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通常所說的腮瘻又稱為涎瘻或腮腺涎瘻,常發生在腮腺及其導管部,大多是由於外傷或外科手術損傷涎腺(即唾液腺),或涎腺導管,造成唾液不經導管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頰面板表面所致[1][2]
  • 該病一般由外傷所致,但也有患者因腮腺化膿性炎症、涎腺惡性腫瘤而發病[1]。關於腮瘻的發病率,目前沒有確切的資料資料。
  • 根據瘻口所在位置不同,腮瘻可分為腺體瘻和導管瘻[2]
  • 該病的主要表現為腺體或導管部位對應的面板上,可見到點狀瘻管口,流出透明的液體(即唾液),進食、咀嚼時唾液的流出量增多是其典型表現[2]
  • 腮腺腺體瘻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種,傳統的方法是區域性加壓包紮,口服抑制唾液分泌藥物,方法簡單,但是治療時間長,且不適合瘻道出現時間已久的患者。導管瘻主張採用手術治療,嚴密縫合傷口,加壓包紮及抗感染是治療關鍵[1][2][3]
  • 腮瘻不僅影響患者進食和美觀,還容易誘發感染。不僅造成患者身體上的痛苦,還給患者精神上帶來極大的壓力[1]
  •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注意勞動保護、交通安全,以免顏面部外傷。對於需要在腮腺及其附近施行手術的患者,需要醫生格外細緻、妥善地處理手術傷口,術後應重視加壓包紮、避免酸味食物刺激,並應用抑制唾液分泌的藥物[1][4]

當面部面板出現小瘻口,時有清亮唾液樣液體流出時,應及早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面部遭受外傷導致面板破裂。
  • 面部面板出現針孔樣小瘻口,瘻孔時有清亮唾液流出。
  • 腮腺區手術術後傷口長期未癒合。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腮瘻[2]

醫生會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對來診的患者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通常腮瘻的診斷並不困難。特別是飲食、咀嚼時類似唾液的液體自瘻口流出量增加,是其典型表現。對流出的液體做生化定性分析,其中含有澱粉酶。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塑料管確認傷口斷裂:從口腔內腮腺導管口插入塑料管,若導管完全斷裂,可見塑料管從損傷部位穿出。
  • 亞甲藍注射:對不完全導管斷裂,用上述方法可能漏診,可採用向腮腺導管口緩慢注入亞甲藍染色的方法,便於觀察損傷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如明確存在導管損傷,立即停止注射,以免藍染區域過大而影響瘻口的確定。
  • 腮腺造影:有助於腮瘻的診斷,當存在腮瘻時檢測可發現造影劑外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進食的時候瘻液量有沒有明顯增加?
  • 發病至今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之前有沒有做過面部的手術?
  • 面部有沒有受過傷?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診斷明確嗎?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推薦採用什麼樣的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腮瘻一旦診斷明確,應儘早治療。本段內容主要為患者治療期間的日常護理,包括心理安慰,提高治療依從性、確保加壓包紮等治療措施順利實施、飲食護理等。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4]

  • 心理安慰:患者術前術後因各種不適和對疾病缺乏認知,而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有的患者因此拒絕配合治療。家人應多陪伴、多鼓勵,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 治療措施的護理:以加壓包紮這項關鍵的治療措施為例,由於患者睡眠時頭部與床面摩擦、張口進食或說話等動作,均可能導致繃帶鬆動甚至滑落,此時無法達到加壓包紮應起到的效果。因此,患者在上述動作時應緩慢、小心,家人應隨時協助檢查繃帶是否鬆動,並及時告知醫生、護士。
  • 飲食護理:術後應採用吸管或勺子進行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注意飲食清淡,尤其要注意避免酸味食物刺激唾液腺分泌。

目前腮瘻的治療尚未達成共識。對於腺體瘻,應首先考慮保守治療,包括加壓包紮法、應用抑制腺體分泌的藥物、避免進食酸味食物等,若保守治療效果差、瘻道長期存在,可行瘻道切除術;對於導管瘻,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導管吻合術、導管修補術等[2][3]

  • 加壓包紮:加壓包紮一方面壓迫止血,減少滲出,促進傷口癒合;另一方面促使殘留組織萎縮不再分泌。通常與反覆穿刺抽吸(排空區域性積液)和(或)負壓引流(採用專門的負壓引流裝置持續抽吸積液),以及抑制腺體分泌的藥物、抗生素等聯合應用來治療腮瘻。
  • 抑制腺體分泌藥物:主要指抗膽鹼藥物治療法,可以減少唾液的分泌。以東莨菪鹼為例,成人劑量 15 mg(口服,每天 3 次,餐前 30 分鐘服用),治癒率可達 93.10%。需注意:東莨菪鹼有較強的抗膽鹼能作用,可導致不良反應,禁止用於青光眼、心動過速、前列腺肥大、重症肌無力、腸梗阻等患者。
  • 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法:肉毒桿菌毒素作用於唾液腺膽鹼能神經末梢,併產生區域性化學阻滯,使神經元活動喪失,從而減少唾液分泌。但該方法需多次注射,價格比較昂貴,且有導致面部感覺異常的風險。
  • 外科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病情不同,可制定不同的手術方式,腺體瘻患者在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長期存在瘻時可行瘻管切除術、腮腺切除術等手術治療;而對於單純的導管瘻患者,主要通過導管吻合術、導管修補術等來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腮瘻長期存在,可導致瘻口越來越難以癒合,唾液反覆刺激,可導致瘻口周圍面板紅腫、糜爛、溼疹,並可誘發區域性感染,乃至全身感染。雖然該病的最佳治療選擇尚未達成共識,但及時、積極地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患者大多能治癒[3]

本病主要原因為涎腺(即唾液腺)或涎腺導管的損傷,多發生於腮腺及其導管部。導致損傷的原因有外傷、手術、以及腮腺區化膿性炎症、涎腺惡性腫瘤等[1][2]

腮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手術損傷:屬於醫源性損傷,主要因在腮腺區手術過程中,醫生未細緻檢查腮腺導管及面部神經是否有損傷,或者對於發現的腮腺損傷者,未按解剖層次嚴密縫合。
  • 外傷:外傷(如刀砍傷、車禍、爆炸傷等)導致腺體及其分泌管的連續性被破壞,唾液經新的瘻口流出。
  • 化膿性炎症:炎症破壞腺體可導致腮瘻,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 腮腺區惡性腫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腮腺腫瘤在引發其他症狀之前可先造成腮瘻,因此,對於不明原因發生的腮腺瘻,要警惕腮腺惡性腫瘤(比如黏液表皮樣癌)的可能。

哪些人容易患腮瘻?

  • 面部外傷,特別是腮腺區損傷者。
  • 腮腺區手術患者。
  • 面部有化膿性感染者。
  • 腮腺惡性腫瘤患者。

臨床表現為腺體或導管部位對應的面板上可見到點狀瘻管口,流出透明的液體。進食、咀嚼時唾液的流出量增多是其典型表現。

腮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點狀瘻孔:臉頰面板可發現有小的瘻孔,呈針眼狀,其周圍可形成瘢痕。
  • 清亮唾液流出:經常發現有少量清亮液體自瘻口流出,很少是渾濁的。進食、咀嚼、嗅到或想到美味食物時,流出的液體量明顯增加。
  • 渾濁液體流出:當感染存在時,從瘻口流出的是渾濁液體。

腮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本病是腮腺疾病切除術後的常見併發症之一,並沒有關於腮瘻可能引發哪些併發症的相關研究,但由其發病特點可知,該病可能會因唾液反覆刺激,導致瘻口面板紅腫、糜爛、溼疹,可導致區域性感染,擴散形成全身感染等[3]

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注意勞動保護、交通安全,以免顏面部外傷。對於需要在腮腺及其附近施行手術的患者,需要醫生格外細緻、妥善地處理手術傷口,術後應重視加壓包紮、避免酸味食物刺激,以及應用抑制唾液分泌的藥物[1][4]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顏面部外傷:注意勞動保護、交通安全。
  • 避免顏面部手術損傷:對於涉及腮腺及其附近組織結構的手術,要妥善處理手術傷口,術後重視加壓包紮,必要時應用藥物來減少唾液分泌。掌握要點:行腮腺區手術前,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或服用阿托品,減少唾液分泌。
  • 避免顏面部手術後護理不當:術後加壓包紮能有效預防這一併發症的發生,若加壓包紮不當,或創面處形成積液(可採用術中徹底止血、術後負壓引流的方式來避免)影響加壓包紮效果,則容易誘發該病。
  • 術後飲食:清淡,不要食用酸味食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