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嗜酸粒細胞增多症是各種原因引起外周血嗜酸粒細胞絕對計數>0.5×109/升。高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外周血 2 次檢查(間隔時間>1 個月)嗜酸粒細胞計數>1.5×109/升或骨髓嗜酸粒細胞比例≥20% 或病理髮現嗜酸粒細胞廣泛浸潤或發現嗜酸粒細胞蛋白明顯沉積。
  • 本病很常見。
  • 本病的病因多種多樣,各個系統的疾病都可引起,如過敏、面板病、藥物、感染、脈管炎、風溼病等,血液系統腫瘤也可引起本病。
  • 本病可分為遺傳性(家族性)、繼發性(反應性)、原發性(克隆性)和意義未定(特發性)的四大類。
    • 遺傳性發病機制不明,呈家族聚集,無遺傳病特徵。
    • 繼發性多有明確發病原因。
    • 原發性是指嗜酸粒細胞起源於血液腫瘤細胞的克隆增殖。
    • 意義未定性指查不到引起嗜酸粒細胞增多的原因。
  • 最主要的症狀為原發病的表現,嗜酸粒細胞若明顯增多並沉積在重要臟器(如面板、心臟、肺等),可引起重要臟器功能受損的表現。
  • 主要治療方法為原發病的治療,首選糖皮質激素治療,將嗜酸粒細胞維持在正常範圍。治療的關鍵點和難點在於尋找病因及控制原發病。
  • 疾病的主要危害根據原發病的不同而不同。若嗜酸粒細胞沉積在重要臟器中,則會損害重要臟器功能,如心臟、肺部等。
  • 重要的預防措施為避免接觸過敏原及治療原發病,原因不明患者需定期複查、體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