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腮腺混合瘤(Parotid Mixed Tumor)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腮腺良性腫瘤,位於耳垂附近。該病可見於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群,通常並不會造成明顯的症狀。不過,它的生物學特性較為特殊,屬於“臨界瘤”的範疇[1]。雖然是良性腫瘤,卻具有很強的複發性,而且存在一定的癌變風險。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療手段,如果患者發現有相關症狀,最好及早就診[1]

  • 腮腺混合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細胞基因缺陷或染色體變異,逐步形成了增生的腫瘤組織[2]
  • 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30~50 歲年齡段、女性[1]
  • 腮腺混合瘤的典型臨床症狀為無痛性腫塊,位於耳垂附近,大多呈橢圓形或圓形,與周圍組織無粘連[1]
  • 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發生癌變,常表現為瘤體生長速度突然加快,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區域性疼痛和神經麻痺[1]。可能的癌變風險包括患者年齡較大,腫瘤較大或腫瘤復發[3]
  • 如果臉部面板下出現無痛性的腫塊,並逐漸增大,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有癌變風險[1]
  • 臨床醫生通過詢問症狀、瞭解病史,並結合影像學檢查,即可得出臨床診斷。醫生在術後還會將切除的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明確腫瘤性質[1]
  • 手術切除是治療腮腺混合瘤的唯一手段。醫生在手術時,需要將腫瘤周圍的部分正常腺體組織一起切除,這樣才能避免殘留,減少復發風險[1]
  •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盡量避免損害患者的面部神經,但部分患者在術後仍可能會出現某些手術併發症[1]
  • 患者術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過於勞累;並記得定期複診,監測病情變化趨勢[6]
  • 由於腮腺混合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無法有效預防該病[2]

如果臉部面板下出現無痛性的腫塊,並逐漸增大,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有癌變風險[1]。臨床醫生通過詢問症狀、瞭解病史,並結合影像學檢查,即可得出臨床診斷。醫生在術後還會將切除的腫瘤組織進行病理檢測,明確腫瘤性質[1]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臉部面板下出現無痛性的腫塊,並逐漸增大,患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1]

  • 此類症狀也可能是其他型別的腫瘤或囊腫所致,有必要及早鑑別診斷;
  • 醫生根據病變性質,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 患者的病情經過確診,也可免除後顧之憂,無需終日擔心。

就診科室:

  • 口腔外科
  • 頭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腮腺混合瘤?

  • 臨床醫生首先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症狀,瞭解病變的進展過程和既往病史[1]​​​​​​​。
  • 影像學檢查:依據 B 超、CT 結果,即可大致作出臨床診斷[1]​​​​​​​。
  • 術後醫生會將切除的腫瘤組織交給病理科,進行病理分析,明確腫瘤的性質[4]​​​​​​​。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腫塊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腫塊是持續增大還是維持穩定?
  • 腫塊是否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 近期腫塊是否有突然增大?
  • 除了現有症狀,還伴有什麼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形成目前的腫塊?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腫塊是否還會繼續增大?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是否可以採用保守方案治療?
  • 手術治療過程中是否會有風險?
  • 腫塊是否可能發生癌變?
  • 今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患者術後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過於勞累;並記得定期複診,監測病情變化趨勢[6]

  • 患者在術後應戒菸戒酒,避免辛、辣、酸、麻各種刺激性食物。
  • 均衡營養,適度鍛鍊,加強自身抵抗力。
  • 術後半年避免重體力勞動,避免過於勞累。
  • 還要記得定期複診,便於醫生監測病情變化趨勢,及時處置復發或術後併發症。

手術切除是治療腮腺混合瘤的唯一手段。醫生在手術時,需要將腫瘤周圍的部分正常腺體組織一起切除,這樣才能避免殘留,減少復發風險[1]。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盡量避免損害患者的面部神經,但部分患者在術後仍可能會出現某些手術併發症[1]

有哪些方案可以用來治療腮腺混合瘤?

  • 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方法,需要將腫瘤周圍的部分正常腺體組織一起切除,這樣才能避免殘留,減少復發風險[1]
  • 臨床常用手術方案包括[5]
    • 腮腺淺葉切除+面神經解剖術;
    • 部分腮腺切除術:切除包括腮腺腫瘤及瘤周正常腮腺。
  • 除了避免復發,醫生還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減少手術併發症[1]
  • 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4]
    • 面神經損傷:暫時或永久性的神經麻痺;
    • Frey's 綜合徵:神經癒合發生錯位,在進餐時容易臉紅出汗,患者通常覺得並不大礙,無需特別治療。

腮腺混合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細胞基因缺陷或染色體變異,逐步形成了增生的腫瘤組織[2]。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 30~50 歲年齡段、女性[1]

腮腺混合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腮腺混合瘤的具體病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基因缺陷或染色體變異所致[2]。當相關細胞的生長狀態失控時,就會逐步形成增生的腫瘤組織[2]
  • 腮腺混合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但其生物學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屬於“臨界瘤”[1]
    • 腫瘤的包膜常不完整,在包膜中可存在腫瘤細胞;
    • 若手術治療過程中未將腫瘤組織徹底清除,或腫瘤組織發生碎裂,極有可能形成復發病灶;
    • 部分腮腺混合瘤可發生癌變。

腮腺混合瘤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臨床與腮腺混合瘤發病具有相關性的危險因素[1]

  • 年齡:30~50 歲;
  • 性別:女性。

腮腺混合瘤的典型臨床症狀為無痛性腫塊,位於耳垂附近,大多呈橢圓形或圓形,與周圍組織無粘連[1]。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有可能發生癌變,常表現為瘤體生長速度突然加快,壓迫周圍組織導致區域性疼痛和神經麻痺[1]。可能的癌變風險包括患者年齡較大,腫瘤較大或腫瘤復發[3]

腮腺混合瘤有哪些症狀?

腮腺混合瘤的臨床表現[1]

  • 位於耳垂附近;
  • 生長速度緩慢;
  • 無明顯自覺症狀;
  • 瘤體界限清晰,與周圍組織無粘連;
  • 大多呈橢圓形或圓形;
  • 質地中等,部分呈囊性。

腮腺混合瘤會導致哪些併發症?

  • 腮腺混合瘤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發生下列情況時,就有可能是發生癌變[1]​​​​​​​:
    • 瘤體生長速度突然加快;
    • 感覺區域性疼痛;
    • 面部神經麻痺。
  • 導致腮腺混合瘤發生癌變的主要風險因素可能包括[3]​​​​​​​:
    • 患者年齡較大;
    • 腫瘤體積較大;
    • 術中未能徹底切除腫瘤,出現復發。

由於腮腺混合瘤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此無法有效預防該病[2]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