板乾燥。醫生一般不建議使用紗布外敷。
  • 外用藥膏。如果患者因大小便失禁引起面板炎症或損傷,醫生可能建議使用藥膏來治療。
  • 抗生素。如果潰瘍發生感染,引起膿毒血癥、骨髓炎等併發症,醫生會處方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 止痛藥。翻身、傷口護理可能會令人感到疼痛,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鈉)可緩解疼痛。

治療褥瘡的手術方法有哪些?

  • 清創。如果有大量壞死組織,醫生可能先在病變部位實施區域性麻醉,然後通過高壓水流噴射、超聲、切除等方法,清理創面,促進癒合。
  • 皮瓣修復。如果褥瘡範圍較大,無法自行癒合,醫生可能建議實行手術修復,閉合傷口,加速癒合,減少感染風險。醫生會清潔傷口,取下附近健康的面板、肌肉或其他組織(皮瓣),植入患處並讓傷口閉合。通常患者本身健康狀況較差,這種手術有一定難度。手術可能出現植入的面板組織壞死、引起膿毒血癥、骨髓炎、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出治療建議。

面板和皮下組織長期受壓是褥瘡最常見的原因。患者不能正常運動、長期保持相同的坐臥姿勢、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患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褥瘡。

褥瘡的病因是什麼?

褥瘡形成的原因包括:

  • 面板和組織長期受壓是最常見的原因。
  • 在床上或椅子上滑動,面板可能形成褶皺。
  • 照護者在床單上拖動患者,或床單褶皺不平,可引起面板擦傷。
  • 面板潮溼,如汗液、尿液或排洩物沒有及時清理,長期潮溼使面板更易破潰,並形成褥瘡。

哪些因素會增加褥瘡形成風險?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褥瘡的風險:

  • 身體無法活動。常見於脊髓損傷、癱瘓、昏迷或術後患者。
  • 大小便失禁。
  • 營養不良。飲食中缺乏足夠的蛋白質會影響面板健康,令傷口癒合延緩。
  • 認知功能下降。如果因某種疾病或某些藥物引起認知能力下降,就無法自主採取措施預防褥瘡,也無法瞭解預防褥瘡的重要性。
  • 老齡。超過 70 歲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出現運動機能的問題,面板也變得更薄、更幹且彈性降低,因此更易受到損傷。
  • 吸菸。吸菸會使面板乾燥,並損害面板的血液迴圈。
  • 患糖尿病、外周動脈疾病、腎衰竭、心力衰竭、多發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這些疾病會影響面板癒合能力,或造成運動機能下降。

褥瘡最常見於身體的骨骼突出部位。早期症狀包括面板變色、按壓後不泛白,伴疼痛或瘙癢。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水皰和潰瘍,傷口最終可達骨骼和肌肉。

褥瘡有哪些症狀?

身體任何部位長期受壓,都可能形成褥瘡,最常見於骨骼突出的部位。根據久臥不動患者常見的臥床姿勢,以下部位最容易形成褥瘡:

  • 頭部後方;
  • 耳朵;
  • 肩部;
  • 肘部;
  • 女性乳房;
  • 腰部;
  • 股骨,即大腿骨;
  • 臀部;
  • 膝關節內外側;
  • 足跟。

根據病情的發展階段,褥瘡大致可分為四期,症狀特點如下:

一期褥瘡(面板完整、無瘡口):

  • 病變面板疼痛,但沒有破潰;
  • 病變皮膚髮熱,比周圍面板更軟或更硬;
  • 病變面板變色,膚色較淺的患者會變紅,而膚色較深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藍紫色斑塊,而且按壓變色部位也不會泛白。

二期褥瘡(面板破損、形成潰瘍):

  • 形成開放性的傷口或水皰,有痛感;
  • 傷口可達面板深層組織;
  • 水皰內有澄清的液體。

三期褥瘡(深層傷口):

  • 傷口擴散至皮下深層組織,形成一個凹坑;
  • 可見皮下脂肪,但骨頭、肌肉尚不可見。

四期褥瘡(深可見骨):

  • 傷口極深,範圍也更加廣泛;
  • 傷及肌肉、關節和骨骼組織。

三期、四期褥瘡,因為組織損傷嚴重,患者可能感覺不到疼痛,或只有輕微疼痛。

還有一些情況,褥瘡無法分期。這是由於潰瘍底部被其他組織或膿水遮蓋,醫生無法看清病變部位的特徵,無法明確分期。

褥瘡有哪些併發症?

褥瘡可能引起以下嚴重的併發症:

  • 繼發感染,嚴重時形成蜂窩織炎。一種面板和皮下組織的感染。可引發患處紅腫熱痛、發炎化膿。
  • 骨感染。潰瘍感染可深入骨骼,導致骨髓炎。這種疾病會降低關節和四肢的功能。
  • 膿毒血癥。面板潰瘍可能導致全身血液感染。這種情況比較罕見,但可致命。

褥瘡的預防重在長期堅持,需要定時調整姿勢,每天檢查面板狀況,確保飲食有足夠的營養。危險人群應戒菸、保持健康體重。

如何預防褥瘡?

完全預防褥瘡並不容易,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褥瘡風險:

  • 如果不能行動或術後需要臥床靜養,患者本人或照護者應諮詢醫生,預估風險,為正確的護理做好準備。
  • 定時調整姿勢。如果患者無法行動,需要家屬或醫護人員的協助。
  • 每天檢查面板狀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因身體不便,看不到有些部位,可請他人或醫務人員幫忙檢視。
  • 健康、均衡飲食。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喝水,有助於傷口癒合、促進面板新生。
  • 保持健康體重。過輕或過重都會增加褥瘡發生風險。
  • 戒菸。吸菸讓面板變幹、減少面板血流,從而增加發生褥瘡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